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中共黨員,畢業於山東建筑工程學院工程管理專業,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一級建造師,1991年進入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工作,他曾先后榮獲江蘇省鹽城市優秀項目經理榮譽稱號,現任中建二局華東公司第六項目經理部總指揮。
轉型干將,沖鋒陷陣
2012年12月,鹽城寶龍項目工程進度如火如荼,陳健卻被一紙調令調來到了上海漕河涇二期(三)項目,漕河涇二期(三)項目正著力組建一批能打敢拼的精英團隊,成為其中的一員的陳健一方面加強專業學習,另一方面抓住一個“拼”,帶領施工員通宵達旦守現場、拼進度。靠著一股拼勁,不僅為項目履約作出貢獻,也讓公司領域快速成長起來。
工程位於上海漕河涇開發區中心位置,設計極具科技感和現代感,以其連續均勻而又富有韻律感的立面虛實變化成為上海漕河涇開發區和中環沿線的地標性建筑,迎接全新的挑戰。這是陳健擔任項目經理第三個工程項目,作為項目一把手,內抓進度,外抓協調,項目遵循“以人為本、誠信守法、營造綠色安全環境,提供滿意建造服務。”的宗旨。
他親臨施工現場指揮,主抓施工進度,發現問題及時跟業主、監理溝通,確保工程按進度計劃進行。帶領團隊齊心協力完成打樁、土方開挖等工程。身為領導,發現問題,及時安排相關人員整改並落實到指定日期,對現場工作都做到指導到位,監督有力。
他要求各部門在工作中積極配合與溝通,並提出好的建議,始終把項目工作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使團隊的工作開展的更快、更好。他是年輕人的好家長,也是大家的好朋友。2014年10月用時兩年,順利竣工,連獲政府部門、業主及監理一致好評。
黨員先鋒,迎難而上
陳健面臨的挑戰來自多個方面:一是項目地理位置特殊,場地具有限制性。二是外部關系復雜,協調難度極大。三是安全文明施工,標准要求極高。在一次黨員會上,陳健說:“越是困難當前,越要發揮黨員作用,公司交給我們這麼重要工程,我們必須打造出一個精品工程,我們一定可以帶領團隊建設好工程。”最終,上海漕河涇二期(三)項目順利完成各項施工任務。
陳健把一貫的“拼命三郎”作風帶到了這個項目上。項目進場初期,陳健經常與項目班子在會議室討論技術方案到凌晨。土方外運期間,他要求現場施工員每隔一小時向他報告出車數量,而他自己則在心裡盤算著場地作業面到了哪一步,卸土場還存在什麼問題,道路清潔干淨了沒有,雨季還有幾天就要來了。夜深人靜時,他總會把待辦重點工作寫在筆記本上,下一步存在什麼困難,又應該先集中攻破哪裡,第二天一早便去著手解決。
歷練團隊,嚴管厚愛
陳健一直在團隊建設上進行著執著的探索,在上海漕河涇二期(三)項目期間,項目班子雖然比較年輕,但是干勁十足,陳健總是沖鋒在前,給大家帶頭。另一方面,他要求項目班子腳踏實地,注重從日常工作中積累經驗。2013年至2014年,陳健獲得公司“優秀項目經理”先進、創先爭優“四優”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用自身行動詮釋了優秀共產黨員的品質擔當。
苦盡甘來,滿載而歸
回憶上海漕河涇二期(三)項目,陳健說:“我是黨員,就應該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干好一個工程,不能光靠一個人,必須充分發揮團隊精神。”
2年來,上海漕河涇二期(三)項目,經歷無數名建設者的全身心投入,榮獲2014年度上海市優質工程“白玉蘭”獎、榮獲2013年度“上海市文明工地”獎、榮獲2013年度上海市建設施工安全生產“先進集體”獎、榮獲2014年上海市工程建設優秀QC成果“一等獎” 及“二等獎”等榮譽獎項。多項工程榮獲“優質工程”等榮譽獎項。上海漕河涇二期(三)項目在施工過程中未發生安全事故,收獲了沉甸甸的榮譽獎項,在獎項背后凝聚著團隊的汗水和收獲,上海漕河涇二期(三)項目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他常說:“我也是從一名施工員成長起來的,剛進入建筑行業,也是什麼都不會,請教問一些資深的前輩,一步一步走上今天。”陳健經理說過這句話始終印在90后腦海中,確實千言萬語都可歸結為四個字“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才能走好未來的每一步。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陳健就是企業建設一線中一個甘當脊梁、守住初心、不懈扎根一線的最美建筑人。
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發生,陳健大年初四就回到項目,一方面籌措防疫物資,落實各項防疫舉措,另一方面加緊組織人手,調配勞務資源,同時,並設立專職人員測量和消毒,對分包勞務人員進行個人防護培訓及疫情宣傳。在各項防疫檢查中獲得地方政府的肯定,終於贏得一紙復工通知書,使項目在昆山市范圍內全面率先實現復工復產,他用自身的行動帶領著項目團隊不斷超越。( 吳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