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檢察官的好書分享會

2020年04月28日14:01  
 

4月23日,又是一年世界讀書日。今年的一場疫情,讓大家宅在家,有了更多的時間翻開塵封的書,於細細品讀間尋回一種久違的閑適。讀書日來臨之際,檢察官小哥哥、小姐姐為我們帶來了他們珍藏已久的好書,讓我們一起體會閱讀的美好。

《好奇心:保持對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熱情》

作為英國專欄作家、演講家的伊恩·萊斯利,撰寫該書時嫻熟運用生動的故事、多樣的研究案例和實用的建議,讓我們走進好奇心的世界,了解它的種類、原理、作用和保持方法。

好奇心有什麼樣的“紅利”?書中告訴我們,好奇心可能是影響個人成就最重要的因素,因為它能將智力、堅持和對新事物的渴望結合在一起。而且好奇心在網絡時代還能夠幫助克服數字鴻溝所帶來的更大的信息差距。

好奇心如何保持?書中最讓我感興趣的兩點,一個是建造數據庫。知識儲備越多,越能促進好奇心,發現信息缺口。還有一個是“狐狸精神”,就是“博學”。在當代社會,擁有IBM所提倡的“T知識結構”,才能夠適應激烈的競爭。

這不禁讓我覺得,喚醒並保持好奇心是在任何年齡段、工作崗位以及社會身份中都能煥發生機活力的秘訣。

薦書人:第一檢察部主任 谷曉麗

《習慣的力量》

《The Power of Habit》中文譯名《習慣的力量》,是一本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霸座”61周的“神作”。為什麼一名普通黑人婦女拒絕在公交車上讓座能夠引發全美國的黑人平權運動?為什麼星巴克能夠在全世界廣受歡迎?為什麼僅僅更換球隊的教練就能夠讓三流球隊獲得聯賽冠軍?這些問題也許都能從這本“小黃書”中找到答案。作者結合公司、組織、個人發展的案事例,分析說明人們大腦中習慣產生的三個步驟循環,即暗示、常規執行和獎賞,並指出人們可以通過掌握“習慣回路”,改變習以為常的壞習慣,培養更為高效的新習慣,讓自己的生活和事業煥然一新。

該書的作者查爾斯•都希格是紐約時報的調查記者,曾獲得過新聞界的諾貝爾獎——普利策獎。該書英文版文風朴實,語言簡潔,基本沒有晦澀難懂的長句,適合英語愛好者閱讀。

薦書人:辦公室副主任 李聰聰

《幽微的人性》

作者是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該書取材自她在電視談話節目中的訪談內容,每一章節都有近年來國內比較轟動的大案,李玫瑾從犯罪心理學的角度對犯罪人心理和案情,進行了分析,很好讀,給我的觸動也比較大。有些感受和大家分享:

一、識別身邊的犯罪人群。人格問題是研究犯罪人很重要的一個思路,具體又分為不同的類型。第一類是反社會人格,第二類是犯罪人格,第三類是缺陷人格。還有一大類犯罪人群是有心結問題。

二、人性的惡是激發出來的,野獸就要關在籠子裡,不要輕易放出來。善待他人有時是可以救命的。

三、人早年的心理撫養真的很重要,人性都是養出來的。健康的人生需要養生,更需要養心。

薦書人:第一檢察部檢察官 蘇建芳

《送你一顆子彈》

不會好好說話,就送你一顆子彈……除了好好說話,我們還要好好思考。劉瑜老師的書輝映著日常經驗的光芒,值得推薦。

《送你一顆子彈》是劉瑜老師2005年到2009年生活的點點滴滴,這本書記錄的東西雜七雜八,有同宿舍的室友,有大街上的老頭,有電影和書等。絮絮叨叨、喋喋不休是這本書給人的整體感覺,就像是劉瑜老師為主角的吐槽大會,用不太正經的語氣吐槽生活和時事,讓人感覺既輕鬆又扎心。

薦書人:第三檢察部檢察官助理 楊曄

《Becoming》

這本書很有意思,主要分為三個部分:Becoming Me,Becoming Us,Becoming More。在這本書裡,講述了一個女孩如何從平凡到傳奇,講述了一個母親如何艱難地平衡事業與家庭,講述了一個妻子如何協助貝拉克•侯賽因•奧巴馬競選,成為第一位非裔美國人第一夫人。這本書細節豐滿,你可以看到那個瘋狂趕功課,暗暗與自己較勁的小女孩爭強好勝的性格養成。你可以看到在律所與貝拉克相遇,接受他有點小惡作劇卻充滿驚喜的求婚時的浪漫甜蜜。甚至,你還可以看到第一夫婦在外人都翹首企盼的白宮生活的點點滴滴。

他們偶爾也會像平凡人一樣,有痛苦、內疚、委屈、掙扎的情感。他們又不同於平凡人,永遠在積極、謙卑、努力、期待中成長。何為“成為”?作者說,“成為”應該是一種進化的方式,一種不斷朝著更完美的自我奮斗的途徑,一種永不放棄要繼續成長的想法。

薦書人:第一檢察部文員 張麗娟

(來源:寶山區檢察院)

(責編:王文娟、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