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在小紅書上刷到上海一個新的打卡地標——安福路322號院內的洋房一層,Film電影時光書店悄然開啟試運營模式。
走進這家書店,你會看到懷舊的光影流淌在牆面上,老式電影放映機佇立走廊鏡頭。坐在拱券門洞一側,在書籍與茶香的包圍中,一股靜謐而美好的氛圍彌漫開來。Film電影時光書店目前陳列了600多種與電影相關的圖書,包括原著小說、影人傳記、影評影事、電影技術權威書籍,名人書房內還有上海電影評論學會專家學者精選推薦的書目。
9月18日,上海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上海電影評論學會在電影時光書店舉辦評論沙龍,上海電影評論學會會長朱楓笑道,選這個地方舉辦活動,是想帶大家“認認門”,“主題書店不光是電影評論學會合作策劃的成果,也是未來學會活動的基地”。據悉,電影時光書店不久后將正式開業。
上海需要一間電影書店
Film電影時光書店位於一棟醒目的西班牙風格洋房之中,這棟歷史保護建筑見証了上海電影事業的諸多足跡。它曾為上海永樂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上海電影發行放映公司使用。Film電影時光書店的誕生,傳承這棟建筑的歷史記憶,給熱愛電影的市民提供一個特別的場所。
打造一個電影網紅書店,這裡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這座小院子裡放映過露天電影,有時會有電影學者、專家來做直播、講座等。周邊人文氛圍濃厚,隔壁是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巴金、孫道臨、趙丹、賀綠汀等名人故居散布周圍,院子裡也不乏網紅餐飲店。“可能每個讀書人在某個時期都有開書店的夢,如今上海有專業的戲劇書店、詩歌書店等,但專業電影書店還是比較稀缺的。”朱楓介紹,這間書店不僅能供人閱讀休閑,還承擔了開展電影活動的功能,將來會有很多電影評論家、電影主創人員來這裡舉辦電影藝術講座和交流。
把一座歷史保護建筑改建成書店,永樂公司花費了很多精力和成本。“上海的都市現代化程度越高,融合度越高,對各個系類專業性劃分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朱楓發現,這座城市裡有許多大型書店,各種品種的書都有,但有時踏進去會有一種茫然:都是好書,不知道挑哪本好。“如果你是一個電影愛好者,在大書店裡挑電影相關書籍,可能會覺得品種不全、專業介紹和指導性不夠。在這間書店,電影評論學會對如何進書給予專業指導和建議,也會想辦法引導讀者選書。”
書店正式開業時,打算聘請影評人毛尖和導演鄭大聖做特聘店長,朱楓擔任名譽“掌櫃”。他把這裡比作一個電影活動的茶館,“我會當好王利發,希望喜歡電影的讀者能在這裡喝喝茶,喝喝咖啡,看看書,享受休閑的感覺。屬於電影愛好者的Film電影時光書店,願為大家提供一個與光影相伴的好地方。”
思考后疫情時代電影行業發展
作為上海電影評論學會首個在電影時光書店舉辦的評論沙龍,活動探討疫情給電影行業帶來的影響,總結電影創作和市場在防控常態化中的應變應對、創新創造。
上海社科院研究員趙建中認為,自《囧媽》轉網以來,院線電影網上播放目前似已成為全球化趨勢,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電影放映線上線下的互動與互補將成為新常態。對於實體影院來說,通過技術手段優化觀影體驗,把觀眾留在實體影院,是后疫情時期提振市場的有效手段。IMAX朝著“大片化”方向發展也許是一種趨勢。交大教授、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李建強也認為,正如導演李安強調疫情導致電影革命性變革的時代提前到來,我們需要制作更具電影美感、更具現代工業屬性、更具新鮮視聽體驗的電影。他同時贊同是枝裕和所說的“電影是一種發現”,“在后疫情的當下,文化工業蓄勢待發、傳播平台愈益多元、藝術競爭空前激烈。怎樣做到有所發現,不僅是單部作品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門,也是整個電影產業登高行遠的必然路徑。”
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一級電影編劇張琪注意到,后疫情時代,社會格局和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基於心理學中的逃避和代償原則,美化強調情感的“甜寵”類內容也許成為后疫情時代的影視情感主旋律。“創作中,我們需要思考如何用電影手段表現新的沖突,也要思考如何順應這個時代的心理要求,安撫觀眾敏感的心。”
作家簡平認為,新的創作形勢要求創作者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敏銳發掘寄托大眾情感的標志物和“日用而不覺”的價值理念,用娓娓道來的家常故事喚起人們的情感認同,用溫暖明亮的現實主義劇作照亮人們的內心世界,潛移默化引導人們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
同濟大學電影研究所所長楊曉林認為,后疫情時代的電影觀念會更多元化,真正反映草根生活、接地氣的小投資電影將花開滿樹,以喜中蘊悲的黑色幽默表現手法、繁復的網狀敘事結構、不落窠臼的敘事技巧,成為中國電影又一亮點。
疫情也讓電影網絡教育成長空間劇增,上海社科院文學所電影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劉春發現,一部電影拉片在網上收費竟能超過2000元,主要受眾除了藝考生、影視專業在校生等,還包括短視頻自媒體創作者。“伴隨著影視制作門檻的降低、傳播的普及,以及電影產業升級長期以來的專業人才缺乏,電影人才缺口越來越突出。整合優勢教育資源,利用和規范網絡平台擴大電影教育受眾,落實產學研一體化,不僅是目前開設影視專業的高校亟需重視的問題,也需要得到整個產業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