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機場海關有人“封閉”28天,面對入境旅客,他們最會察言觀色
1月28日,離別日。胡文君和李晨陽等一批浦東機場海關關員,與家人告別,開始連續工作14天,再接受7天隔離,到2月18日才能回家,進行7天居家隔離。由此,他們妥妥錯過除夕、元宵,乃至孩子寒假結束的開學日。
這是一群奉獻頗多卻甚少被公眾所知的群體。去年6月17日,根據部署,浦東機場海關高風險衛檢崗位,開始實施“14+7+7”封閉管理。迄今,“進封閉”關員達17批共796人次,其中參加2次以上者佔比30%,最高者已完成5輪封閉。
憑借專業素養迅速判別處置
1月28日晨,李晨陽告別丈夫,加入登臨檢疫封閉組,人稱“飛鷹隊”。在丈夫眼中,自2019年9月結婚以來的三個春節,新娘都在抗疫。
李晨陽所在飛鷹隊,當天下午負責的首個航班來自首爾。此前,后道負責旅檢的胡文君已掌握機上乘客信息,通知李晨陽務必重點關注某座一申報新冠既往史且自述有症狀旅客。飛鷹隊登機完成檢疫程序后,迅速找到那位旅客,並請他第一個下機,直接轉運送醫,以最大限度減少感染其他旅客風險。一股興奮,短暫壓制住了與家人分別的惆悵,李晨陽覺得這是個好兆頭,封閉組稱為“開門陽”。
外防輸入的關鍵在口岸,口岸重中之重是機場。去年6月起,上海對浦東機場區域內直接接觸國際旅客、入港貨物的保障人員,實施“14+7+7”封閉式管理,以嚴絲合縫的閉環來切斷病毒傳播途徑。所謂“14+7+7”,是指這些一線人員先進行14天在崗工作,期間由專車在工作地與集中居住點之間提供接送保障﹔隨后7天離崗,在專門的隔離酒店進行健康觀察﹔再接下來7天,進行居家隔離。
李晨陽,北大公共衛生學院畢業,現為浦東機場海關值機處科員。憑借專業醫學背景,她在2020年3月立下大功——某航班中,她篩查出5名在伊朗留學的中國學生,當時學生們測溫均正常,但當她接過旅客健康申明卡時,聽到其中一人一聲“謝謝”中含極易被忽略的鼻音。她隨即對這名學生開展流調,安排他優先下機,並提醒旅檢同事務必進一步重點排查。兩日后,該學生被証實為陽性病例。
抗疫以來,李晨陽已登機檢疫上千架客貨機,對流程相當熟稔。但1月28日下午一個法國航班,情況有些復雜。
登機后,她先查看航班總申報單和乘務長報告單有無異常,並向乘務長詢問証實,隨后進行中英文廣播,告知旅客關員正進行登臨檢疫。隨后的客艙巡查頗考驗功力。在客艙通道內,她要依次觀察兩邊旅客,看見有人戴有呼吸閥的口罩,須用備用醫用口罩及時為旅客更換。與此同時,她會留意旅客是否對申報有疑問,同時察言觀色,在230余名旅客中迅速找出需重點排查者。
旅客啥情況都有。有些在健康申報中誤將“陽性”看成“陰性”而作勾選,需要詢問排除﹔有些是有當下重點疫情國家旅居史,多不可放過﹔還有些自述有類似症狀,但需區別對待。如部分旅客稱呼吸不暢,實源自哮喘病史,還有人自述肌肉酸痛,因剛打過疫苗。面對這些干擾項,李晨陽要根據旅客核酸檢測証明、體溫及自己的專業素養果斷判別處置。最終在該航班中,她找出十余名旅客,通報給后續旅檢再做重點排查。
輸入病例描述中透露海關之功
浦東機場海關旅檢處科長胡文君便是后道環節,她所在的旅檢封閉組,被稱“紅四團”。
胡文君上午9時半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已完成了4個進境航班700余旅客的排查,其中凌晨5時兩個航班,6時多又有兩個。她和其他封閉關員一樣,4時半起床,5時不到便從集中居住點坐專車前往工作地,換上防護服上崗,等待航班落地。一般來說,每晚做到10時可下班,但有時遇復雜航班,也會有凌晨兩三時才收工的情況。“早起床的同事做到中午,就會由稍晚起床的同事頂上,封閉組排班調劑分工已經很默契。”
這個冬天以來,海外新增病例迅速增長,這也體現在了入境上海的航班中,“昨天一個歐洲航班,僅自主申報有既往史的旅客就多達11人。”
但面對輸入壓力,浦東機場海關不慌,因為關員們早已告別了疫情發生之初的人海戰術。胡文君告訴記者,浦東機場口岸已被科技賦能,旅客下機后在旅檢大廳首先會遇到多功能分流機,分流機可一機搞定掃碼採集健康申明信息、自動測溫、人臉信息採集等任務,對有症狀、高風險或健康申明信息有誤人員亮紅或黃燈,對無異常旅客亮綠燈,從而實現不同風險等級人員的提前精准分流。
“自動分流機前,旅客無需摘口罩,哪怕是高級別的N95,也隻要把額頭充分敞開,體溫就能被精准識別,這在最大程度上減少了交叉感染風險。”
而對於亮紅或黃燈的疑似風險旅客,胡文君會進一步開展流調和醫學排查。事實上,在上海每天發布的有無新增境外輸入病例的描述中,由海關篩選出的高風險、后被確診旅客,和在統一隔離觀察期間出現症狀、后被確診的旅客,描述不同。前者往往表述為“因有症狀,入關后即被送至指定醫療機構隔離留觀”,后者則表述為“入關后即被集中隔離觀察,期間出現症狀”。微妙差別中,體現出海關提前篩選、減少污染擴大的專業貢獻。
爭相進“封閉”換來城市平安
胡文君在旅檢處還負責排班。談及同事們爭相在過年時進“封閉”,她瞬間破防。
她說,有些同事,平時負責孩子接送,難得春節孩子放假不用接送,趕緊“進封閉”﹔有些人,另一半也在口岸工作,同樣執行“14+7+7”。太太剛出“封閉”,老公立馬“進去”,照顧家裡病重老人的任務無縫銜接﹔還有些,因本就是上海人,平時見家人相對容易,所以想把團圓的機會讓給返鄉過年或把父母接到上海來的外地同事們﹔更有超級替補,誰報名“進封閉”后突遇狀況,作為單身關員,二話不說頂上……
胡文君自己,兩個兒子,大兒子13歲,在1月28日一早與母親道別時,委屈道:“媽媽,你回來時我都開學了……”
胡文君坦言,各年齡層次,各有各的困難。“進封閉”,對年輕人意味著耽誤談戀愛和讀書深造﹔剛結婚生娃的,孩子照顧不上﹔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可能錯過孩子中高考。“抗疫至今,幾乎所有同事都哭過,但大家都無比自覺,因為很清楚,困難,就是用來克服的。”
事實上,還有一種苦,是明明在除夕前下了國門一線,卻依舊無法與親人團聚。浦東國際機場海關旅檢處處長郭裕彬於1月28日結束了連續14天在崗,進入到下一個“7”,即在隔離酒店進行7天隔離。這一隔,隔開了與親友的年夜飯,隔出了無限孤寂。
但他們的默默付出,換來了國門、城門安全,換來這座城市中多數人能安心過年。
2021年全年,上海海關在一線檢出的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總數位於全國海關首位。抗疫迄今,上海未發生一起因境外輸入病例而引起的社區傳播,身處國門一線的海關關員自身也做到了零感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