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以來,上海各大奧特萊斯均迎來爆發式增長,與去年同期相比,月均銷售額普遍增長30%以上,像奕歐來這樣以環境優美著稱的奧特萊斯,更受到消費者青睞,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50%。
晚上7點剛過,奕歐來奧特萊斯購物村華燈初上。在星願湖畔,有人找到一張舒服的躺椅,點上一杯冰鎮啤酒,等待露天電影院的開映。遠方,一輪新月剛剛露頭,從湖上吹來的微風帶著舒爽的涼意,過了大暑以后,這裡的露天電影院越來越受歡迎,許多人稱這是上海最好的消夏地之一。
疫情之前,奧特萊斯對很多人來說只是一個“買買買”的地方,但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習慣。統計顯示,3月以來,上海各大奧特萊斯均迎來爆發式增長,與去年同期相比,月均銷售額普遍增長30%以上,像奕歐來這樣以環境優美著稱的奧特萊斯,更受到消費者青睞,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50%。人們來奧特萊斯不再僅僅為了購物,休閑度假的比重越來越高,人均駐留時間大幅上升就是一個最有力的証明。
在構建國內循環為主的經濟新格局中,奧特萊斯無疑是上海購物裡表現最亮眼的業態。不過,這樣火爆的表現究竟能持續多久?未來能否保持高客流?能否佔據國內消費循環節點的地位?這些問題已經被業界所關注。
奕歐來購物村,人們購物之余還享受著開闊的戶外環境。
一位購物村的門店店員。 本文圖片均 黃尖尖 攝
市郊兩家奧萊同迎爆發
奕歐來的零售運營總監Catherine Edme是個法國人,來中國十年的她了解中國消費者,也了解國內市場。每天早上9點,她都會到購物村現場逛一圈,挨家詢問店鋪的需求和經營情況。這些店鋪的品牌商分布在世界各地,而在上海,Catherine是他們的“手和眼睛”,幫每家店制定經營策略。
奕歐來的運營模式不同於普通的奧特萊斯,其母公司在全球有11家購物村,其中9家在歐洲,2家在中國的上海和蘇州。每個購物村根據當地特色,建筑風格不一,位於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的這家奕歐來主打“30年代的老上海街區風情”。
奕歐來購物村的上海特色風情街區。
走在購物村裡,每隔幾米就會遇到一個獨具創意的街頭雕塑或景觀噴泉,路上推著嬰兒車的游客特別多,許多親子家庭來此度過周末時光。“奕歐來不是一個購物中心,而是一個旅游購物目的地。”Catherine說,家住在上海市中心的人們不會為了一張購物券而來,來這裡,就是為了休閑。“人們來到村裡,一下車呼吸到這裡的空氣,肩膀都會自然而然地放鬆下來……”
在離奕歐來30公裡的中心城區,上海國際時尚中心是一家地處於中心城區的“城市奧特萊斯”。與開在城市邊緣或郊區的奧特萊斯相比,城市奧萊以潮流品牌折扣店為主。“今年,許多商場正價店銷售的商品錯過了春季銷售期,都直接拿到城市奧萊,以七八折出售。”時尚中心總經理王露說,疫情以后,消費者更追求高性價比、開闊環境的購物體驗,帶旺了城市奧萊的生意。
日前,時尚中心還舉辦了一場“造物節”。十幾輛花車上,法國的紅酒、韓國的面膜、英國的沐浴露,北歐的雪域牛肉和蟹腳,北海道的大米等平時不太會出現在奧特萊斯的商品引來市民搶購。
上海國際時尚中心的老廠房建筑風格。
城市與市郊,兩種奧特萊斯雖形態不同,但在疫情以后都有一個共同的現象,同時迎來了客流和銷售額的驚人增長。
作為4A旅游景區,上海國際時尚中心的營業額年初受疫情影響,但在3月以后便實現了上揚。“3月恢復到53%,4月恢復到85%,5月實現了反超,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5%,在生意最好的五一期間,實現了35%的增長。”
奕歐來在3月2日重開,迎來了許多以前從未來過的新客人。五一期間,奕歐來客流和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3%,客流最大的一天超過4萬人次到訪。購物村採取了限流措施,交警在村外疏導人流,許多大牌店門口都有顧客在排隊。
Catherine發現,顧客的人均消費單價跟去年相比增加了30%,購物村的VIP會員比去年同期消費額增加了30%。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時尚中心。“我們發現客人的提袋率提高了,進入奧萊的人肯定都會買到東西才離開。”王露認為,疫情之后,人們的消費目的性更強,“出來一次不容易,既然來了就多買幾件,充分享受折扣優惠。”
火爆背后的“同與不同”
相同的“火爆”背后,支撐大客流的原因各有不同。
在疫情風波沖擊下,唯有抱團才能取暖。“奕歐來與旗下品牌的關系從來都不是普通的房東,而是合作伙伴。”購物村重開以后,Catherine的零售運營團隊的20多名零售經理,天天奔走在現場,了解每個品牌的困難和要求。
由於疫情原因,購物村重開后,這些品牌的負責人都被困在外地的總部,無法到現場。零售團隊走家串戶,設身處地幫他們了解各門店的需求,提供營銷策劃案,甚至幫忙布置店面陳設。某奢侈品牌店在疫情后銷售額比去年大幅增長,每天門店外都排著長長的隊伍。“避免排隊的方式,就是增加員工。但品牌總部並不想增加,我們給他看數據,看實際銷售現場,最后他們同意增加了5名員工,績效提高了,銷售業績也實現了增長。”
老牌的購物村還嘗試多種營銷新模式。比如在高端品牌中穿插運動品牌,把國際大牌放在國內品牌隔壁,或者引進某些小眾品牌,讓消費者耳目一新。如今,奕歐來還在湖畔開放了露天電影院。7月9日,購物村放映了第一場電影,100多名觀眾坐在湖邊吹著風,吃著小吃,看著電影,安全又愜意。
“過去奕歐來的主要客源是上海或浦東本地的客人,如今很多人無法出國旅行,這部分人都成了奕歐來的新客人。”奧特萊斯綠樹環繞,行走在充滿異國風情的街區,身旁是一望無際的湖泊,親子家庭來此游玩,有種雖身在上海,卻恍如置身國外的感覺。
在王露看來,城市奧萊能撐過這一輪疫情沖擊,關鍵也在於“求變”。“在奧萊賣牛排”就是一大突破。5月20日,時尚中心剛推出進口商品市集,馬上就受到市民追捧。“時尚中心本身不做進出口,但我們所在的集團下屬有許多外貿公司,它們從國外進口商品的批量大,有價格優勢,我們就‘跟單’一部分,放在城市奧萊銷售。”最近,時尚中心還聯系了集團旗下的文創園區,把進口商品推廣到園區銷售,讓園區白領足不出戶就能買到進口商品。
城市奧萊的特點是親近自然。走在由原國棉十七廠老廠房改造的精品倉內,時尚與復古風結合的門店弱化了商業氣息,開闊的空間營造了舒適的逛街體驗。走出精品倉來到江畔,無邊江景盡收眼底。人們喜歡在露天廣場上休息,吹著江風喝咖啡,這都是普通購物商場無法比擬的體驗。
“購物不隻限於購物,消費也不隻限於買單,疫情以后,人們更需要出來透透氣,到外面看一看。”王露說。這是奧特萊斯的優勢,而這,恰好順應了疫情后人們消費習慣改變的新趨勢。
用改變來迎接新的挑戰
商界瞬息萬變,今日受熱捧追逐,也許轉眼就成明日黃花。
疫情期間,全球旅行的暫時停止、消費者購物心理的改變,讓購買力從海外回流到了國內,也帶旺了奧特萊斯這種業態。但這種停滯不會永遠延續,疫情終究會結束,如何避免購買力外流,這是王露和Catherine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保証價格和國外基本同步,把服務做好,讓大家把消費習慣固定下來,同時還要不斷開拓新路徑。”王露說。年初商家門可羅雀的時候,不少品牌開發了小程序,在線上把商品賣給會員﹔時尚中心嘗試在小紅書、B站這些從來沒有合作過的平台上直播﹔中心的巧克力劇院開業時還在美團上賣巧克力蛋糕……未來,時尚中心還將與海外獨立設計師合作,成為這些小眾品牌的銷售端,把好的設計帶到國內。
而對於有25年歷史的奕歐來來說,有些東西或許是不變的。“消費體驗是我們的優勢,未來還要延續這個優勢。”Catherine說起最近跟一位VIP客人聊天的經過。“我說你全球各地都跑過,為什麼還經常來這裡。他說我在這裡開心、舒服。”聽到這個回答以后,她更加堅定這個想法。“我們不是要和別人拼價格,而是要堅持體驗,給顧客打造一種綜合型的優質消費環境。”
當下,海南自由貿易港大力度推出的離島免稅新政,也同樣對上海奧特萊斯帶來新的挑戰。
“未來我們的競爭對手可能變成倫敦的比斯特購物村,也可能變成海南三亞。”上海交通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陳憲認為,對消費者來說,價格是最敏感的因素,上海要形成競爭力,首先還是要從價格入手。“零關稅雖然目前不太可能實現,但是作為一個目標,應該一步步過渡。開在浦東機場的退稅店,如果能逐步開到市區內,對百姓來說是極大的便利。如果價格和便利程度都能達到國際水平,就可以把購買力留在上海。畢竟在本地就能買到進口商品,比在海外匆匆忙忙地購買體驗度更好。”
陳憲建議,上海應該研究更大力度的購物退稅政策,為市區內的免稅店爭取更多品類、額度更大的進口商品,才能繼續留住國內消費者。“關鍵是要提升上海購物的價值鏈,以旅游零售為延伸升級產業鏈,充分發揮上海作為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節點連接作用,提升市場的核心競爭能力。”
最近,國際時尚中心計劃在奧萊的固定區域設置長期快閃店,把進口市集的新業態固定下來。而奕歐來也在嘗試拓展外地市場,讓購物村成為長三角居民的旅游目的地。
火爆依舊,但改變已悄然開始……
(圖片攝影:黃尖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