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芯”城

——上海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

2020年09月03日19:15  
 

近日召開的2020世界半導體大會上,賽迪顧問副總裁李珂介紹,預計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有望達到8766億元,同比增長15.92%。其中,集成電路設計行業全年規模預計達3690億元,同比增長20.5%﹔制造行業全年規模預計達2547億元,同比增長18.5%﹔封測行業全年規模預計達2529億元,同比增長7.6%。

“信息產業的特點是生態,迄今為止沒有哪個企業可以完全獨立發展,而張江在最早的產業價值布局上就很注重這一點。”紫光展銳CEO楚慶表示。

經過近20年的積累和發展,浦東張江已經成為上海乃至全國集成電路產業鏈最完善的地區。2018年11月28日,上海市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正式揭牌,紫光展銳是首批入駐的企業,同批入駐的還有上海韋爾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兆易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阿裡巴巴旗下平頭哥等企業和項目。

根據規劃建設方案,集設園位於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核心區域,面積約4平方公裡,目標是力爭2025年實現“十萬人才,百萬空間,千億產業”。

從哪裡來?故事開始於20年前

在電子地圖搜索欄輸入“上海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坐標定位到張江科學城腹地。標紅的定位點周圍,帶有“張江集電港”字樣的樓宇密密麻麻排列著。該區域自2001年規劃建設,就以集成電路為主導產業,已聚集英偉達、高通、AMD、展銳、格科微等一批國內外龍頭企業,企業總數1000余家,從業人數近6萬。

“對我們來說,身處產業園最大的好處就是集聚效應,我們是做芯片設計的,產業鏈上下游的很多重要客戶比如中芯國際就在附近,開展交流合作非常方便。”格科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陸艱說。格科微是從張江孵化出來的一家從事CMOS圖像傳感芯片、AMOLED/LCD 顯示驅動芯片、高端嵌入式多媒體SOC芯片及應用系統的設計、開發、測試和銷售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

陸艱表示,2003年公司成立之初在簡易工棚裡辦公,17年來搬了四次家,最終落戶在上海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公司員工也從最初的3-4人,發展到現在560多名正式員工,銷售額在全國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中也躋身Top10。國內首顆量產CMOS芯片及第一顆背照式CMOS圖像傳感芯片都出自這家張江土生土長的企業。

格科微是浦東張江集成電路聚集效應的典型受益者。集成電路是上海市重點聚焦的關鍵領域之一,而張江擁有全市乃至全國最完善的集成電路產業鏈。環顧集設園四周,晶圓制造領域有19條生產線引領全國發展,中芯國際、華虹宏力等國內一流制造廠臨街而立﹔封裝測試集聚了包括日月光、安靠、華嶺等在內的龍頭企業﹔裝備材料領域自主創新逐步突破,多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

集成電路體系復雜,產業鏈上下游聯動緊密。一顆芯片從設計到成功量產,中間可能經歷多次流片、測試、優化,聚集的產業上下游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溝通、反饋、合作機遇,而集成電路設計作為整個產業鏈的最前端和最上游,也帶動和引領著產業的發展。

據了解,2019年張江集成電路設計業產值達到400多億,佔上海集成電路設計產業70%,佔上海集成電路整體產業28%,初步形成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性產業集群。

同時作為國家戰略的重要落點,自2018年正式揭牌以來,集設園圍繞人工智能、5G、智能駕駛、物聯網等重點應用領域,已經在國產處理器、存儲器、安全芯片、FPGA、光通信、架構(RISC-V)等“卡脖子”核心技術領域實現了重點布局。

到哪裡去?“小目標”1000億

4月15日,集設園正式開園。根據最新的規劃,集設園一期在祖沖之路以南,總面積約1.3平方公裡,規劃可新建建筑面積約111萬平方米,主要為研發和商辦等配套設施。

上海肇觀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集設園內一家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芯片設計公司,一走進辦公區就能看到兩位戴著眼鏡的白色樹脂人像和一整面挂滿中外專利的“專利牆”。

“天使眼人工智能閱讀神器”可以用眼鏡上的攝像頭將拍到的文字轉化為語音,幫助視障人士閱讀文字和辨識貨幣。另一副“天使眼智能眼鏡”是基於計算機視覺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感知設備,相當於機器人的眼睛,能夠輔助視障人士出行和感知世界。

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馮歆鵬中科大畢業后就帶著團隊來張江創業,他說:“我們入駐產業園以來,張江科學城和園區給予了大量支持,包括研發費用補貼、房租補貼和參展補貼。此外,產業園的人文環境和配套設施,以及一些具體的幫助項目落地的政策,幫助我們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馮歆鵬說。

目前入駐集設園的180多家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中,涵蓋了龍頭企業、細分領域龍頭企業、新興企業等。其中,全球芯片設計10強中,有6家在張江科學城設立了區域總部、研發中心(高通、博通、英偉達、超威、馬威爾、展訊)﹔中國芯片設計企業10強中,有3家總部在張江科學城(紫光展銳、華大半導體、格科微)、3家在張江科學城設立了分支機構(豪威、兆易創新、敦泰)。

對於浦東而言,在2025年的萬億“倍增”計劃中,集成電路是六個千億級硬核產業的重中之重。而到2025年,集設園要以1000億的目標,帶動浦東集成電路全產業鏈規模達到4000億元,實現3倍增長,佔上海全市比重提升至80%。

在被稱為“中國硅谷”的張江科學城腹地,每天上午,芯片設計師們踏著晨曦的微光,進入不同的樓宇,把自己隱身於納米級的微型電路裡,將頭腦中的想象幻化成現代社會無處不在的電子產品的“心臟”。

(來源:《浦東科技》雜志 文/劉笑月)

(責編:葛俊俊、韓慶)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