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延安精神 上海芭蕾舞團新作《寶塔山》創新藝術語匯

2021年04月27日14:49  來源:上觀
 
原標題:致敬延安精神 上海芭蕾舞團新作《寶塔山》創新藝術語匯

  飾演女主角的演員戚冰雪排練“紡車舞”。

  昨天,記者走進上海芭蕾舞團的排練廳,全新芭蕾舞劇《寶塔山》正為首演最后沖刺。“開荒舞”讓人眼前一亮,男演員們脖子上搭著白色毛巾,跳躍、吶喊,展現359旅在南泥灣熱火朝天的勞作景象。在芭蕾舞劇中,難得出現如此陽剛、有力的一幕。隨后,女演員們跳起優雅動人的“紡車舞”,她們手中的小紡車如風車般轉動,讓觀眾穿越到寶塔山下的崢嶸歲月。

  延安是革命聖地。在戰爭年代,寶塔山指引著無數愛國青年奔赴延安。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上海芭蕾舞團推出原創芭蕾舞劇《寶塔山》,5月7日至8日將在上海大劇院首演。《寶塔山》用芭蕾的語言講述在延水河邊、寶塔山下,來自上海的進步青年夢安、歐洲歸來的學子明華,以及千千萬萬的愛國青年,如何用炙熱的青春澆灌貧瘠的土地,將自己蓬勃的生命獻給這片深情大地的故事。

  舞出一代人的青春和信仰

  《寶塔山》男主角明華、女主角夢安分別由上海芭蕾舞團首席明星吳虎生、主要演員戚冰雪飾演。兩位主角在劇中的穿著從序幕中時髦的西裝西褲和真絲噴繪連衣裙,逐漸轉變為綁腿軍褲和白襯衫、藍色過膝裙,他們的人生隨之發生轉變。

  《寶塔山》和芭蕾怎麼結合啊?剛接到角色,戚冰雪心裡充滿疑問:“當我聽到《寶塔山》浪漫唯美的音樂,在黨史課上看到延安的老照片,聽了愛國青年的故事,漸漸地,腦海裡有了畫面感,內心有了力量。”吳虎生扮演過《白毛女》中的大春和《閃閃的紅星》裡的潘冬子,這次扮演的歸國學子明華,到延安尋找信仰。吳虎生說:“我代表的是一個群體,是千千萬萬在民族危亡時刻,肩負使命感和責任感的愛國文藝青年。盡管在時空上我們相距甚遠,但在舞台上演繹明華這一角色時我和他們是一體的。”

  “青春萬歲!”《寶塔山》的文學顧問朱鴻召第一次看上海芭蕾舞團排練時發出感嘆。朱鴻召是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延安歷史文化研究專家。“我做了20多年延安研究,芭蕾和延安結緣是第一次。在延安,最美的風景是人,從五湖四海來到這片黃土地的年輕人。他們將個體融入集體,就像《義勇軍進行曲》裡唱的‘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上海芭蕾舞團的演員們用優美的肢體語言,展現了中華民族骨子裡的典雅、高貴。”

  《寶塔山》由上海芭蕾舞團、紅蜻蜓集團聯合制作,將作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新創舞台藝術作品展演季”以及“第37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參演劇目上演。

  紅色題材如何打動年輕人

  芭蕾舞劇《寶塔山》開排至今已近6個月,總策劃、總導演劉立功告訴記者,主創團隊不僅在北京整理了大量文獻資料,還曾赴延安、榆林等地採風,深入挖掘延安精神。《寶塔山》裡可以看到經典的芭蕾技術動作,也能看到東北秧歌、膠州秧歌、海陽秧歌等民間舞元素。“隻有融合了西方芭蕾語匯和中國傳統文化,紅色題材芭蕾舞劇才能講好中國故事。”劉立功說。

  舞台設計總監韓春啟曾出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閉幕式服裝造型總設計,為突出《寶塔山》的年代感及地域特色,韓春啟和他的團隊以頗具代表性的延安美術形象古元版畫為靈感,進行了簡約化和現代化的處理。

  《寶塔山》的音樂充滿浪漫主義色彩,音樂總監孟可曾為《琅琊榜》《偽裝者》《甄嬛傳》等電視劇配樂,此次為芭蕾舞劇作曲,他將民族音樂、音樂劇、圓舞曲、爵士等多種音樂風格交融。為體現陝北的地域風格,還融入了歌曲《南泥灣》的旋律。

  “用海派芭蕾講述延安故事,用文藝致敬延安精神,意義非凡。”上海芭蕾舞團團長辛麗麗說,“我想,舞劇中文藝青年們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浪漫的革命情懷和扎根人民、艱苦奮斗的時代熱情,一定能引起當代青年的共鳴,厚植愛國情懷,激發奮進力量。”

(責編:嚴遠、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