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上海兩會:為抗疫及留滬過年支招, “上海會平安的”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謝衛群 姜泓冰 巨雲鵬 唐小麗

2021年01月24日10:32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上海兩會開幕前夕,上海出現新發本土疫情,至22日,累計新增本土新冠病例9例。大江東工作室關注到,如何切實開展疫情防控,如何在防疫同時過一個祥和春節,落實留滬過年舉措,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焦點。

隨著1月23日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的預備會舉行,上海正式進入兩會時間。(巨雲鵬攝)

跑贏病毒很重要,“快速”才能主動,讓漏檢機率更低

面對新發本地確診病例,上海市人大代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強調,這是再次跟病毒“賽跑”,隻要我們跑得比病毒快,就能保持抗疫常態化並盡量保証市民生活正常化。疫情防控要做到你快速、我快速。此次新發病例主要通過主動篩查發現,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寶貴時間,我們要力爭跑到病毒傳播前面。

張文宏代表表示,通過“快速反應、及時處置、精准檢測、動態清零”,上海有信心、有把握在未來幾周內將疫情控制住,“請大家安心,上海防疫部隊每天都在全力奔跑,上海會平安的。”

列席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主任朱同玉說,上海應對疫情一直可圈可點。冬天,防疫比之前更復雜,病毒在物體表面存活時間更長,要更加小心來處理。“近期大家發現很多病例是隔離兩周后再顯示陽性——咽拭子檢測並非100%可靠,會有漏檢,建議要麼延長隔離期,要麼採用多種方法檢測,讓漏檢機率更低。同時加強環境檢測,摸清本地區病毒的底,對未來防疫工作很重要。大家也應該分批接種疫苗,提高自身抵抗力。”朱同玉說。

1月23日政協分組會議,公共衛生體系基礎人才儲備成為關注熱點。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骨科主任張偉濱提出,這次疫情防控,主要是上海市公衛中心、各大醫院感染科及傳染科醫生構成基礎醫護力量,建議加強醫院感染科建設,通過多重機制確保沒有疫情時也不被邊緣化。

上海市政協委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許劍民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僅追蹤服務大量居家隔離人員,社區醫院發熱門診還起到重要的“哨點”作用,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面臨留不住人的困境,要在職稱和待遇方面有所傾斜。

普陀區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工作人員進行新冠病毒檢測。(普陀區供圖)

社區成為一線堡壘,中心城區發生疫情必須全系統參與防控

控制疫情需要多方努力。

市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院長文軍教授談到,社區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的第一線和堅強堡壘,必須強調社區防控的重要性,加大社區治理力度,積極建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社區防控共同體,做好政府依法“管治”、社區居民有序“自治”與社會力量參與“共治”,聯動發力。

上海鬆江洞涇鎮祥欣居民區黨員志願者入戶排摸人員情況,並宣傳防疫知識。(洞涇鎮提供)

上海市人大代表、普陀區疾控中心主任張宇艷介紹,“兩會”前3天,1月20日,普陀區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以桌面推演形式進行了一次突發疫情應急演練。

“我們模擬了醫院、社區、養老機構、冷鏈多個場景檢出新冠陽性的情況”,她說,上海各大中心城區情況相似,普遍人口密度高、人流量大、老年居民多,一旦突發疫情,必須全社會系統性參與進來。

演練現場,有衛健、疾控、民政等直接與病毒“作戰”的部門,同時響應的還有商務、公安、文旅、教育、市場監管等城市保障單位。疫情排查、流調追蹤、風險定級、社區管控、隔離治療、信息發布、物資保障……多項工作同步進行。據張宇艷觀察,無論上海還是其他省市,防控工作逐漸有了較為明晰的應對策略,“疫情一旦出現,不是衛生領域一家的事,必須立即全員響應、群防群控,任何一個部門和單位都不能掉鏈子!”她想就突發公衛事件應急物資儲備體系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議,“對疫情來臨之初物資供應的窘迫,大家可能有點淡忘了,作為一個超大城市,上海必須有備而戰。”

“這次散發疫情,沖擊了學校正常教學計劃,帶來一些恐慌心理。”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建平中學校長趙國弟提到,學校採取“五個加強”策略——加強教育、加強宣傳、加強管理、加強演練、加強監督。培訓教師和有關學生開展一天兩次測溫和洗手、個人消毒、上下學防護等操練,還開展了“發現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體溫異常”等情境的模擬演練,從隔離、防護、上報、送醫、消毒、通知相關人員等各項工作的流程進行實際操作,確保防疫實操技能。

上海市建平中學加強測溫管理。(建平中學提供)

市政協委員、市總商會副會長、中國干細胞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章毅今年寫的提案大都是和疫情防控、經濟發展有關的。“疫情現在有反彈,從科學上看,恐怕未來我們和新冠病毒還要做漫長的斗爭,疫情防控將成常態化。面對新的挑戰,樂觀的人依然充滿了希望。”

企業單位為留滬過年作好准備:給他們補助,向他們的家人郵寄年貨禮品

市政協常委、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上海自貿試驗區分公司副總經理堯金仁談到,“經過一年的實戰應對,我們對於疫情防控已經有了經驗:堅持早預警、早發現、早公開、早控制。為了控制因人口流動帶來的風險,原地過年很有必要。”

市政協工商聯界別副召集人,市總商會副會長,上海綠亮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方加亮說,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人口眾多、人流密集,建議上海市政府能夠進行出台一些臨時的政策,鼓勵農民工在上海過年。“如果留在上海過年,政府做一些相應的補貼,企業也要做一些補貼,兩方面結合,農民工就不回去過年了,對於上海和各地地防疫工作都是很大的支持。”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波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徐仁彬介紹,公司主動取消了年末聚餐,將年會轉移到線上,用直播的方式進行,以避免人員聚集引發的傳播風險。面對即將到來的春節假期,公司積極鼓勵員工留滬過年,對於暫緩返鄉的員工,公司還會向他們的家人郵寄年貨禮品,還為員工准備了留滬過年的必要物資。同時,波克城市發揮自身行業優勢,開發出“企業返滬人員健康追蹤系統”“普陀區口罩預約系統”等,共有2200余家企業、23萬余人受惠。

結合自身的用戶基礎,波克城市還努力踐行社會責任,在旗下游戲產品中上線防疫提醒,友情提示廣大玩家戴口罩、勤洗手、減少外出等,提高玩家的疫情防控意識。同時,波克城市積極參與團市委、青聯推出的“關愛留滬青年活動”,在旗下游戲產品中為留滬過年的玩家發放游戲禮包,為留滬青年文化娛樂提供一些幫助。

滬港國際咨詢集團是一家大型企業集團,共有員工600余人,其中外省市員工佔80%以上。上海市人大代表,滬港國際咨詢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郭康璽說, 上海倡導就地過年政策一出,滬港國際立即響應,非必要不返鄉。他承諾,留在上海的員工,不上班也同樣發放工資。“原計劃過年期間,我們黨團會小范圍組織家庭日活動。現在為了疫情防控,決定由線下改為線上,組織例如電競比賽之類的小游戲﹔給員工發放臘肉,冰凍海鮮等年禮,從吃的方面著手,讓能留在上海的盡量留下﹔萬一車票等不能退,損失由公司報銷。”目前,滬港國際春節回家的人數由200余人降到不到100人,減少了一半多。

社區疫情防控明顯加強。圖為大團鎮北大居委蘆洋花園小區社區出入口的體溫檢測,合格才放行。(大團鎮供圖)

市政協委員、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黨委書記徐虹介紹,“原地過年”的倡議對很多原本計劃返鄉、特別是上海各大醫院的一群年輕研究生來說,是一次重要的“考驗”。“他們大都來自外省市,不少是第一次離開家裡,但我們醫院的學生們都非常支持和配合,除家裡特殊情況,基本都選擇留在上海。我們醫院的后勤員工也基本選擇留在原地,非常感謝他們。”

市政協委員、上視小熒星文化藝術培訓學校校長沈瑩說,現在提倡就地過年,對於這些留在上海的異地孩子和家庭,我們要多為他們考慮。“我們大家對此已經提出了很多想法,包括為留守家庭提供一些在線教育的渠道、給孩子贈送趣味性的手工制作包並組織作品征集活動等。我還想對這些准備留滬過年外地小朋友的家長說,這也是一段很好的親子時間。希望我們的努力能增強孩子和家長的互動,增進彼此間的感情。”

上海市人大代表、浦東新區大團鎮黨委書記董建敏告訴記者,今年上海鼓勵就地過年,大團鎮正“排摸”與“引導”雙管齊下。由村居書記和社區民警雙牽頭,建立由“居村‘兩委’干部+基層民警+村居工作人員+人口協管員等”組成的排摸走訪工作小組,責任包干,上門走訪方式排摸相關情況﹔通過職能部門包干,統籌做好轄區內酒店、賓館、工廠、建筑工地等外來務工人員排摸走訪工作。

“引導關鍵是要形成就地過年的氛圍。我們依托微信公眾號、電子屏、宣傳單、告示等多種載體,制作並張貼告知書,既倡導大家做到杜絕扎堆不聚集、社區防控不放鬆、個人防護不大意,牢記防疫‘三件套’、防護‘五還要’,又積極營造形成就地過年好的良好輿論氛圍。”董建敏說,作為農業鎮,大團堅持支部建在合作社,“黨建+”激發內生動力,主動擔當,保障抗疫“菜籃子”供應,積極做好蔬菜種養工作,希望為節日期間廣大市民的“飯桌”做出一點貢獻。

(葛俊俊 王文娟 鄔迪參與了本文採寫)   

(責編:嚴遠、韓慶)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