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浦東再出發 | 從“島”變“區”,這裡五年后將貢獻百億稅收

2020年11月04日17:51  
 

一位失去雙下臂的退伍軍人通過仿生手可以拿起筷子吃飯、寫字,還可以與家人擁抱……這雙黃金機械臂匯集了科技成果,賦予殘疾人雙手以新“生命”。

讓殘奧會冠軍可體驗“行走”的外骨骼機器人﹔在智慧課堂內,無需外接話筒,便可實現同聲顯示的黑板、無人配藥窗口、智能環境監控、無人機巡邏……

科學城內,張江人工智能島已成為科技界“網紅”打卡地,AI帶來的智慧成果隨處可見。

到2020年底,島上企業數將超過100家,在此辦公的科研人員將超過7000人,成為上海單體園區或同樣平均面積中,人工智能企業最集聚、人才最密集、類型最豐富、技術最領先的區域,也是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的最佳實踐區。

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袁濤表示,兩年前,從第一家企業入駐,張江人工智能島就快速實現了集聚效應,“張江人工智能島就像一個引擎,驅動其他產業共同創新,集聚區的打造正助力促進浦東新區人工智能產業的能級提升。”

從島上看未來

處處可見應用場景的深度融合

作為國內首個“5G+AI”全場景商用示范園區,張江人工智能島率先應用全國最具代表性的人工智能企業核心技術和產品,並以整個園區為載體,為技術與技術、產品與產品間的交流提供平台。

圍繞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新技術,在島上處處可見與應用場景進行深度融合:機器人在園區內執行安保執勤﹔無人機在園區上空飛行巡檢﹔河道中有無人船和水下機器人在監測水質﹔裝有智能傳感器的智慧消防、綠植灌溉、智慧路燈、智慧井蓋和智能水務都能各司其職……整個園區動態都能即時反饋至AI智慧中心的大屏幕上,讓管理者通過一塊屏幕即可管理整個園區。

從島上看集聚

大中小企業齊力打造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圈

在打造最佳實踐區的同時,這裡也成為了龍頭企業、創新企業匯集之地。島上目前已經集聚大中小企業100多家,如IBM研發總部、微軟人工智能和物聯網實驗室、英飛凌大中華區總部等跨國企業巨頭,ADA Health(中德)、齊感科技(中以)、遠景智能(中新)等合作項目,同濟大學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等科研院所,阿裡巴巴上海平頭哥、雲從科技、小蟻科技、匯納科技、黑瞳科技等獨角獸企業以及張江創業工坊@AIsland、紅杉數字智能產業孵化中心、IBM Wastson Build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今年5月,張江集團推出AI賦能中心。這一開放式平台,將助力張江地區重點打造的張江總部園、集成電路設計園、金融數據港、張江醫械園、機器人谷等產業園區,起到輻射張江、聯動浦東的作用,助力浦東硬核產業發展,強化產業鏈核心環節控制力,突破核心的關鍵技術。

從“島”變“區”

強力抓牢人工智能“頭雁效應”

與此同時,與張江人工智能島隔街相望的人工智能館以4+1的格局,展現了包括智能制造、智慧生活、智慧健康和智慧交通等張江科學城在園區管理和基礎設施中融入人工智能的最新應用,是張江人工智能產業的展示場。

在一“島”一“館”的遙相呼應下,張江中區正成為張江人工智能產業的核心集聚區,形成人工智能產業研發、展示、應用、孵化為一體的格局。

今年,張江再次提出由“島”變“區”的概念,將以人工智能島為核心,以張江中區為主戰場,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

在區域升級上,張江人工智能集聚區將以10萬平米張江人工智能島為“極核”,擴展至空間載體為150萬平方米的張江科學城中部核心區,實現張江人工智能島的空間倍增,為浦東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空間保障。

由“島”變“區”后,張江人工智能集聚區的企業數為1200家﹔至2025年,張江人工智能集聚區預計企業數量會超過3000家。從稅收上看,目前整個張江人工智能島每年可貢獻10億稅收,而集聚區目前每年的稅收貢獻為50億,預計到2025年,張江人工智能集聚區在產值上創新高,為浦東的倍增目標貢獻百億稅收,實現產業能級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也是浦東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新起點,在實施五大倍增行動、邁向2萬億目標的新征程中,張江將強力抓牢人工智能的“頭雁效應”,打造更具時代特征的“張江優勢”,不斷提升張江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園區競爭力和產業競爭力,推動浦東整體產業能級提升、經濟規模倍增和發展質量躍升,助力浦東新區2025年倍增目標,成為引領上海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新標杆。

(來源:浦東發布)

(責編:實習生、韓慶)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