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在文博會打造“江南賞味”……

2020年11月20日13:20  來源:上觀新聞
 
原標題:“吃貨”和文創有啥關系?上博在文博會打造“江南賞味”……

摘要:11月19日,上海博物館以“文薈江南,禮遇東西”為主題,攜手上海市博協各單位,聯合江蘇、浙江、安徽省文博單位,共同亮相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

明代大家文徵明的《江南春詞意圖卷》貫穿整個上博展區,將觀眾帶入融融的江南春景之中。

觀眾被上博展台江南賞味板塊的江南特色茶點,以及精致的法式甜點吸引。

位於8.2館的上博展台,整體布置以中式搭建為主,選取粉牆黛瓦、各式飛檐與木質窗櫺等典型的江南建筑元素,通過現代時尚的設計,呈現出兼具江南文化氣韻和海派風格的清新、雅淡、大氣、簡潔的氛圍。

展區內分為江南雅苑、江南春色、江南人居、江南賞味、江南薈萃、幸會江南和禮遇東西七大板塊。

其中,江南雅苑與江南人居文人書齋的設置,內外兼顧、動靜相合,展現出江南詩意而鮮活的自然人文風光,而在江南賞味板塊,荷花酥、綠豆糕、元寶茶等江南特色茶點限時返場,邀請觀眾再度感受溫潤的詩意江南和精致的江南細節。

用巧克力制作的“曼生壺”,看似古朴簡單,實則很難模仿神韻的文物,同時具備“簡”與“難”的兩面性,細節頗多。制作者為了做出近似原作的比例,隻使用了18cm的不鏽鋼圓模,其余部分全部手工制作。

“牛奶巧克力柑橘”,迷你可愛的桔子外形,裡面是榛子巧克力慕斯,脆脆的桔子味“表皮”。

“青瓷瓶”酒釀棗泥核桃蛋糕,外形如同雅致的宋瓷,內裡也同樣優秀,酒釀奶油搭配棗泥核桃海綿蛋糕和果醬,加之巧克力淋面外殼,層次豐富。

精晶瑩剔透的水晶拉糕手工水磨成漿,並加入五糧液,保留了糧食馥郁的香氣,最后加入淡淡的金光桂花蜜,帶入絲絲清甜。

“大克鼎波曲紋巧克力排塊”,大克鼎身上“拓印”的波曲紋設計成轉印紙,印於巧克力排塊上,視覺和味覺都很華美過癮。

“腰果酥”,酥皮上的綠色“春”字則取印於文徵明手書,別具文意。

木葉初碧、游人出游,明代大家文徵明的《江南春詞意圖卷》貫穿整個上博展區,將觀眾帶入融融的江南春景之中。

作為上海博物館年度大展“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的重要館藏展品之一,圍繞它與李叔同篆書知止頁、吳昌碩花果冊等,上海博物館開發設計了“人居與山水”“人文與境界”兩大系列,共20多種、50多件特展文創產品,涵蓋飲食、家居、文房、生活實用等多個方面,如茶禮套裝、荷包香囊、帳篷與風箏等,此次也悉數來到了展會現場。

青花纏枝紋、水陸攻戰圖、魚藻紋,上博文創嘗試將館藏文物元素與啤酒結合,顏值與內在並存。

上海博物館與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合作開發的文創產品,以“禮遇東西”為主題,以東西珍品連線作為線索,形成東西文明的遙相致意,共同呈現來自世界的禮物。

上海博物館和上海交通卡首度跨界融合、聯名發行牛牛交通卡,在第三屆文博會線上首度公開亮相。設計時,考慮到馬上就要到來的辛丑牛年,上博在館藏文物中選取了一件與牛有關的商代晚期青銅器——鳳紋犧觥,提取了文物上的牛頭造型和紋飾進行卡通化設計,將文物細節與吉祥元素融為一體,最后設計出來的牛牛可愛軟萌,並且做成了挂件式的交通卡,非常有趣。這張交通卡具備全國280個城市交通出行互聯互通的功能。

江南文化是長三角地區的共有基因、精神紐帶,上海博物館切實把“江南文化”“海派文化”資源轉化成為博物館品牌建設源動力,助力打響上海三大文化品牌建設。

(上觀新聞 蔣迪雯 攝影報道)

(責編:嚴遠、韓慶)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