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申城春早,項目火熱開工,“一把手”紛變“店小二”

虎年開工首日,上海氣溫0度上下,雖然“不想上班”沖上熱搜,但小雨夾雪中,魔都各行各業的打工人依舊准時奔赴工作崗位,奮力激活新一年的經濟齒輪。
一個好項目,可以帶動一個行業的增長﹔一批好項目,可以成為城市發展的引擎。站在“上海經濟規模突破4萬億”的新起點,上海放眼全球,求賢若渴。
在增量上,時隔一個月,上海將“開局就是沖刺”的勁頭再一次集中於虎年開工日,各區開足馬力,推進重大產業項目集中開工、落地,促進重大招商項目集中簽約。
存量層面,元月以來,上海市啟動領導干部“促發展、保安全”大走訪、大排查活動,上海各級領導干部已走訪企業1.6萬余家,努力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推動化解各類風險隱患,做企業的“貼心人”。
春雪正消融,萬物待復蘇……
“跑工地”:這些基礎工程有了新進展——
虎年開工首日,蒙蒙細雨中,這些區的“一把手”在跑工地。
在鬆江區G60科創走廊二期工地,鬆江區委書記程向民和區長李謙等干部看項目、訪企業,謀新一年的發展,呈現虎虎生氣。科創雲廊是G60科創走廊的起始標志性建筑,也是鬆江重要的科創企業集聚地。一期開放后,已成為企業向往的辦公地。
鬆江區委書記程向民在科創雲廊二期走訪。蔡斌攝
G60科創雲廊二期由12棟建筑構成,已開工建筑面積60萬平方米,其中,科研辦公32萬平方米,商業配套6萬平方米,架空開放空間4萬平方米。與此同時,G60科創雲廊二期還將深化綠色建筑設計、技術應用等,通過設置能源中心,集中供冷供熱,以降低項目能耗。
一邊看著展板,一邊看工地,鬆江區委書記程向民說,要錨定產城融合、綠色低碳的目標,全力把G60科創雲廊打造成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策源地全球地標性項目﹔招商引資要聚力“招強選優”,寧缺毋濫,不斷強化科創驅動高質量發展。
隨著大虹橋建設的不斷推進,曾被稱為“虹橋之源”的虹橋地塊有了新的追趕目標。新春伊始,長寧區委書記王嵐來到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31號地塊調研施工進度。
位於伊犁路凱虹路的31號地塊,正在新建一座5A級寫字樓,總建筑面積約10.9萬平方米,包括120米高的辦公樓和1.5萬平方米的商業體。目前項目已完成主體結構封頂,計劃年底前完成項目竣工備案。未來,所有途徑延安高架前往虹橋機場的乘客都會看到這座長寧高端寫字樓的新名片。
臨港新片區,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永久會址項目完成結構封頂。其中,會議中心的幕牆已經完成90%,並進入全面精裝的階段。項目預計9月底竣工交付,10月份就將投入使用。
總長度約18公裡的上海崧澤高架路主線通車。東起崧澤高架路G15立交以東收費站,西至漕盈路,這條線路主要連通青浦新城和虹橋樞紐,兩地通行時間比過去縮短半小時,如今僅需15分鐘。未來這條線路將成為上海西部嘉定、青浦、鬆江、虹橋等地區組團之間聯系的快速通道,更是面向長三角地區,銜接蘇州、昆山的重要通道。
跑社區:上海人有了這些家門口的好去處——
在今年上海“兩會”的市政府記者招待會上,市長龔正提到,五個新城的建設,要大力提供保障性租賃住房吸引年輕人。
“產業引人”之外,城市如何“引人”?一條G60滬昆高速將小昆山工業區一分為南北兩個工業片區,吸引了一大批產業入駐。產業園中夾著原大港社區,現已成為解決此處職住不平衡的重點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
據介紹,該項目預計今年7月開工建設,可緩解上海市青年職工、引進人才和來滬務工人員及其他常住人口的階段性居住困難,滿足人民群眾的居住生活需求。
黃浦區今年還將繼續推進1.1萬戶居民的舊改征收工作。今年,亞龍地塊、董家渡2號3號街坊、五坊園四期、新昌路1號7號地塊、建國東路70街坊、復興東路69號地塊等多個舊改地塊將啟動建設,涉及總投資額953億元,總建筑面積達到130萬平方米,帶動新一批的建設高潮。
虎年開工怎麼建,居民自己定。在浦東高行鎮,今年列出的重大工程項目、民生實事項目均來自居民的調查問卷、微信公眾號征集、基層走訪調研等。累計收到反饋1800余條,經綜合評估最終確定了78個建設項目,總投資約69.28億元。如投資1.71億元,改造多個老舊小區,改造總建筑面積達到77.5萬平方米﹔投資4420萬元建設菜市場,修繕市民學校﹔投資592萬元對居民區非機動車充電樁及消防設施進行改造或增設等。
有山有海有島的金山區,將為上海人在家門口圓一個“海”的夢想,計劃在杭州灣北岸布局超五星級度假酒店、濱海藝術中心、海洋特色美食街、濱海會展中心、沖浪冒險島、音樂島等重點項目。
南京路步行街核心位置,總投資2.5億元的南京東路世紀廣場改造更新項目開工,整個廣場模擬珍珠貝母的形態設計,像貝殼一樣張開,展示著璀璨的明珠,像萬花筒一樣映照著城市的風景。項目融入了最新科技形態和設計理念,建成后將呈現廣場“魔力萬花筒”效果,生動展示“城市會客廳”理念,成為上海南京路的新地標。
跑窗口:這些審批環節被一省再省——
新春伊始,上海各個區、街鎮和園區的“一把手”紛紛化身“窗口接待員”、“首席代辦員”、“店小二”。
當得知對面幫辦人員是楊浦區委書記謝堅鋼時,辦事企業大感意外,“沒想到區委書記親自來幫企業辦事,問得這麼細,態度這麼好,服務真周到!”企業代表連呼“沒想到”。
楊浦區委書記謝堅鋼為企業頒發行業綜合許可証。 楊浦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寶山,今年重點企業將被分配到一位“首席代辦員”,他們都是企業所在園區、街鎮的黨政“一把手”,企業辦事有困難,基層同志解決不了的,“一把手”將帶頭做好企業溝通,協調解決推進中的瓶頸問題,做好企業的“貼心人”。
產業項目審批不斷“加速度”。寶山區將實現“拿地即開工”和“單體竣工提前驗收”工程項目全覆蓋,探索建立“有地就開工”審批模式。
在產業准入方面,不少環節情況復雜、涉及部門多,成了審批中的難點、堵點。寶山區對辦理每一環節責任單位、辦理時限進行清晰梳理后,對產業項目准入服務、平台公司認定服務、領軍企業認定服務、存量工業用地盤活利用項目評估准入服務等4大類准入服務明確責任和時限,重點解決“產業准入周期長、准入職責不清晰”等問題。由此,進一步提升產業准入效率,加快項目落地投產。
“要像擰毛巾一樣把政策水分擠干,讓找誰辦、怎麼辦、什麼標准辦,都一一兌現。”寶山區委書記陳杰說,“營商環境不是僅供參觀的‘樣板間’‘小盆景’,而是市場主體時時刻刻享有的‘大環境’‘大生態’。”
根據數據,2021年上海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3%,高於全國平均水平7%。有分析認為,民間投資更能體現市場活力和信心。
新年伊始,上海市市場監管部門針對“市場主體信用修復”發布了一系列操作細則,大體准則為“縮短時間”和“無事不擾”:縮短的是行政處罰公示時間,從5年縮短至半年或3個月,甚至不公示,事實上加快了市場主體更新修復的時間﹔“無事不擾”、“事件觸發式監管”則進一步厘清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廣大市場主體解綁減負后,自然釋放出汩汩活力。人勤春來早,活力上海火熱開工中……
(謝衛群、姜泓冰、曹玲娟、巨雲鵬對本文亦有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