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井噴佳作難尋 懸疑短劇賽道勝出需厚積薄發

數量井噴佳作難尋,視頻平台患“紫金陳依賴症”
懸疑短劇賽道勝出需厚積薄發
■本報記者 簡工博
“懸疑劇‘啞火’,是因為沒有用紫金陳的小說。”最近,懸疑小說作家紫金陳在上海參加一個活動時,一位觀眾的說法引來大家的笑聲。
今年愛奇藝“迷霧劇場”推出的“頭炮”《八角亭謎霧》,收官后豆瓣評分降至5.7分,遠遠低於去年引發巨大關注的《隱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
去年懸疑短劇大獲成功,今年愛奇藝、騰訊、優酷、芒果TV等平台悉數“入局”,卻迄今未復制去年的輝煌。因此,無論觀眾還是部分業內人士,都把“紫金陳”視為懸疑短劇的“護身符”。
“得紫金陳者”,就能在懸疑短劇賽道勝出嗎?
好故事並沒有那麼多
觀眾和平台對紫金陳的信賴,並非沒有緣由。
2017年,愛奇藝將其小說《無証之罪》搬上屏幕,豆瓣上24萬人打出了8.1分﹔2020年愛奇藝推出“迷霧劇場”,《隱秘的角落》近百萬人打出了8.8分,成為現象級懸疑短劇﹔此后《沉默的真相》作為“迷霧劇場”收官之作,至今保持了9.1的高分。
根據紫金陳小說改編的這三部網劇,被業內人士視作近年懸疑短劇崛起的標志。與《無証之罪》同期打擂的優酷出品《白夜追凶》,口碑、熱度更勝一籌﹔與愛奇藝第一季“迷霧劇場”呼應,騰訊視頻推出《摩天大樓》,同樣收獲不少好評。
在懸疑短劇去年集中發力后,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在厭倦了宮斗劇、仙俠劇、偶像劇等“懸浮”題材和動輒五十集起的冗長劇集后,既有現實意義可看性又強、長度控制在15集左右的懸疑短劇將成為視頻平台內容競爭的“新賽道”。
然而今年下半年陸續上線的懸疑短劇,未能再現去年戰績。湖南衛視、芒果TV的“季風劇場”推出的《謊言真探》剛觸到6.1分的及格線,隨后的《天目危機》隻有5.0分,芒果TV獨播的《雙面神探》則降至4.5分,隻有騰訊出品的《雙探》勉強守住了7.0分。
“懸疑題材其實很不好創作。”一些業內人士表示,懸疑短劇扣人心弦關鍵在於“故弄玄虛”,一旦前期一兩個細節不到位,就可能導致整體口碑崩盤。“從《白夜追凶》到《沉默的真相》,看起來懸疑短劇爆紅就這幾年時間,其實也是厚積薄發的過程。”從事影視劇投資的李先生表示,即使被認為懸疑短劇“爆紅”的去年,很多觀眾隻記得幾部口碑之作:“其實好劇本、好故事並沒有那麼多。”
好故事還要拍得好
作為影視劇的“底本”,紫金陳的原著評分比這幾部成功的網劇都低。同樣在豆瓣上,《無証之罪》的小說評分隻有7.2分,《隱秘的角落》原作《壞小孩》7.3分,《沉默的真相》原作《長夜難明》雖有8.5分,但仍比網劇得分低。
“業內有種說法,‘二流小說出一流神劇’。”從事編劇工作的王先生告訴記者,中等水平的原作一般有其特長,比如人物塑造成功或是故事情節曲折,同時又有能讓編劇發揮“補齊”的短板:“比如紫金陳,他的小說架構非常清晰,推理過程合理,但文筆確實一般,有些構思和語言顯得過於無情和麻木。”
王先生專門比較過網劇《隱秘的角落》和小說《壞小孩》,原著中三個小孩因生活遭遇帶來心理偏執,有著超乎年齡的“惡”。例如其中年紀最小的女孩“普普”,幾乎成為片中凶案的策劃者。但編劇大刀闊斧地收斂了這種惡意,轉以普通人視角塑造三個小孩,反而更能讓觀眾共情和震撼。
此外,原作小說改編時能否遇到一個靠譜的影視創作團隊也至關重要。“相比文字的想象空間,畫面和聲音是非常具象的。懸疑劇改編時既要保留這種想象空間,又要避免淪為奇技淫巧的賣弄。”王先生說,一個例子是許多懸疑短劇中“警察”角色刻畫的失真。有基層一線的公安民警以芒果TV獨播的《雙面神探》和口碑尚可的《雙探》為例:“我們工作中不可能留著一邊遮住眼睛的長頭發,上班出任務更不可能穿發亮到反光的衣服。還有很多懸疑劇喜歡把公安局搞成LOFT工業風,現實中根本不可能。《雙探》中的基層辦公室倒是很真實,但是劇中未成年人被綁架這樣的重大刑事案件不可能投入這麼點力量辦的。”
好故事未必類型化
“生死7分鐘,黃金前3集”——這是當下劇集公認的“打法”,尤其以“懸疑”吸引觀眾的懸疑短劇,開篇懸念設置和快節奏推進顯得尤為重要。
中外成功的懸疑劇集,共同點都在對懸疑節奏的把控極好。美劇《犯罪現場調查》2000年首季在豆瓣即獲得9.1分,今年最新的《犯罪現場調查:維加斯》依然保持8.9分,其結構基本保持以疑難案件開篇,一至兩集即告破一起案件,同時將主人公個人成長和感情進展編織進一起起案件之中。而不少觀眾的“國產懸疑劇啟蒙”《重案六組》,同樣保持這樣的架構和節奏。這一起源於上世紀30、40年代好萊塢的影視分類制度至今沿用,能批量化、流水線式地出品某一類型影視劇。
《八角亭謎霧》遭遇滑鐵盧的一大原因便是“節奏過慢”,有網友在評論中表示,難以接受“懸疑劇破案推進緩慢,卻一直在講家長裡短”。但對熟悉導演王小帥的觀眾來說,這部劇集是一部典型的“王小帥作品”:無論是在戛納電影節獲獎的《青紅》,還是在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的《地久天長》,都是圍繞一起案件或意外緩慢克制地講述家庭中復雜的感情故事。
王小帥在回應爭議時表示,不能用傳統對懸疑劇的理解去看《八角亭謎霧》,他希望擺脫一些類型劇裡“警察是警察,壞人是壞人”的二元對立,“不要以為壞人殺人,警察破案就是懸疑,實際上每個人的表面平靜下,他內心的涌動和關系的復雜性,這是懸疑劇很大的一部分特性。”
在王先生看來,“未來可能還有更多這樣非典型、非類型的懸疑短劇推出,希望觀眾能敞開心胸感受,而不僅僅因為紫金陳的成功就隻認定這一種類型。”(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