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千年,江南文化为长三角一体化“注入灵魂”

唐小丽

2020年05月26日08:10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提到江南,你想到的是什么?

说起江南,白居易想到的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杜荀鹤想到的是“人家尽枕河,水港小桥多”,柳永想到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晏几道想到的是“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江南的美好,千百年来,诗词歌赋咏叹不尽。

春风千里一眼千年,这个展览不容错过!

如果眼下有个机会,能让你一睹江南的古风古韵,想不想去?这不,机会来了!上海博物馆精心筹备、策划推出的年度大展“春风千里 诗画江南——江南文化艺术展”于5月26日正式对观众开放。

一进展厅大门,摆在“C位”的便是鼎鼎大名的《康熙南巡图卷粉本》第七卷。这是王翚、杨晋等人创作的宫廷绘画作品,以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为题材,这一卷表现的是江南无锡至苏州的山水、民居、城垣、店铺、舟桥、良田等,城内市井繁华,众多的河道、桥梁也体现了江南城市的特色。

康熙南巡图粉本(沈诗洋 摄)

“江南文化艺术展是典型的主题性展览,突破时间脉络,突破单一门类,侧重文物阐释,讲好江南故事。力求让观众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可以感受历史之重,体会江南文化的深层特征。”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介绍,展览分为五大板块,每个板块又分为若干小主题,以此来讲述崇勇尚智又文秀典雅的江南,安礼乐仪又旷达洒脱的江南,治平济世与明德修身的江南,阳春白雪与市井浮生的江南,抱诚守真与海纳百川的江南。

如此宏大的展览,有哪些珍贵展品呢?记者带你先来一睹为快。

清代宫廷画家徐扬的《姑苏繁华图卷》,从辽宁省博物馆借展而来,称得上是辽博镇馆之宝级别。该作品前后历时24年,全长十二米多,在没有照相机的年代,非常可贵地为后人记录下了阊门商业繁茂的景象。有意思的是,后人做了一个粗略计算,全幅画有各色人物1.2万余人,各色房屋建筑约2140余栋,各种桥梁50余座,大小官船、货船、客船、杂货船、画舫以及竹筏等近400多条,各种商号招牌200余块,涵盖了珠宝、鞋帽、凉席、乐器、盆景和丝绸等50多个手工行业,完整表现了古城苏州的市井风貌。

姑苏繁华图卷(上海博物馆供图)

还有清朝顾绣的《三酸图》,三酸图又称《尝醋翁》,画的是苏东坡、佛印和尚与黄庭坚三人围着一大醋缸,品尝桃花醋。每人尝了一点醋,但三人表情迥异,后来被引申为儒家、佛家、道家三种文化代表,映射出三种文化对人、对社会、对世界的不同看法,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妙趣之处。

再比如,明朝文徵明的《江南春词意图》卷,这算得上明代吴中文人诗、书、画相结合的典范之作,而文徵明创作这一作品时已78岁。文徵明,明代四大家之一,是书画上的全才,因其为苏州人,故而被称为吴派之巨擘,在诗文书画上均有极高的造诣。

王羲之的秋月帖(上海博物馆供图)

当然,以上这些只是冰山之一角。王羲之的《秋月帖》、唐代虞世南的《大运帖页》、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拓片、五代十国·吴越钱镠银简、五代董源的《夏山图卷》、元代倪瓒的《汀树遥岑图轴》、唐代巩县窑三彩抱柱狮子、北宋越窑青釉摩竭形器……“这次江南文化艺术展筹备时间近两年,共展出文物近两百件组,涵盖骨角器、玉器、青铜器、陶瓷器、书画、古籍、漆器、画像砖、家具、印章、犀角器、竹木器、玻璃器等诸多门类,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展览。”本次展览的内容策划谷娴子老师介绍。

所以,要想看得过瘾,百闻不如一见,还需到现场一饱眼福。记清楚,展览时间是5月26日-8月23日。疫情期间,观展需预约哦!

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何风景这边独好?

一直以来,江南文化备受年轻人青睐。为了让年轻人更多的了解江南文化,上海一家人工智能软件马卡龙也将江南元素融进了换图体验中。

“一键点击,一秒抠图,随意挑选背景,带你穿越回古代江南的诗情画意中。”山大是一位汉服爱好者,也是马卡龙玩图APP的运营总监。平时,山大也喜欢在同好群里分享自己的汉服照。谈及江南文化,山大认为,汉服当然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现在天气热了,一套汉服穿起来其实还挺繁琐的,我这一套里里外外就有四件衣服,”山大一边介绍,一边给记者展示他的汉服照。“而且,现在也很难找到适合汉服拍照的古雅背景,去景区吧,游人也多,我们这一款产品就给大家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在空调房里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然后一键抠图到诗画江南的场景里,非常省心!”

江南记忆、进入古画、在家看文物……体验中,年轻人不仅可以把自己的照片一键P到古代场景里,更好玩儿的是,这些场景还能动起来。“在场景的选择上,我们借鉴了古代名画,再从年轻人的视角进行二次创作。我们也在用户群里征求了不少用户的建议,纯用古画做背景的话,或许不够灵动,尽可能做成老少皆宜的风格。”设计师杨祯介绍。

学计算机专业的大四姑娘曹洁,身着一套红色明制汉服,款款走来。她说自己从高中那会儿就深爱汉服了,“原因很简单,就是觉得这样的衣服穿在身上很温婉,很漂亮,就是江南女子该有的模样。”对于这款江南风韵的产品,她和她的朋友们自然是不会放过,玩儿得不亦乐乎。

江南文化为何有如此魔力?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部主任、电影电视学院院长厉震林对此颇有研究,他认为,江南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风月无边的文化意象;江南文化,是属于但又不局限于江南,而是扩展到全中国的;江南文化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中原文化在南迁中也水乳交融地汇入其中。

“江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丽梦,‘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江南,以‘温柔富贵之乡’,成为家国情怀的文化坐标。”厉震林说,通过江南文化,可以连通古典的中国与现代的中国,连通大众文化的中国与精英文化的中国,连通城市的文明与乡村的文明。因此,可以说江南文化是中国梦最优雅、委婉、诗情的部位。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江南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胡晓明教授对此亦有同感,他认为,江南文化是古今贯通而面向未来的概念,也是不断重新发现的文化,是越来越有生命力的华夏先进文化的代表,是古典中国与现代中国的结晶体,是华夏文明千年智慧的集大成者。

助力上海文化品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谈及办展初衷,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提到了这样的时代背景:2018年4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全面打响上海“红色文化品牌、海派文化品牌、江南文化品牌”的总目标。

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博物馆积极响应,努力发掘馆藏文物优势,服务上海城市发展和国家战略,举办了这次提升至“江南文化”层面的主题展览。

文徵明的江南春词意图卷

去年10月9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调研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情况时指出,要“挖掘文化特色,凸显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指明了江南文化在示范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厉震林认为,目前,江南文化的整体形象与雄居中国的江南地区经济等级似乎并不匹配。当长三角地区以4%国土面积创造全国25%左右的GDP,长三角一体化成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长三角城市群已位列国际阵营,江南文化形象仍然局限在几个古镇的小桥流水、桨声灯影之中,缺乏大格局、大气象。“此时,将江南文化提升到城市文化发展战略资源的高度,这是高瞻远瞩的科学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

胡晓明也认为,江南文化不只是风花雪月与小桥流水,那是把江南讲“小”了。“其实说到底,江南文化是上海文化的中国根。长三角作为一个经济行政概念,它的文化根脉正是江南文化。有根就有共同的土壤与水源,有共同的精神纽带,而且会不断加强加深加厚。长三角是互补的,既有中国最富庶的地区,最有活力的经济外贸与科技与人才集聚之区,又有最具有开放性与国际性的城市,可以说是强强结合。有了顶层设计的长三角一体化,就是有了身体;有了江南文化的自觉,就是有了灵魂。”

对于江南文化的传承,胡晓明表示,要从学校的娃娃抓起,教育工程是务本的。“要有适当的课程,在小学中学大学都需要,华东师范大学十多年来,开设江南文化研究通识课,也培养这个方向的研究生,已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对于这一点,上海博物馆也在积极行动。5月25日晚,与展览同步推出的“江南文化讲堂”第一季第一期开讲,这是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上海博物馆共同推出的公益性文化品牌项目。讲堂将聚焦江南文化主题,聚合海内外特别是长三角区域江南文化研究力量和知名社科、文博专家学者,集中展示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入挖掘江南文化的精神特质,积极传播江南文化创新发展理念,营造全社会关注江南文化的浓厚氛围,努力服务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同时,让广大市民群众进一步了解江南文化,走进江南文化,弘扬江南文化,共同参与“上海文化”品牌建设。

(责编:唐小丽、韩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