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在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的日子裡,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黨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近6500名黨員靠前爭先,擔當有為,帶領12000余名電力員工,高舉一面面旗幟,筑起一個個堡壘,以不負黨的誕生地使命,踐行著“人民電業為人民”的服務宗旨,在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的順暢運轉中,記錄下了一個個重要的“電力時刻”。
4點 金山嘴漁村
蔣陳忠和金健偉正在現場勘察施工質量
清晨4點半,天剛蒙蒙亮,蔣陳忠和助手金健偉已經出現在了滬杭公路上的金山嘴漁村海鮮美食街。由於疫情的影響,金山嘴漁村鑽石型配電網防台差異化改造工程必須快馬加鞭,趕在台風雷暴等惡劣天氣來臨前竣工。
“今天的工程比較特殊,我們要在海堤上破土動工。” 蔣陳忠特地在“海堤”二字上加重了語氣,金健偉心裡清楚,哪怕是疫情期間帶領團隊以四倍速完成上海“小湯山”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電力配套工程,具有豐富經驗的蔣陳忠,這次依然感到壓力重重,畢竟,在海堤上施工,來不得半點疏忽。
后門幾乎關死。時間對每個人都公平,但是在有限的時間裡干成什麼事卻因人而異。
路面開挖施工作業,在蔣陳忠的指揮下立即開始。“施工窗口期特別緊張,但是安全和質量絕不能忽視。”蔣陳忠站在堤壩上,向施工人員喊道,“海堤下有國防光纜,我們千萬馬虎不得。”在海塘上開挖電纜井和電纜溝比平時難度大不少,需要充分考慮海堤安全結構和防汛設施正常。在2.2公裡的漁村段公路上,有高低壓各等級電纜工井60余處,每一處都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一套符合開缺破堤要求的方案。“每個點的開挖,猶如‘拆彈專家’剝絲抽繭一樣都要小心翼翼。”蔣陳忠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在海堤上的開挖。共產黨員的責任心在此體現——選取海堤非迎浪面,事先劃定最小范圍施工區,設置安全護欄和文明施工措施,採用人工開挖方式,在混凝土路面上鑿洞和挖渠,避免大型機械的振動對海堤造成的不可逆破壞。同時,採用邊開挖、邊排管、邊澆筑快干混凝土修復方式,加快工程進度,通行影響。
上午9點,蔣陳忠回到辦公室,臉上的汗水還沒干,他忽然想起早飯還沒吃。
蔣陳忠這種早班加日班甚至加中班的工作模式,今年以來已經成為常態,他用他的“常態”換來了電網穩定運行的常態。
6點 靜安區昌平路
施繼棟在昌平路架空線入地現場進行施工勘察
6月,申城迎來了梅雨季。清晨六點,人們從睡夢中醒來開始新一天的生活,而靜安區昌平路西蘇州河路10千伏架空線入地施工現場附近,電力黨員——市區供電項目管理中心項目經理施繼棟卻正在進行收工驗收,他和他的同事剛剛經歷了一個“夜班”,這是市區范圍內首次採用預制式工井這項新型工藝助力架空線入地工程。
在市中心城區開展架空線入地施工,不擾民是重中之重。市區公司把黨支部建立在項目工地上,在實戰中發揮黨員先鋒作用,此次預制式工井的應用,少不了項目帶頭人、共產黨員施繼棟的作用。
新型預制式工井預制構件全部採用干式連接,現場安裝噪聲小,無揚塵、污水排放等高污染作業,技術先進、綠色環保,施工速度快,不受天氣或時間限制,可做到傍晚開槽、晚上拼裝、凌晨封土、白天通車,把幾天的施工周期縮短到12小時內,大大降低施工現場的交通壓力,把施工給居民生活帶來的不便降低到最小。
預制式工井的試點位置周圍上水、煤氣、信息管線復雜,留給電力工井排管的施工窗口短。施繼棟積極聯系廠家為工程量身定制施工方案,協調各專業施工時間和工井吊裝方式。
要趕在上班高峰前還路於民,雖然略顯疲態,施繼棟還是認真監督著施工人員進行收工工作:“大家都把自己負責的區域檢查仔細了,不要給過路的車輛和行人添麻煩。”
夜晚通宵在現場指揮,白天繼續為項目奔波。施繼棟們用心用情對待電力事業的態度和精神,為上海這座城市“像繡花一樣精細”的城市管理理念給出了電力注釋。
12點 寶山羅涇
市北供電公司黨員服務隊在光伏發電站施工現場查看電纜敷設情況
中午12點,陽光照在華能羅涇光伏發電站內的光伏板上散發出刺眼的光,站在一旁的市北公司項目經理瞿益斌擦了擦額頭上滲出的汗珠,“現在施工已經進入沖刺期,大家賣力點,我們要趕在6月30日前為客戶送電。”他麻利地指揮著施工人員開展電纜敷設工作。
正在施工的華能羅涇光伏發電站位於寶山區石洞口電廠灰場區域,裝機容量22兆瓦。該項目所發電力除廠用電外,其余全部通過升壓站接入公共電網,是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的光伏發電站。
接到任務時,工期不到兩個月。市北公司選派能力突出的黨員項目經理瞿益斌,組建了涵蓋安全、質量、技經、物資等專業的黨員突擊隊,一方面縮短招標流程時間,線上平台增加申報招標批次,開辟設計施工一體化綠色通道,另一方面聯合設計、施工單位奔赴現場進行實地踏勘,開展設計交底及圖紙會審,為后續施工搶時間。
初夏的中午時分,室外溫度攀升至35度,瞿益斌和黨員突擊隊隊員始終繃緊著神經,密切關注現場交通情況。正在此時,瞿益斌口袋裡手機提示鈴聲響起,瞿益斌打開微信,在對話框裡輸入“我會一直在現場盯著,保証完成任務。”
調試中的光伏發電站在正午陽光的照射下,發電功率不斷攀升。而為發電站建設服務的黨員在重大工程急難險重任務的“試金石”面前,也閃耀出了出了屬於黨員的先鋒能量。
14點 華東理工大學附屬中學
彭奕在華東理工附屬中學內,指導客戶制定考點保電方案
“小彭你來啦,今天要麻煩你再幫我們看看應急方案,還有沒有可以提升的地方。”下午2點,市南公司南丹路營業站營業班副班長彭奕剛踏進華東理工大學附屬中學的大門,負責學校后勤保障的魏老師就迎了上來。
黨中央國務院於今年3月31日決定推遲全國高考至7月7日8日兩天舉行,彭奕和他的團隊一刻也沒有耽擱,四月初就開始對服務范圍內的大部分學校進行評級梳理工作。跨前一步想在前、主動服務走在前,早已成為彭奕這個青年黨員的工作習慣。
受疫情影響,今年的考場排座密度有所調整,彭奕所在營業廳服務的徐匯區,高考考點由往年的6處增加至了11處。學校是否能夠作為考點,其供電可靠性及用電設備的穩定是一項重要參考依據。供電設備投運了多久?進線方式是否為雙電源?自備應急電源還是需要發電車保障?這些彭奕打分的重點,也最終成為了區教育局確認增補考場的重要依據。
華東理工大學附屬中學是徐匯區的常規高考高點之一。彭奕跟隨魏老師來到了教務樓三樓的監控室內。由於高考延期一月,考試日天氣必將較往年炎熱不少。華理附屬中學特意在教室內部加裝了空調設備,雖改造前彭奕就已經對用電容量進行過精准測算,也給出了系統的技術指導,但魏老師還是覺得應該讓這位電力管家再來把把關。
一個小時后,全套檢查完畢,魏老師懸在心中的石頭終於落了地。
“學校平時用電設備就維護得很到位,又配上了系統的應急方案,肯定能順利通過這次‘大考’。還有什麼不放心的給我發微信、打電話都可以,我們24小時在線!”
轉過身,彭奕對一旁的小彭共產黨員服務隊的隊友說道:“今年情況特殊,高考保電成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做好用電保障,我們電力黨員當仁不讓。”
考場已經就緒,無數考生的夢想將從這裡揚帆起航。考場外,黨員服務隊嚴陣以待,深深祝福化作萬無一失的保電護航。千帆競發,共同駛向成功的遠方。
16點 嘉定外錢公路
錢忠和其團隊在研發35千伏絕緣護套安裝工器具
下午4點,在嘉定外錢公路與百安路交叉口,嘉定供電公司錢忠帶電作業小班正在為35千伏輸電線路穿戴“絕緣外衣”。隨著操作人員慢慢放下卡鉗,隻聽“咔嗒”一聲,絕緣護套自動鎖定在了35千伏線路導線和絕緣子上交叉點。
“師父,一年多了,這套裝置終於可以投入使用了,其實研發的中間團隊很多人都想放棄了,師父您真的一直沒想過放棄麼?”作業現場徒弟董志文輕聲發問。
“有過氣餒,但從沒想過要放棄,我們做創新就像摸著石頭過河,我是帶電班的班長,也是黨員,黨員就是要面對困難不退縮,不堅持堅持,我們的供電可靠性哪能取得今天的成績啊。”錢忠笑著說道。
合杆架空線路是一種高效率的線路載體,可以有效解決城市用地緊張的問題,但由於技術原因,這類線路的檢修作業卻往往伴隨著停電。同時,近年來大型鳥類尤其喜好在杆塔上搭建鳥巢,形成線路故障隱患,所以給關鍵位置穿上“絕緣外衣”是這幾年此類線路檢修的常規技術改造項目之一。
這套看似簡單的工器具前前后后一共進行了多達30余次改進。護套由卡扣式改為磁吸式,再增加閉合點來應對惡劣天氣影響﹔鉤爪從鋼制改為合金,再擴大鏤空面積減輕重量﹔鉤爪連接關節從固定改為活動,再增加阻尼彈簧以抵抗風力作用﹔釋放組件形狀由包裹式改進為挂鉤式,再增加活動機構來適應各種安裝角度。這套工具在無數次地面試驗中不斷磨礪,最終成型。
“雖然外觀很普通,但卻很實用,2人配合安裝一座杆塔3套絕緣護套耗時不到20分鐘,關鍵是不用停電。”錢忠舉起手裡的護套說道。
“師傅說得對,關鍵不停電,老百姓得益。”徒弟董志文微笑著看著錢忠。
當電力創新與城市和諧結合,“不停電”不是遙不可及。
18點 浦東濰坊西路
浦東供電公司黨員服務隊助力夜市經濟
18時,城市的夜空剛被點亮,街道兩側的商販紛紛拉起電燈,張羅著迎接絡繹不絕的人群。熱鬧非凡的夜間集市上,出現了一道道紅馬甲的身影。國網上海浦東供電公司“蒲公英”共產黨員服務隊分別來到浦東新區濰坊西路浦城路的鴻街商業街,逐一了解各攤位業主的用電需求,並向他們提供用電安全指導。
“您這根電線拖在地上,容易被磨損,存在安全隱患。”在鴻街集市,“蒲公英”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傅泓、樂宇華發現商家臨時拉起的電線不僅容易造成過往行人絆倒,更存在漏電等安全隱患。傅泓、樂宇華認真詢問了李女士的用電需求,幫助李女士仔細查看了花店的電線、插座等用電設施有無安全隱患,並指導她加裝了電纜管套和漏電保護器,加固了電燈支架。
“多虧了你們,有時生意太忙,容易忽視用電安全,你們來檢查以后,我們就安心多了。”鴻街鮮花店的李女士對“蒲公英”共產黨員服務隊一行表示感謝。
夜間集市涉及的小微企業多,用電安全系數低,人員流動性大。浦東供電公司迅速響應,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進性,聯合當地社區工作人員走街串巷,利用工作之余的空閑時間,組織專業人員開展用電安全和節能宣傳,確保夜市用電安全可靠,助燃“地攤經濟”。
“蒲公英”,浦東供電公司共產黨員服務隊因為有了這個獨特含義的名字,使得其中的隊員們就像被風吹過的一顆顆蒲公英種子,隻要哪裡有需要,他們就扎根在哪裡。
20點 青浦某小區
徐愛蓉在與社區溝通黨建聯建工作
晚上8時許,下了班,吃過晚飯,黨的十九大代表、青浦供電公司營銷黨總支書記徐愛蓉的手機成了熱線電話——不久前,她作為主講人的“學‘四史’ 守初心”系列微黨課在“學習強國”APP上海學習平台發布了,反響十分熱烈。
“徐代表,剛才學習強國看到了你的微黨課,非常不錯,我已經轉發給我們支部黨員學習了。在現在的特殊時期,這真是寶貴的精神食糧。”青浦區青安社區居委會書記顧秋琴是第一個打來電話的。作為黨的精神的宣傳員,徐愛蓉多年來已經與多個單位、社區結對,傳播黨的方針政策。青安社區和她結對的時間最長,平時徐愛蓉經常會參加社區黨支部活動,社區黨員對這位和藹可親的徐代表也非常熟悉。
疫情期間,不少單位、社區的黨員都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不便於人員集中,以往傳統的宣講方式遇到的難題。如何在這個特殊時期更有效傳播黨的精神?受網絡直播啟發,徐愛蓉嘗試通過網絡微黨課的形式,線上開展黨的宣傳。
“徐代表,看得出,為確保黨課效果,你花了不少心思,許多內容都是你本人的真實感悟。”顧秋琴在電話那頭說道。
“沒想到首期微黨課會受到大家這麼熱烈的歡迎,我后續關於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微黨課已經制作完成,會陸續上線發布。”徐愛蓉說。“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除了做好本職工作,感覺身上更加多了一份使命感,我要做一顆黨的精神傳播的種子,凝聚基層的黨組織和黨員。”
職責使然,使命使然。在黨代表徐愛蓉的心裡,做好工作,講好黨課,盡好義務,電力紅色基因注入了新內涵。
22點 國網上海電科院邯鄲路基地
國網上海電科院部分黨員團隊加班開展科研攻關
晚上10點多,白天車水馬龍的中環高架漸漸安靜下來,緊挨著的國網上海電科院邯鄲路基地9號樓6樓,國網上海電科院的黨員專家方陳博士正在就意大利和法國專家對標准中光儲充應用的通信方式提出的疑問進行解答,同時參加討論的,還有身處德國、韓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的專家。
電科院黨員專家時珊珊博士用筆沙沙地在筆記本上書寫,記下國外專家的疑問和同事的解答。厚厚的筆記本中,露出一角的一張被翻閱了有點卷邊的紙條格外顯眼。
“時博士啊,你那個紙條常見你看,我都快會背了。‘儲能領域標准的提案投票成功,體現了IEC這一世界性標准化組織對國網上海電科院團隊職業精神和專業水平的肯定,更意味著中國在這個領域的國際話語權進一步提升!’是不是?”
這是搞宣傳的同事在通訊稿裡寫的一段話。黨員時珊珊博士覺得很受鼓舞,便打印了放在筆記本中:“提升祖國行業國際話語權!每次看到,就覺得自己的工作特別有意義。”
“科技無國界,但科技工作者心裡有祖國,希望我們的努力能為國家做一點點微小的貢獻。”IEC TS 62933-3-2標准項目組負責人張宇加入對話,“通過高頻次的會議交流和扎實深入的科研推進,標准正在穩步向著CD文件(送審稿)邁進。大家一起努力,再克服下困難。”
為了在電力儲能領域國際化標准方面持續、精准發力,電科院黨員攻關團隊順應國際同行的工作時間,常常從夜晚工作到凌晨。
近年來,電科院成績可喜——牽頭立項IEC標准2項,聯合牽頭立項IEC標准1項,成為國網公司在IEC TC120電力儲能標委會首批成功立項的3項國際標准。牽頭立項IEEE國際標准1項,使中國在國際標准儲能領域的參與度、影響力和話語權得到不斷提升。
電科院黨員攻關團隊懷著對黨的忠誠和對祖國的熱愛,用電力的科研水平為中國的國際話語權提升默默奉獻,不愧是新時代電力黨員的標杆。
0點 1000千伏練塘站
國網上海檢修公司黨員在特高壓練塘站開展夜間巡視
一場大雨過后,夜深人靜,城市已經入睡。青浦1000千伏特高壓練塘站戶外設備場地上,兩束手電光已經出現許久,這是國網上海檢修公司運維人員、共產黨員常偉、陳忻磊正冒著細雨進行雨后特巡,這一刻他們是上海最高電壓等級變電站的守護者。
練塘站佔地面積達194810平方米,相當於27個足球場的面積,認真巡視一次至少需要三到四個小時,步數超過1萬。由於是雨后特巡,常偉和陳忻磊格外關注各類端子箱,一一檢查箱內是否存在滲漏水情況,萬一發生滲水不及時封堵就很容易造成二次回路短路故障。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兩人先后檢查了一百多個端子箱。
“我發覺我的聽力比一般人要好一點。”
“那當然,經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練習,耳朵比較敏感。”
相較於白天的巡視,深夜的巡視要求運維人員更要關注設備異常的放電聲。說話間,兩人來到1000千伏特高壓設備區,仔細聆聽主變、高抗等設備發出的聲音。“通過我們的耳朵,站裡曾發現多起設備異常,所以深夜巡視的好處還是很多的。”雖然辛苦,但在二人看來,隻要設備能安全健康運行,一切都是值得的。
常偉和陳忻磊認真巡視一圈下來,用了足足三個小時。回到主控室已經是凌晨1點多了。兩人坐下休息片刻,隨即通過自動化后台查看了一下站內負荷情況。數據顯示,過去的一天有0.45億千瓦時的電能通過練塘站匯入上海電網。每年,練塘站向上海電網輸送的電量約157億千瓦時,相當於三座本地大型發電廠一年的發電量。
上海電網是典型的受端電網,電力入戶大動脈的安全穩定,就是這座城市用電無憂的保証,也是常偉和陳忻磊這群電力黨員執著追求的目標。
這是6500名國網上海電力黨員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截取出來的幾個“電力時刻”,每天都在發生,每年都在重復。
這是電力黨員們稀鬆平常的24小時,卻是身處城市某個角落的你我他真切的呼與求、盼與想。
人民電業為人民。腳踏實地的電力黨員在城市高效運轉、人民安居樂業的背后默默地愛崗敬業、用心付出,點亮了另一個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