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市民反映:今年夏天申城白蟻紛飛,又遇黃梅天悶熱且潮濕,白蟻從木頭裡鑽出來,著實影響了許多市民生活。上海市綠化部門近期向媒體披露,今年蟻患總體可控,並沒有出現哪一年特別多的情況。
居家如果遭遇白蟻,該怎麼辦?業內虫害防治專家為市民支招,並厘清認知誤區。
防治不當蟻患可能更大
“看到白蟻出現,立馬就拿起‘雷達’對著噴,噴了一圈找不到白蟻了,是不是皆大歡喜了呢?”安德屋虫害防治(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婕說,“這樣的認知完全錯誤。”白蟻治理方式不專業,很可能為蟻患埋下更大隱患。
楊婕告訴記者,白蟻是典型的社會性昆虫,即必須營造巢穴居住的昆虫。在“螞蟻王國”裡,蟻王和蟻后至關重要,好比“擒賊先擒王”,治理白蟻必須“干掉”蟻王和蟻后,但它們往往深藏不露,“宅”在巢穴。
市民朋友居家時看到白蟻就扑殺,基本消滅的只是工蟻、兵蟻。看似白蟻被殺死,實則動靜很大,驚擾了“螞蟻王國”,大量白蟻會按照蟻王、蟻后命令,擴散保存實力、分巢穴……這也就形成了“越治理越泛濫”的狀況。
建設“毒屏障”鞏固成效
白蟻喜歡陰暗、潮濕且安靜的地方,白蟻是個大家族,種類很繁多。專家說,在上海較為常見的白蟻就有三種,黃胸散白蟻、黑胸散白蟻、乳白蟻。不同白蟻屬性各不相同,黃胸散白蟻較為“傻白甜”,治理起來難度還可以﹔相形之下,黑胸散白蟻就是“戰斗機”,它們對藥物並不太敏感,治理難度也較大。
許多市民誤以為,治理白蟻一蹴而就,其實不然。如果土地被白蟻感染,蟻患卷土重來可能性很大。楊婕說,一次性治理完畢還需建設“毒屏障”,以此鞏固治理成效。所謂“毒屏障”,即應用靶向藥物,防患於未然,這些靶向藥物對昆虫來說是劇毒,但對人體危害微乎其微。一次“毒屏障”基本可以維持5-7年效果,直至藥效漸漸散去。
發現白蟻不要“擅自行動”
記者獲悉,目前上海市符合白蟻治理准入資質的企業有40余家,但由於需求量大,不乏一些缺少資質門檻的企業,魚龍混雜的市場,導致科學治理理念難以徹底普及推廣。
市民居家發現白蟻,到底該怎麼做?楊婕表示,一旦發現白蟻千萬不要自行去處理,馬上聯系正規治理企業,前往現場進行勘查,科學處理。白蟻紛飛時,市民應盡可能關窗關門,房間不要開燈,家中陰暗漏水的地方及早進行修補。
記者最后獲悉,一般來說,整個白蟻治理需要60天以上,專業工作人員精准辨虫,調整藥物量,如果蟻王、蟻后遁形,行走呈現搖搖晃晃,那麼離治理勝利終點站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