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碎片》( Memento)是20年前上映的一部經典的“燒腦”懸疑影片。講述的是主人公發生記憶破碎的故事——正值新婚的萊納夫婦遭到了歹徒的襲擊,凶犯殘忍地殺害了萊納的妻子,萊納自己雖然從死亡線上掙扎了回來,卻因為腦部的嚴重損傷而出現記憶障礙,從此他隻能記住十分鐘前發生的事情。萊納不滿於警方草草結案,發誓要追查到凶手,替慘死的愛妻報仇。可是,支離破碎的記憶卻令他舉步維艱,他隻能憑借一些零碎的小東西諸如紋身、照片等才能回憶起過去。每當他找到一些有價值的線索時,他必須要使用一切方法立即將其記錄下來,因為很可能十分鐘后,他就根本無法記得自己在什麼地方、來做什麼。
影片內容是不是看起來很簡單?但是我要告訴你:其實真正殺死他妻子的凶手是萊納自己...怎麼樣,是不是有些糊涂了,夠“燒腦”吧?別急,看到最后你就會明白了。
影片中萊納隻能記住十分鐘前發生的事情,這表明他的記憶系統出了問題,那我們就先來看看記憶系統在心理學上是怎樣被定義的。
心理學上按照信息保存時間的長短及信息儲存、加工的方式的不同,將記憶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這就是人的三個記憶系統。瞬時記憶的存儲時間在1秒以內,又被稱為感覺記憶或感覺登記,瞬時記憶的容量較大﹔短時記憶的時間為1分鐘以內,記憶容量在7±2個單位﹔長時記憶的時間為1分鐘以上乃終生,因此,長時記憶的容量是無限的。
了解了記憶系統的定義后我們來看看電影裡萊納的表現。
電影中我們看到萊納毫不猶豫地喝下了2分鐘前自己曾吐了口水的啤酒,表明了萊納的記憶時間似乎在2分鐘左右。從這一點我們可以推斷主角萊納的長時記憶出了問題。
記憶有三個環節,包括識記、保持和回憶。記憶是從識記開始的,識記就是我們平常讀書、聽課或經歷某件事情的過程。識記可以獲得知識經驗,一般情況下,識記的次數越多,知識和經驗在大腦中保存得就越牢固。識記的材料通過保持就可以進行回憶,如果沒有保持或保持得不牢固,就不能進行有效的回憶。所以記憶的三個環節密不可分,缺少其中一個環節,記憶都不可能實現。
影片中萊納的保持與回憶環節都出現了問題,所以他隻能將識記的材料馬上記錄下來才不至於遺忘。
所以減少遺忘提高記憶是很值得研究的,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曾對記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后人利用他的研究繪制成不同間隔時間對記憶保存量影響的曲線,被稱為“艾賓浩斯保持曲線”(或“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該曲線意指隨著時間的過去,記憶保留的比率越少。
從曲線上來看遺忘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在不保持的情況下,識記的事物在1小時后隻保留不足50%,1天后學過的東西可能隻記得1/3,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速率越來越慢,所以遺忘的進程是先快后慢的。所以如果想得到良好的記憶效果,需要及時復習,在遺忘較少的時候加強復習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記憶問題中還有一個奇特的表現叫做“潛隱記憶”,表現是將別人的經歷回憶成自己的親身經歷或者將本人的真實經歷回憶成自己所見所聞的別人的經歷。理解了這個問題就會明白凶手為什麼是萊納本人了。
電影裡的一個片段中,描述了一個叫薩米的人因為記憶出了問題不記得自己到底有沒有給患有糖尿病的妻子注射過胰島素,最終導致妻子被過量注射胰島素致死的結局。其實這段記憶是萊納的經歷,萊納的妻子是糖尿病患者,是他注射了過量的胰島素從而殺死了自己的妻子,但他把這段記憶安插到了薩米的身上,他確信這是薩米發生的事情,而不是自己。這裡有一個小細節,那就是在椅子上坐著的人突然從薩米變成了萊納,這是個一閃而過的鏡頭,正是這個鏡頭把主人公的“潛隱記憶”形象地表現了出來。
通過以上分析你是不是有些明白了為什麼凶手是萊納本人了?
整個影片採用了一種“亂序”的手法,並且有黑白和彩色兩條情節共同發展,最后匯成一個故事。影片內容雖然不復雜,但是因為採用了“亂序”的描述方法,使整個影片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成為了真正的“記憶碎片”。需要認真觀看影片才能明白它所表現的記憶問題。影片中心理學元素的存在,使得這部“懸疑片”充滿神秘的氣氛。這也是心理學的魅力所在。
本文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心理醫學科主任醫師駱艷麗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