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AI解憂雜貨鋪”,酷炫漫溢,引人入勝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黃曉慧 唐小麗
2021年07月10日09:12 |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小字號

每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都是感知AI難得的機會。一踏入世博展覽館,驚嘆聲便不絕於耳。首次參會的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試著撥打了上海12345熱線,不覺稱贊,這個去年疫情期間月均處理60多萬單咨詢的系統,在AI加持下,每單處理時間僅需幾秒。

想喝一杯自己口味的咖啡?AI機器人5分鐘內為你現磨沖泡,還能拉花出你愛的圖樣﹔想下棋聊天,AI貼心陪你解悶﹔不少父母直呼“心梗”的作業輔導,AI也能幫忙……大江東發現,在大會展示區,“酷炫”的AI技術目不暇接,現實場景落地的AI應用也比以往更多、更豐富。

從天上到地下,從看得見的生活場景到看不見的雲端服務,AI技術觸手可及,人們充分感受到上海作為人工智能超級場景城市的魅力。

生活AI幫手真不少

世博展覽館,一台名為Walker X的機器人一出場,就圈粉無數。眾多參觀者紛紛排隊合影。上樓梯、下斜坡、下象棋、按摩、快速行走、金雞獨立、不平整地面行走,人家無所不能。

優必選公司首發的這款Walker X全新一代大型仿人服務機器人,具備41個高性能伺服關節構成的靈巧四肢,最快行走速度3公裡/小時,還能在20°斜坡上行走,還能根據坡度高低進行腳掌自我調節。它可以在15厘米高度的台階上下樓梯,在3厘米不平整地面穩定行走,避讓障礙物。

它還能替代人手按摩捶背,力度能根據使用者情況自動調節。擰瓶蓋、端茶倒水,更是小菜一碟。有觀眾笑言,“有了它,男朋友都不需要了!”

Walker X圈粉無數,大小朋友紛紛與其合影。唐小麗攝

大小朋友翹首以盼,這樣的伙伴何時才能走進我們的生活?

其實,運轉多時的自動駕駛汽車,早早便守候在現場。

商湯科技揭開了通往未來的SenseAuto自動駕駛AR小巴的面紗。世博中心周邊道路上,時不時看到一輛商湯AR小巴駛過,頗具未來感。

工作人員介紹,通過AI+AR可視化方式,商湯AR小巴能在世博展覽館到世博中心的線路上將園區實景進行實時的風格化處理,展示未來城市的產業發展、科技文化等內容,大大提升乘車體驗。

小巴可以在特定站點自動停留接駁乘客,通過完全自主的導航和駕駛,沿固定線路將乘客點對點安全送達目的地,適用於園區通勤擺渡、景區觀光游覽等多種接駁場景。

還有智能清掃車、共享無人車等紛紛匯聚世博源旁的“AI賽道”,一較高下。這些自動駕駛頭部企業晒出最新“拿手絕活”,在總長2.8公裡“AI賽道”競技,既是向公眾展示未來出行方向,也是在探索自動駕駛還能走進哪些無人禁區。

正在博城路上行駛的商湯AR小巴。唐小麗攝

與機器人互動,乘坐未來汽車,如果說這些AI應用,距離現實生活還有點距離,那麼,這幾天的世博展覽館,更像一個解憂雜貨鋪,生活中各種煩惱,都能找到解答,比如讓很多家長頭疼不已的課業輔導。

每年高考結束,討論最多的總是作文,“能看懂的隻有作文了,數學你看得懂嗎?”網友表示,“這才是扎心的真相!”

不少家長直呼“作文看得懂,卻也輔導不了”。華東師范大學攜手微軟帶來一款“小花獅作文智能輔導系統”。利用現有的中文教學知識(如字、詞、句、篇、章)的研究成果,結合自然語言處理等人工智能技術,讓學生獲得作文評分結果,還能讓其了解評分背后的原因,持續改進學習方法,提升寫作與閱讀能力。人工智能技術也將輔助老師了解不同學生特點,因材施教,實施更有針對性的教學。爸爸媽媽或能大有助力。

小花獅作文智能輔導系統。 唐小麗攝

上海AI高地的“核芯驅動”

AI業內人士曾經調侃,國外AI開源代碼沒出來前,我們隻能望炫酷AI技術興嘆,等國外開源代碼一出來,各種功能強大的AI產品都出來了。

在全球人工智能盛會尋找AI科學前沿,是諸多參會者最期待的“挖寶”環節。一踏入世博展覽館,眼尖的立即發現在“AI@上海”展區裡,樹著“鎮館之寶”海報的展品前,人頭攢動。獲得本屆大會SAIL大獎的“免開顱微創植入式高通量柔性腦機接口”項目就是其一。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免開顱微創植入式高通量柔性腦機接口獲得SAIL大獎。主辦方供圖

腦機接口是當前AI研究熱門領域,指在人或動物的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創建直接連接,實現生物腦與電子設備的信息交換。腦機接口,是認知重要腦功能、診治重大腦疾病的核心關鍵技術,對於我國推進腦科學前沿研究、把握神經疾病和AI研究的主動權意義重大。

2018年起,美國對腦機接口進行出口管制,意圖卡死我國對於腦科學最前沿研究的途徑,也牢牢把控著我國廣大神經疾病患者治療的命脈。

一直以來,腦機接口面臨三大難題:帶寬不足、植入創傷大、長期記錄穩定性差。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團隊對這些難題發起挑戰,並給出了出色答案。他們研發出免開顱微創植入高通量柔性腦機接口,已實現單電極器件集成2640通道,電極可免開顱微創植入且創口小於0.7毫米,實現了小鼠顱內8個月穩定工作和2880通道柔性腦機接口在恆河猴大腦上在體實驗驗証。

展台上的恆河猴布絨玩偶,表明了該項目的進展。下一步,他們希望能早日開展人腦驗証,造福高位截癱、漸凍症、失語症等患者,使得他們能用“意念”控制機械臂和鍵盤、合成語音,進而推動人腦與AI更好結合。

AI的炫酷技術,外行看的是炫酷,內行看的卻技術。在寒武紀和燧原科技這兩家AI產業上游設備層的企業展台前,前來洽談交流的工程師絡繹不絕。一塊塊郵票大小的芯片、一個個集成電路的機器盒子,靜靜躺在各家參展企業展台上,盡管它們沒有珠寶一樣炫目的光芒,但卻是AI工程師們滔滔不絕熱議的算力。算力,是如今AI芯片最重要的核心性能,也是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最關注的熱點之一。

2019年,上海邃願科技科技有限公司發布了我國第一款AI訓練芯片,此次在大會上亮相的燧原邃思2.0芯片,彰顯出更為強大的算力。舉例來說,訓練超大NLP模型,使NLP的應用具備通過處理海量多媒體素材生成高清視頻的能力,將實現AI直接通過理解劇本來自動構建視頻,這將大大改變內容的生產方式,推動短視頻行業、電影行業的創新。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辦了四年,正是深度學習快速滲入各行各業的時期。

數年來,AI芯片算力突飛猛進,幫助機器加速訓練,以過去難以想象的效率分析處理數據,深度學習取代了傳統算法模型,在某些方面把機器訓練得比人“聰明”。而深度學習算法迭代,所需的神經網絡越做越深,參數越來越多,就必須有更高算力的芯片支撐訓練。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AI芯片、AI芯片背后的算力,都是參會者最為關注、最願意觸碰的科學前沿,也是他們潛心尋找鑽研的AI產業驅動力。

超大規模城市的數字化轉型應用場景

在中科智雲展台,一款“智能移動哨站”吸引了參觀者目光。“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一個‘智能哨兵’,”工作人員介紹,這款產品將在明年冬奧會密苑雲頂樂園和滑雪場與大家見面,會在現場安防工作起到哨兵作用。

“智能哨兵”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唐小麗攝

這是運用中科智雲自有的識別算法及反入侵技術,針對周界應用場景全新設計推出的視頻移動監控解決方案類設備產品。室外開放場地中,存在監控死角難以避免,“智能哨兵”可以有效填補這一盲點。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哨兵”通過自身的電源儲能系統、反侵入智能一體機等,可以在夜晚、惡劣天氣等復雜環境下,全天候邊界監控、目標識別、多目標跟蹤、異物檢測、道口警示,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明明明明明白白白喜歡他,可他就是不說,他很高冷。”

“白白喜歡誰?”

“明明。”圍觀群眾還沒反映過來,盤古大模型已經“秒回”答案。

“中國隊大勝美國隊。”

“請問誰贏了?”

“中國隊。”

“中國隊大敗美國隊。”

“請問誰贏了?”

“中國隊。”

繞暈了不少參觀者的題目,完全難不住“盤古”。你聽不懂的繞口令,“盤古”能聽懂!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華為推出的盤古大模型同樣圈粉無數。

今年4月,在權威的中文語言理解評測基准CLUE榜單中,盤古NLP大模型在總排行榜及分類、閱讀理解單項均排名第一,刷新三項榜單世界歷史紀錄。盤古NLP大模型具備廣泛的運用場景,在金融領域,可以輔助識別企業風險,助力企業盡調和項目審核﹔在醫療方面,其強大的信息抽取能力,可以幫助科研人員和醫生從海量文獻中快速提取關鍵知識。

未來,華為雲盤古預訓練大模型將上線華為雲AI資產共享社區(AI Gallery),提供多種使用方式,降低人工智能的使用門檻,服務更廣大的開發者群體。

繞口令繞不暈的盤古大模型。唐小麗攝

盤古大模型所展示的AI在復雜場景應用下的聰明伶俐,只是今年大會諸多復雜場景的冰山一角。對於AI來說,數字城市毫無疑問是最核心應用場景之一。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的上海,正將人工智能作為轉型的重要驅動力,發揮人工智能的頭雁效應,打造全球AI應用場景的超級試驗場和重要風向標。

正如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開幕式上所指出,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實現技術進化、前沿突破,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鏈接萬物、連接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賦能百業、賦能世界,深刻改變當下、塑造未來,人類正在進入一個“人機物”三元融合的萬物智能互聯時代。

上海正是踩上這個萬物智能互聯時代浪尖的弄潮兒。

這裡,有超大規模城市數字化轉型最豐富的應用場景,過去三年,大會陸續發布了58個應用場景,本屆更發布了世界級人工智能重大應用場景:“數字治理 浦東引領”、臨港數字孿生城、人工智能開源平台、“數字伙伴計劃”和嘉定未來出行,2018年至2020年,上海人工智能產業的年均增速為29.5%。

上海,有完備的人工智能產業鏈條,截至2020年,上海人工智能重點企業1149家,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2246億元,實現50%左右逆勢增長。

上海,有日趨完善的創新體系,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期智研究院、白玉蘭開源開放研究院等創新集群平台紛紛落“滬”,截至2020年7月,上海人工智能重點企業從業人員達18.7萬人,形成從基礎算法、核心芯片、智能軟硬件產品到行業應用的全棧產業鏈。

從“AI@上海”展區出發,參觀整個世博展覽館,在4天近40場前沿技術和產品分享中尋找AI技術的重要風向標,最后再回到這個展區,就能完整地領略上海這座AI超級試驗場。

(責編:馬作鵬、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