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建議·上海 | 加裝電梯喜上眉梢,后期維護矛盾重重,怎麼破?
【編者按】社會治理前進的每一步,背后其實都有群眾的“一雙手”在推動。群眾的事,有多重要?群眾對上海,有哪些思考?又如何將群眾給的“金點子”變成“金鑰匙”?
2022年起,上海市人民建議征集辦公室聯手人民網上海頻道,為上海市民呈現一批傾聽民意、吸納民智,推動成果轉化、強化治理成效的故事案例,為人民城市建設凝聚廣大社會力量。
居民的一封信,何以得到區委書記的迅速批示?
“尊敬的有關部門領導:當前,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已經成為各級政府的民生實事項目,發展迅猛,加裝電梯給老人們的晚年生活帶來了方便。但老舊小區不同於新小區,沒有完善的物業管理機構,或因加裝電梯產權不屬物業管理范圍,后續的維護保養等存在一系列問題,也給加裝電梯的住戶帶來無盡煩惱,急需進行規范管理……”
加裝電梯后的虹橋小區。人民網 馬作鵬攝
2021年7月,居住在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長中小區的居民蘇明寫了這樣一封信。
一個多月后,蘇明收到了長寧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的回信,信中回復了對蘇明所提建議的採納情況,並提到了政府下一步的工作打算,而蘇明的這條人民建議也得到了長寧區委書記王嵐的批示。
蘇明是一家企業的安全工程師,在單位負責設備管理工作。多年的工作經驗,他深知電梯規范、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眼下,上海加梯的速度很快,但對於后續維護的規范化管理還是缺乏指導性文件,很多老小區缺少專業的物業管理人員,一旦電梯出現安全事故,救援人員能不能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另外,電梯后期的維修資金、保潔費等如何解決?”採訪中,蘇明提到了自己的困惑。
虹橋小區的加梯開工儀式。虹橋街道供圖
怎樣在推進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同時,未雨綢繆,統籌考慮落實這類電梯使用的安全主體責任,防止出現無物業管理、無維修保養、無維修資金的“三無”電梯,蘇明考慮了很久,所以在他寫給政府的信中,提出了六條建議。
比如,制定相關規范性法律文件,明確和約束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各方的權責關系,切實保証加裝電梯得以長期安全使用﹔
強化動態監管,由市場監管部門牽頭,成立老舊小區加裝電梯行業協會,協調政府監管部門、企業和消費者之間關系,有序推動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及后續運維管理工作﹔
探索電梯安全責任保險新模式,引進商業保險公司對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后續運行進行統一保險服務,特別是在質保期之后,加裝電梯發生故障、零部件更換等都由第三方保險機構負責保障,居民承擔每年的電梯保險+服務費﹔
建立電梯維修基金,相關部門是否能出台類似房屋維修基金的電梯維修基金管理辦法,也可考慮在職人員使用公積金來繳納電梯維護費用,使電梯使用維護得到充分的資金保証﹔強化安全使用電梯的宣傳引導作用,應加強對居民文明乘梯、被困自救等知識的宣傳教育,營造全社會關注電梯安全的良好氛圍﹔
規范加裝電梯后住宅出現買賣,出租等情況后,新、舊業主對電梯使用權進行轉移必須進行變更的程序,確保加裝電梯不因房產買賣造成后續維保資金分攤斷層,影響電梯的正常使用。
后期維護難?長寧探索加裝電梯全周期管理模式
正如蘇明所說,目前已完成加梯工作的樓棟,電梯后期維護多處於居民自發狀態。
虹橋路1115弄26號居民樓加裝的電梯,是虹橋街道轄區加裝的首部電梯,這是一個上世紀80年代建造的售后公房小區,樓裡多是老年人居住,上下樓頗為不便。
電梯安裝工作小組討論加梯工作進展。虹橋街道供圖
“2017年,在街道的關心下,居委會和業委會及樓組長組織了一個電梯安裝工作小組,大家一起推進電梯安裝的各項工作。經歷了種種困難后,2018年6月,電梯安裝完成並成功啟用,從此樓裡的老年居民不再為下樓梯而擔心了。”居民吳克週回憶道。
吳克週的愛人是樓組長,她主動承擔起電梯的日常管理工作,比如保潔、收取電費等等。“她七十多歲了,也是力不從心,不可能無限期承擔下去,所以希望后續街道能夠幫助解決電梯使用的管理難題。”
家住虹橋路1115弄55號的居民陳葉芳也深有同感。
陳葉芳所在的樓棟,有24戶居民,其中約10戶處於出租狀態。早在2018年,就有部分居民有意向加裝電梯,開始征詢大家意見,沒想到加裝電梯之路相當曲折,個中辛酸難以言說。採訪中,聊到動情處,陳葉芳一度落淚。直到2021年底,電梯才加裝完畢得以正式啟用。“這麼不容易,后續一定要維護好。”
吳克週聯系到街道相關部門,連同物業公司、業委會、居委會等召開協調會,討論電梯托管的相關事宜。“經過多方溝通,多次協調,參照大樓物業的標准,適當上漲物業費等,終於制定出一系列的工作執行方案,由物業公司托管,這一方案也得到了樓裡大部分居民的支持。”虹橋街道虹橋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裔斐感慨道,“成功加裝電梯不容易,后續管理更不能掉鏈子。”
虹橋小區26號樓,開啟了虹橋街道第一個物業接管加裝電梯的“先河”。有了“前車之鑒”,陳葉芳所在的樓棟,后續維護起來,則要輕省多了。從去年底電梯運行之始,就將維保工作移交給了物業公司。
虹橋街道社區管理辦公室四級主任科員陳誠介紹道,目前在虹橋街道,已有40多台電梯加裝竣工。“現在,我們從電梯加裝征詢階段就開始要考慮后期維保問題,加建的電梯不屬於原有業委會與物業公司簽訂的合同范圍,從這個意義上講物業公司對電梯維保職責會有不明晰的地方。所以小區加裝電梯時就擬了接管電梯所需調整物業費的方案,並就漲價方案征詢全樓居民意見。”
加梯后的門口,貼上了“溫馨·圓夢樓”的門牌。虹橋街道供圖
“隻談成本,不談盈利。”上海新長寧集團新華物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黨支部書記宋慧鷹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態度,“我們想起到一個‘社區保姆’的作用,在物業費的上漲中,測算最基礎的費用,比如保潔、電費、維保材料的消耗等,以成本為主,不以盈利為主。”
據虹橋街道社區管理辦工作人員介紹,街道正在探索結合數字化轉型的新要求,依托“隨申辦”app解決加裝電梯一攬子事情,實現加裝電梯全周期(即“X天征詢+100天建設+20年維保”)管理模式。
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是一項需要全周期管理的民心工程。為此,虹橋街道將蘇明的建議轉化為社區治理項目,由街道、居委搭建平台,通過物業公司和加梯樓組居民共同協商,並通過全樓居民征詢投票通過,最終約定上漲物業費的形式,將電梯納入物業管理范圍,而這種管理模式也在長寧轄區不斷推廣。
【相關閱讀】
立法保障,讓人民的“金點子”變成城市治理的“金鑰匙”
超大城市治理千頭萬緒,怎樣才能更精細、更溫暖?
上海的答案是:更全面、更細致、更真誠地傾聽和用好人民群眾的建議。
上海歷來重視人民建議征集工作。2011年12月,上海市信訪辦就設立人民建議征集處,專門處理人民群眾通過信訪渠道反映的意見建議,這拉開了人民建議征集專門化發展的大幕。
自人民建議征集處成立以來,接收辦理的人民建議事項佔信訪總量比例從6.5%上升到約35%,一大批具體問題得到解決的同時,還推動相關職能部門制定規范性文件170余件。一條好的建議、完善一項政策、改進一項工作,在上海已經成為常態。
為暢通民意反映渠道、更好辦理人民建議,2020年7月,上海市信訪辦挂上了市人民建議征集辦公室的牌子,集納“人民建議征集信箱”“市委領導信箱”“市政府領導信箱”及12345市民熱線等多個渠道,建立起一個信息來源豐富、覆蓋群體廣泛的人民建議征集體系。
2021年6月23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上海市人民建議征集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7月1日起正式施行。《若干規定》是全國第一部由省級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專門促進和規范人民建議征集工作的地方性法規。
有專家指出,這是中國式民主的生動案例,也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具體實踐。
“群眾聲音是原汁原味的社情民意,蘊含著大量真知灼見。”上海市信訪辦主任、市人民建議征集辦主任王劍華說,人民群眾的“好聲音”,就是上海城市治理的“新引擎”。
如今,在上海,很多“金點子”已化作城市治理的“金鑰匙”、結出了惠民利民的“金果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