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活力四射的張江·正遠航系列之四

從醫學檢測到新材料,抗疫智慧凝聚張江力量

記者 陳晨
2022年06月27日09:43 |
小字號

活力四射,猶看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躬身力行於浦東阡陌,奮勉力爭成科創巨擘。 在深化改革、先行先試的使命中,張江示范區將海納百川的城市品質在這片試驗田上,與活力四射的闖勁有機糅合。

如今,全新的產業滋養了遍及上海16區22個園區的土壤。1700余家研發機構,300余家公共服務平台﹔近7萬家科技創新型企業形成了巨大的集群效應,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青年才俊。 在上海,在張江,創業者們或許會遇到困難、坎坷,但“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張江示范區正與創業者一起在風雨中成長。

上海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上海市高層次人才事務中心與人民網上海頻道聯合推出“活力四射的張江·正遠航”系列報道,展現科創大潮背后張江崛起之緣由,分享創業者破繭成長之艱辛。

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疫情下的張江科創故事。

疫情來襲,張江示范區的青年才俊們沒有抱怨、沒有躲避,有別於一線醫務工作者,他們走進實驗室,以專業知識和擔當精神筑起了共同抗疫的銅牆鐵壁。

實驗室裡沒有喧囂,隻有儀器發出的滴滴聲、他們爭分奪秒……

核酸PCR擴增時長縮短至30分鐘內,這是張江智造

3月中旬,一款新冠病毒30分鐘快速試劑盒獲批上市。

據悉,這一試劑實現了重大技術突破,將熒光定量PCR反應時長從80-120分鐘,縮短到30分鐘以內。以往醫學檢驗領域的創新多來自海外巨頭,思路迪診斷作為張江本土企業,如何做到?

思路迪診斷的夢想在上海生根落地,“上海的多元化人才基礎,堅定了我選擇張江創業。”回顧自己的創業心路歷程,思路迪診斷創始人兼董事長熊磊表示,“此次獲批的試劑一經上市,就得到上海市疫情防控部門的認可,並迅速應用到疫情防控一線,緩解了核酸檢測的壓力。”

思路迪診斷創始人兼董事長熊磊。受訪者供圖

2010年,帶著50萬人民幣資金,熊磊回國選擇了張江,十二年來,一直堅持的是沉下心,投入力量潛心做研發。

“過去幾年的實踐証明了之前的設想方向是正確的。”熊磊表示,思路迪診斷作為本土創新企業,重視技術領先,加大研發投入,這次試劑獲批,更是印証了堅持創新、深耕研發的重要性。

多年來,在熊磊的帶領下,思路迪診斷堅持瞄准世界前沿高投入,在精准化診斷試劑、自動化診斷設備和智能化分析軟件等方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助力上海科技創新,為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生物醫藥高地添磚加瓦。

“如今的思路迪診斷,有一千余名員工,每年營收可觀,產品從中國走向全球。”伴隨著張江的變化,思路迪診斷不斷做大做強。

入選“張江杰出人才”,熊磊名副其實。

位於張江閔行園的思路迪診斷。思路迪診斷供圖  

“張江用兩個字來形容,是魅力。是創業者夢開始的地方,也是走向成功的地方。多年前,很多國內外創業者懷揣著夢想來到張江,我見証了張江的生物制藥從中低端產品開始做起,如今,蛋白藥、醫療診斷、疫苗研究等等,張江的生物醫藥發展腳步不停。”熊磊說,張江的企業從國外生物制藥行業的創新追隨者,到可以填補國內空白,再發展到在全球佔有一席之地,更是折射出張江人才、資金、市場孵化等全方位的碩果。

張江生物醫藥領域日新月異,生機迸發。熊磊表示,未來的張江生物醫藥領域將對標國際最高標准,以更好的姿態投入到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當中去。

疫情下,資深“張江男”和他的材料夢

人們已經與新冠肺炎戰斗了三年。

但在一位“資深張江男”眼中,疫情更是一次科技創新領域的挑戰。

眾所周知,消殺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環節。有一種高端醫用粘膜消毒液能直接用於口腔、上呼吸道、耳道、眼睛(需特殊配方),醫護人員使用該產品可進行體表消毒、創口消毒及粘膜消毒,減少了使用碘酒、碘酊、碘伏帶來的刺激,如用噴霧一噴,可以在手上形成“液體手套”的高分子膜,在三個小時內保持緩釋殺毒功能,且可以溶於水中自然降解,無毒無害。

這個國家重點新產品來自上海宇昂水性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來到張江,扎根張江12年,用時下流行的詞來說,創始人王宇是一名“資深張江男”。

“創業,本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情。”王宇說,第一次踏進張江管委會的辦公室,上面寫著“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八個大字。這幾個字入心入腦,更是堅定了自己創業的信心。“當時我懷揣著夢想來到張江,第一要把企業做大做強,第二要成家立業,第三要出版自己的書。”

宇昂水性新材料董事長兼技術總監王宇。受訪者供圖

如今,回憶這十多年的發展,王宇認為在張江示范區,夢想都在開花結果。

剛開始創業的王宇打算將創業方向瞄准水溶性高分子領域,由於這個領域在國內還未被發掘,於是幾經周折……

位於張江臨港園的宇昂水性新材料。宇昂供圖

2009年,王宇在一個論壇上做了《科技初創型企業如何應對金融危機的挑戰》的報告,正是這個報告,引起張江管委會領導的高度重視,經多方溝通,推薦王宇的“宇昂公司”搬遷到浦東新區張江創新園區。

2010年,浦東新區有關領導協調各部門,幫助王宇順利申辦到第一個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拿到了一筆可觀的創新基金。之后不久,王宇又連續成功申請到三項國家發明專利,並攻克了第一個項目合成的全部工藝。

后來在張江管委會的幫助下,王宇還順利地從銀行先后獲得了兩百萬元的貸款。從此,王宇告別了曾經“小民居作坊”並在張江藥谷落戶。隨之,他又在臨港重裝備園區打樁建廠。

他們的公司從一個小民居開始起步,到了2010年年底迅速發展成三家企業(包括工廠)、三個辦公地點、三批團隊,其中有子公司“上海宇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宇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同年研發的水溶性高分子系列產品總銷售額突破兩千萬元。

當時,國家証監會和上海市金融局有關負責人及券商一行人來到張江藥谷“宇昂科技”公司考察,王宇將領導直接帶到實驗室,從產品示范入手講解。當時王宇手中正好拿著剛剛研發的半成品PVPK90溶液進行講解,有一位証監會領導提出:“王總,你能否把水溶性高分子最重要的優勢特點講一下?”

王宇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們所有研發的藥用水溶性高分子產品都具有綠色環保的特點,無毒無刺激,生理相容性好,包括我手中這款產品。” 現場又一位領導帶著將信將疑的口吻提出了一個很棘手的問題:“王總,你說產品環保,你用什麼來証明你現在手中拿著這款新產品是綠色環保的呢?”

當時現場氣氛一下子顯得很緊張,王宇如何用簡便的方法來証明產品的“環保”特點?王宇鎮定自如、微笑著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緩緩地端起這瓶200毫升半成品的PVPK90黏稠液體當場喝了下去。事后這位提問題的領導心悅誠服地握著王宇的手說:“好樣的!環保產品過硬!”。

近年來,王宇大力鍛造企業的硬核科創屬性,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行業話語權。從國家標准、團體標准的制定,行業學術專著的編寫到國家發明專利、國際PCT專利的申請都做了精心布局。公司在張江進入“起飛”通道,產品已經出口全球上百個國家和地區。

“張江,是科創的高地、創業的熱土,在張江總是有各種各樣的機會。”如今的張江,正不斷加快配套人才居住需求,打造全球影響力。王宇說,自己的夢想已經跟張江融為一體了,“希望公司在行業內可以做到世界領先,也希望張江可以走向世界。”

面對挑戰,創業者們沒有停下創新的腳步﹔面臨困難,張江人們互相守望,主動邁出步子迎接風雨后的彩虹。

“從0到1”,人們在張江示范區為一批人的夢想創造機會與價值。張江示范區不斷踴躍在中國科創最前沿,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跡。

青年才俊們親眼見証著“中國的張江”變為“世界的張江”。三十而立,是機遇,也是動力。

愛科創,愛張江,愛上海。

(責編:陳晨、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