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滬劇院為首都觀眾帶來原創大型滬劇《敦煌女兒》 “上海聲音”講述敦煌故事中國精神

2021年05月13日11:54  來源:上觀
 
原標題:上海滬劇院為首都觀眾帶來原創大型滬劇《敦煌女兒》 “上海聲音”講述敦煌故事中國精神

  今晚,上海滬劇院為首都觀眾帶來“十年磨一戲”的原創大型滬劇《敦煌女兒》。在國家大劇院的舞台上,吳儂軟語的“上海聲音”,將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改革先鋒、感動中國人物——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守望莫高窟半個世紀的“敦煌女兒”故事娓娓道來。

  現場觀眾跟隨劇中人物穿越半個世紀,共同走近常書鴻、段文杰、樊錦詩等幾代敦煌人致力莫高窟文物修復和保護的一生。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滬劇人將滬劇唱出了時代最強音,也讓首都觀眾領略了“上海聲音”帶來的敦煌魅力。

  滬劇《敦煌女兒》被樊錦詩先生評價為“很符合敦煌氣質的作品”。這是一部匠心之作,上海滬劇院集結了中國戲曲界金牌創作團隊打造,由著名導演張曼君執導,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茅善玉領銜主演。茅善玉從序幕唱到尾聲,每場要滿弓滿調地駕馭數十段宣敘、詠嘆,最長的唱段竟達20分鐘。她的嗓音唱腔變換多樣,時而軟糯有味、時而委婉回轉、時而慷慨激越,生動地表現出了樊錦詩青年、中年、老年三個年齡段的風貌。在時空交錯的場景中,她一個轉身便從25歲變為80歲,舞蹈化的肢體語言,絲絲入扣。茅善玉根據人物不同的年齡和情境,在設計唱腔中既有滬劇的細膩溫婉,又融入了京劇、越劇的唱腔特色,讓整體演唱有力度、人物表現有張力。

  在茅善玉看來,《敦煌女兒》的創作難度很大,是一次次推翻、一次次調整。“精品力作離不開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敦煌人不畏艱難、前赴后繼,以赤子之心堅守文化陣地,傳播優秀文化,這是敦煌故事,更是中國精神。”她表示,從藝術表現而言,《敦煌女兒》用時空穿梭的手法,營造實中有虛、虛中有實的藝術效果。在創作中不僅把滬劇的味道做出來,又要增加歌唱性,讓旋律更為豐富,場面更為恢宏,具有強烈的藝術觀賞性和感染力。該劇導演張曼君認為,《敦煌女兒》以改革開放先鋒人物樊錦詩為原型創作,是滬劇在新時代的一次探索和追求,這不僅體現出滬劇人反映現實和時代精神的一種責任,更是滬劇藝術創造的一次新機遇。

  茅善玉表示,滬劇人始終堅守“以人民為中心”創作理念,始終堅守“反映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根本底色。她透露,去年10月殺青的滬劇電影《敦煌女兒》目前正在緊張的后期制作階段,計劃於“七一”前后亮相大銀幕。

(責編:嚴遠、韓慶)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