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世紀的20年來,浦東日新月異,濰坊街道西塊東南新村的巨變,就是一個縮影。
彈指一揮間,浦東開發開放已走過了整整30個年頭。30年來,浦東的巨變讓人驚訝,讓人贊嘆。尤其是進入新世紀的20年來,浦東更是日新月異,濰坊街道西塊東南新村的巨變,就是一個縮影。我在濰坊街道整整工作了12年2個月,是這個地方巨變的參與者、推動者和見証者。
原來出名的“丑小鴨”
1998年3月,浦東新區對部分街道的行政區劃作了調整,原由陸家嘴街道管轄的東南新村裡各個居委劃歸濰坊街道管轄。東南新村的區域是東到浦東南路,西到黃浦江,南到張家浜,北到張楊路。這個區域既有港區,屬上海港務局的﹔又有廠區,如:船廠、油脂廠、棉紡廠等﹔更有大量的棚戶區,這片棚戶區的名稱叫蘭園棚戶區,戶數1萬多戶,居住著3萬多人。當時,這裡的港區灰塵蒙蒙,廠區破破爛爛,棚戶區不堪入目。浦東開發開放之前,蘭園小區是屬於黃浦區張家浜街道管轄的,聽當時在張家浜街道工作過的同志說:張家浜街道在黃浦區是出了名的棚戶區街道,這裡有60%以上的老百姓居住在棚戶區。
1999年的夏天突如其來的一場強暴雨,讓蘭園棚戶區的老百姓仿佛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當時我還在浦興街道擔任黨工委書記,電視新聞裡的一幕情景讓我印象深刻——時任上海市副市長、浦東新區黨工委書記和濰坊街道主要領導,有的光著腳,有的穿著高統套鞋,去慰問受災的群眾。當時這個地方水漫金山,大多數人家進水了,不少人家的馬桶與痰盂罐都汆在水裡。老百姓強烈要求新區政府給他們徹底改造棚戶區,時任上海市副市長含著心酸的眼淚向老百姓庄嚴承諾:一定盡快把蘭園棚戶區改造掉。上海解放已經50年了,作為國際大都市的老百姓還有這種生活狀況,我們當官的真是有愧。強烈的事業感和責任感,增強了新區與街道主要領導徹底改造蘭園棚戶區的信心和決心。
后來聞名的“白天鵝”
蘭園棚戶區的改造是浦東新區政府以零批租土地價出讓的,但附加條件是要帶掉動拆遷任務。通過招投標,好多公司都望而卻步,后來由世茂集團的房地產開發公司承接。動拆遷分四期進行,浦東新區把蘭園棚戶區的改造作為政府的重大工作,街道主要是做好動拆遷的配合工作。
蘭園棚戶區的改造,世茂集團的設計也是動了一番腦筋的,因為要帶掉動拆遷,所以政府給他們的容積率也是很高的,整個設計由7幢超高層住宅組成,每幢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裡面還設計有高檔會所、人造小湖、長廊亭子,綠地中有白天鵝的雕塑,人造小湖中放養白天鵝。這個樓盤是邊動拆遷,邊建造,邊預售,這樣才能保証資金鏈的正常周轉。
2002年3月,我來到濰坊街道工作,任黨工委書記。當時街道配合做動拆遷工作,主要是十多位機關退崗退編的老同志在配合做,這些老同志是挺辛苦的,“5+2”和“白加黑”是常有的事。我和當時新上任的街道辦事處主任,主要是做好慰問和鼓勵工作,當然有時也會直接參與做被動拆遷人的工作。經過歷時6年的改造,蘭園棚戶區成了一個高檔的世茂濱江花園小區。時任上海市委書記曾先后3次到過濰坊街道,第一次來的時候,我就向他介紹世茂濱江花園小區的前世今生。我激動地說:“世茂濱江花園小區這個地方,原來是一個密度很高的棚戶區,人家都叫它‘丑小鴨’,現在搖身一變,成了聞名中外的‘白天鵝’。這裡居住的人都是高收入群體,來自全國各地、世界各國,我把它稱為是我們濰坊街道的‘小聯合國’。”他笑著對我說:“那你們的服務要跟上去,你們招聘社工時要有懂外語的。”我說:“是的,這個我們早就考慮到了,現在我們社工中有懂外語的。”
未來可期的“金鳳凰”
蘭園棚戶區改造好以后,我們街道馬不停蹄,轉而去配合浦東濱江公司的動拆遷工作。配合浦東濱江公司的動拆遷主要是廠區,居民區是少量的。這塊地的改造,既有央企、又有外資企業參與。新區政府以熟地價公開招投標,這個地價不是黃金地價,而是白金和鑽石地價。但在配合動拆遷工作當中,也出現過一些尖銳的矛盾,我親自協調,請濱江公司的主要領導來街道商量,最終難題得到了妥善解決。尖銳的矛盾化解了,動拆遷工作也就圓滿完成。
在這塊地上建造的更高檔居住小區,是由香港新鴻基地產集團上海公司建造的濱江凱旋門。原來這裡是上海油脂廠,現在蛻變成上海高層住宅房價最高的小區。遙看這個區域,一個個高檔小區,一幢幢高檔寫字樓和賓館酒店拔地而起,我心潮起伏、浮想聯翩。在它的背后,凝結著我們濰坊街道做市政動拆遷的同志,尤其是我們當時退崗退編的一些老同志,以及所在居委干部和社工多少心血和汗水啊!去年我獲悉,在高檔寫字樓裡注冊的公司和辦公的公司,不少是世界500強企業和我們國內的500強企業,這些“金鳳凰”的飛入,必將對浦東的稅收經濟產生更多更大的增量。但願更多的“金鳳凰”帶著喜悅、帶著向往飛進濰坊,因為濰坊是個好地方。
(作者為濰坊街道機關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