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 | “吳根越角”這三年,一體化試驗田的果實甜嗎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巨雲鵬
2022年11月17日16: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11月15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三周年建設成果新聞發布會舉行,滬蘇浙有關職能部門,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有關負責人齊聚上海,向全社會公布示范區挂牌以來的“成績單”。

自2019年11月揭牌,這片跨越滬蘇浙兩省一市的示范區,以“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聞名,一大批制度創新成果、一系列重大項目建設,吸引了廣泛關注。三年,這塊試驗田到底栽出了哪些“果實”,有何啟發性意義,且聽大江東工作室梳理。

“全域生態秀美圖景,變得更加鮮活”

示范區建設是一項國家使命——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示范區建設單列為第十章。目標清晰:在嚴格保護生態環境前提下,率先探索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從項目協同走向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打破行政邊界,不改變現行的行政隸屬關系,實現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贏,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探索路徑和提供示范。

示范區內各類水體遍布,一派江南風光。巨雲鵬攝

青浦、吳江、嘉善是典型“吳根越角”、江南水鄉,長久以來,省際接壤的“三不管”地帶,特別是治理難度頗大的水環境等,往往“各掃門前雪”。

比如滬、蘇界湖元蕩。盡管水域相連,曾經“各管各”,直接結果是經濟效益都向前爭,環境治理都向后躲。水裡是漁民布下的圍網,恨不能“竭澤而漁”﹔岸邊是居民堆放的建筑垃圾,隨意處置。元蕩水質常年停留在劣五類。

再如,黃浦江上游的太浦河,自太湖向上海一路流淌,流經青吳嘉。曾經,上游的關注在“用”,排污、泄洪﹔下游的關注在“保”,要岸清水綠、水質優先。在河湖密布的滬蘇浙交界處,這樣的矛盾幾乎見諸每一個跨省域水體。

示范區挂牌,變化一個接一個的來。元蕩生態修復、岸線整治﹔太浦河共保聯治、聯合河長共擔使命﹔水鄉客廳藍環工程,將青嘉吳70個水體列入同一個規劃,實現“一張藍圖管全域”……

上海市發改委主任、示范區執委會主任華源細數,在生態環保領域,三年來,三地聯保共治機制不斷健全,生態環境標准、監測、執法“三統一”制度深入實施,示范區空氣質量指數優良率、地表水環境質量III類水質斷面比例等指標持續改善。示范區“一河三湖”水環境質量,提前達到或優於2025年目標。

作為主要水體的上游所在地,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錢江直言,江蘇扎實推進“三統一”56項任務清單落地,落實《示范區重點跨界水體聯保專項方案》,持續開展水環境綜合整治、排口排查整治、印染企業和電鍍企業整治等,流經太浦河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III類標准。

“三年推進生態環保重點項目16個,元蕩將實現23公裡岸線貫通,水質進一步提升”,華源說,工程不僅實現了重點跨界水體的生態修復和岸線功能提升,更重要的,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跨域項目建設辦法。今年在生態環保領域,示范區制定示范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實施方案,針對省界毗鄰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協作難題,建立跨界飲用水水源地共同決策、聯合保護和一體管控機制,實現水源地協同保護治理。

“全球僅有的9種水棲螢火虫在嘉善就發現了3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從原來的6種增加到11種,全域生態秀美圖景,變得更加鮮活。”嘉善縣縣長張錫鋒,為生物多樣性越來越豐富而欣喜。

各自“長板”在一體化中匯聚

在改革開放進程中,上海的對外開放水平、江蘇的實體經濟發展、浙江的民營企業壯大,都成為地方名片。新時代,兩省一市又有新的使命,成為各自“長板”,匯聚在示范區,帶來創新實踐。各地干部談發展,談的都是“我們”。

11月12日,示范區建設三周年現場在嘉善舉行。盛建生攝

上海“五個新城”之一青浦區,是進博會主會場所在地。三年來,青浦依托示范區產業目錄,聚焦“大數字、大健康、大商貿”,累計落地高質量項目113個、總投資1405億元。青浦提出打造長三角數字干線,發布了規劃綱要和行動方案,以北斗西虹橋基地、市西軟件信息園、西岑科創中心等重大產業和科創載體,打造上海西翼的數字高地。

在青浦的規劃中,示范區要成為“數字三體”,探索建立各類產業集群跨區域、跨平台協同新機制,促進創新要素整合共享,“青浦將攜手吳江、嘉善,緊扣‘創新核’,協同打造萬億級數字經濟帶”,青浦區區長楊小菁說。

“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江蘇分院落地在吳江,我們和青浦、嘉善一樣,成為國家‘東數西算’工程樞紐節點,也擁有長三角工業互聯網創新示范基地。”吳江區區長王國榮說,江蘇省和蘇州市為了更好落實長三角一體化戰略,進行了“環太湖科創圈”“吳淞江科創帶”的部署,並與沿滬寧產業創新帶、G60科創走廊深度融合,形成有2家世界500強,4家中國500強,6家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超過1000家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集群。

江蘇省工信廳副廳長李鋒說,在示范區,建設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支持盛虹集團聯合東華大學成立企業,承擔長三角乃至全國紡織先進材料關鍵共性技術攻關任務,“引導一批國家重大工業互聯網平台(機構)向示范區集聚,中國工聯院江蘇分院暨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江蘇分中心、信通院雲大所等平台機構已在吳江落地。”

嘉善縣姚庄鎮,有個沉香共同富裕聚落項目,圍繞沉香蕩、丁柵老集鎮,通過盤活閑置資源,建設糧倉美學、共享辦公、文藝創作等綜合體,重構城鄉生活方式,促進城鄉融合。這裡是嘉善縣推動共同富裕的一個縮影,嘉善縣委書記江海洋介紹,“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4萬元,列全國縣域第6,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到1.59,城鄉統籌水平列全國第四。”

“在充分借鑒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經驗的基礎上,編制了示范區共同富裕實施方案”,浙江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一級巡視員陳建忠說,這是全國第一個跨省域的共同富裕實施方案。基於青浦、吳江、嘉善現有基礎,揚優勢、補短板、筑平台、強示范,聚焦兩區一縣,解決共同富裕的一些關鍵問題,共同編制、共同實施。

凝聚合力,把示范區建設得更加美好

11月15日,示范區在滬舉行建設成果發布會。資料圖片

三年來,在制度創新和項目建設“雙輪驅動”下,示范區成果層出不窮。

112項制度創新成果,帶來顯著的一體化效應:

規劃管理領域,統一的“1+1+N”規劃體系加快構建,“一張藍圖管全域”為示范區生產力高質量布局,奠定堅實基礎。

要素流動領域,涉稅事項“跨省通辦”,辦理“全程網上辦”業務5.4萬余筆﹔兩區一縣發放長三角科技創新券4580萬元,實現跨省域通用通兌﹔知識產權跨省域聯合保護,示范區2021年專利授權量達3.6萬余件,比2019年翻了一番。

公共服務領域,示范區公交車跨省線路增至8條,累計發送13.62萬班次、乘客202.1萬人次﹔異地就醫免備案政策惠及示范區246萬名參保人員﹔示范區居民在交通出行、旅游觀光、文化體驗等方面,可享受以社保卡為載體的“一卡通”服務。

在國家長三辦推動下,示范區先后兩批共38項制度創新經驗,面向長三角和全國其他重點地區復制推廣,制度創新“種子”,在更大范圍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108個重點項目建設,為示范區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著力推進互聯互通重點項目20個,滬蘇湖鐵路、上海軌道交通17號線西延伸等加快實施,滬蘇嘉城際鐵路開工建設,通蘇嘉甬鐵路年底前開工,多層次軌道交通體系建設不斷提速。在新型基礎設施方面,以智慧大腦建設為發力點,打造示范區數字底座,推進跨域公共數據互聯共享。

推動產業鏈創新鏈多層次跨域鏈接,著力推進產業創新重點項目35個。中新嘉善現代產業園構建產業平台跨域協作新通道,三年引進產業創新項目金額168億元。圓通國際金融和科技總部、恆力長三角科技創新園等項目開工建設,蘭鈞新能源、雲頂新耀等項目加快實施。

著力推進公共服務重點項目19個。嘉善加快建設沉香村共同富裕聚落,激發鄉村活力,打造共同富裕鄉村新樣板。吳江“曲水善灣”項目與浙江企業合作,引入產業運營資源,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蘇州大學未來校區今年投入使用。

三年來,一體化為示范區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示范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4%,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0.9%。2021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2411家,較上年增長31.5%。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指數報告顯示,示范區的夜間燈光指數,2021年比2016年增長了39%,我們比以前更繁榮了”,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示范區執委會副主任張忠偉說,三年來,紙上的藍圖變成地上的功能,期待中的願景變成了百姓的體驗,也意味著要繼續凝聚各方合力,把示范區建設得更加美好。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