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勞動育人新途徑,華師大學生走進學校食堂

2020年10月06日17:17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昨天上午,10名本科生走進華東師范大學閔行校區冬月餐廳,跟著“師傅”學習並實踐菜肴烹制。本次華東師范大學“師大廚房探秘與實踐”活動,旨在探索勞動育人新途徑。

“初入大食堂的后廚這樣一個陌生的環境,我不免有些手足無措,多虧了食堂師傅們的言傳身教,令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與勞動的快樂,他們的精湛技藝與敬業態度令人肅然起敬。在體悟勞動的艱辛與收獲的快樂的同時,我們更需要樹立並學會向身邊人傳遞‘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思想觀念”。2020級物理專業的王甲恆在活動結束后分享了自己的體會。

后廚每道工序,時時需敬業

早上八點,輔導員勞育工作室的負責老師葉林娟帶領同學們來到了冬月食堂,與食堂經理郭超師傅“會面”。在簡單的自我介紹后,郭師傅就開始詳細地向同學們講解了進入后廚的各項注意事項,整個過程確保菜品衛生,在后廚時刻注意安全,切忌在后廚奔跑,不可使用手機以免分心受傷等。在清楚進廚房的安全要求后,同學們有序地穿上白大褂、戴上廚師帽,跟著郭師傅依次進入后廚。

后廚分為配菜和烹飪兩個大間,同學們首先進入配菜間,選材、清洗、去皮、切配。配菜間朝裡走就到了烹飪間裡,兩排灶台一個個大鍋架在上面,在轟鳴的油煙機聲中伴隨著鍋鏟炒菜、師傅涮鍋、油鍋下菜不同的聲音,各種菜品的香味、油煙味扑面而來。

2019級歷史學專業的張映萍說:“從選材到洗、切、配、烹,每一個流程都至關重要,一條完整的生產線實現了高效出菜的目標。”2020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毛思濛說:“為了同學們的一餐飯,叔叔阿姨們得提前好幾個小時洗菜備菜,手握特制的沉甸甸的大鍋大勺,將一道道菜做出來,整個過程都需要細心與用心。”

從配菜到烹飪,處處有學問

觀摩結束后,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商量確定各自想要制作的菜肴,在“廚娘”的幫助下,同學們分組進入配菜環節:選土豆、揀裡脊肉、片魚片、給排骨上漿……緊接著,各個小組按照次序輪流進入操作間,開始進入“掌勺”烹飪菜肴環節。期間,完成了小組的配菜任務等著排隊燒菜的同學,開始主動協助配菜間的阿姨做事,刨絲瓜皮、用竹簽串百葉、洗番茄、挑蒜苔……不知不覺,酸菜魚、糖醋小排、咖喱雞塊、椒鹽裡脊、土豆絲、番茄炒蛋陸續出鍋了!

2020級中文專業的陳彩虹說:“大家在師傅的指導下選菜、切菜、炒菜,每一步都會去動手操作。在最后一起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時,我心裡油然而生一種滿足感與幸福感。勞動便是這樣一件能給人帶來快樂的事情。” 2020級數學專業的奚玉潔說:“以往由於學業的壓力、父母的擔心等各種因素,參與勞動的機會極少。這次能深入后廚見識食堂叔叔阿姨們戰斗的地方,在節日裡能夠有機會勞動實踐,看到勞動成果成形的時候我真是成就感爆棚。”

孟憲承書院黨委副書記萬姍姍希望同學們珍惜此次機會,體會食堂師傅工作的不易,享受勞動成果的同時,把崇尚勞動、珍惜勞動、熱愛勞動變成自己日常學習生活的一部分。后勤保障部副部長趙正軍表示,在食堂大廚的指導下,同學們認真洗菜、小心切配、精心烹飪,親自參與食堂菜肴一道道加工制作工序,既是日常生活技能的學習,也是在親歷實際的勞動過程中強化勞動觀念,弘揚勞動精神。

一粥一飯一菜,件件屬不易

經過兩個小時的勞動實踐活動,同學們看著菜肴出鍋端上餐桌,團團圍坐在一起品嘗這份特殊的勞動成果,瞬間就打開了交流的話匣。

(圖片拍攝/章申、陳佳歆)

來自2020級歷史學專業的黃思琦說:“在各式各樣的食材中挑選原料讓我不禁有點手足無措。但在郭師傅與食堂各位叔叔阿姨幫助下,心中的緊張與慌亂漸漸消弭。食材下鍋后滋滋的聲音以及灶台上升騰的那夾雜著菜肴香味兒的霧氣,這樣濃烈的煙火氣息,讓我感受到的不僅是勞動的喜悅,更有家的幸福與溫暖。”在談及師傅們為了准備午飯辛勤勞動令她印象深刻,黃思琦覺得每一粒糧食,每一道菜品背后所凝聚的勞動點滴讓同學們都真切體會到“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感悟到“光盤行動”的意義。

2020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王玲表示:“今年過節因為疫情沒能回家,借著這次活動有機會在校園環境中走進廚房,和小組同學合作學習烹制新的菜肴,很希望今年回家過年的時候可以將新學會的菜式做給父母嘗一嘗。”

孟憲承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吳薇表示,“此次組織開展的學校食堂后廚探秘與實踐活動,是將勞動教育和學生的校園生活、日常的個人生活有機融合的一種探索與嘗試,我們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豐富勞動實踐體驗,深化大學生對勞動價值的理解。”(戴利君、吳彤、陳佳歆)

(責編:唐小麗、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