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表包塊中最常見的囊腫為皮脂腺囊腫和腱鞘囊腫,佔到體表囊腫的80%以上。那麼,同是囊腫,他們有什麼特點?有哪些相似之處又有哪些不同?治療處理的方式是否一樣?本期,來自上海長海醫院整形外科的醫生將給大家答案。
什麼是皮脂腺囊腫?
皮脂腺囊腫俗稱“粉瘤”。所謂囊腫,是緣於病變毛囊下方存在囊壁,並分泌皮脂腺堆積在囊內。腫物一般表現為柔軟或稍堅實的球形,位置淺表並與皮膚粘連,基底稍有活動性。大多可在表面皮膚看見一個點狀的“黑頭”即病變毛囊,擠壓時可有豆腐渣樣內容物排出。常見的發病部位在胸背部,面頸部,和頭皮等處。
皮脂腺囊腫大部分情況下“不痛不痒”,生長緩慢。而抵抗力下降、吸煙、飲酒飲食刺激或沒有明顯誘因的情況下,囊腫均可迅速增大或發生感染。感染表現為表面發紅、疼痛、質地變硬或出現波動感甚至破潰(圖2)。
皮脂腺囊腫怎麼處理?
擠壓、針刺等方法均是錯誤的,無法真正去除病灶,並容易引發感染。手術是皮脂腺囊腫唯一徹底的解決辦法,並有效防止復發。對於未發生感染的完整的皮脂腺囊腫,可直接切除病變毛囊和囊壁,一次性解決問題(圖3)。
對於已感染的,包括因破潰而症狀反而好轉的皮脂腺囊腫,更需要及時就醫。一種方法是遵醫囑選擇抗生素進行“消炎”,配合酒精或碘伏等消毒液局部濕敷(圖4),定期復診,待炎症范圍清晰局限,再將病灶完整切除。
如上述處理效果不佳,或病情評估需要立刻手術者,則通過手術打開感染灶將膿液等內容物引流干淨,刮除殘余囊壁,換藥數次直至炎症消退,再將傷口閉合(圖5)。
如果囊腫自行破潰,要及時進行專科換藥處理,一般仍需擇期行手術治療,避免囊腫殘留而復發。
皮脂腺囊腫是良性疾病,但不要一直“拖著”,及時就診避免感染而招致“麻煩”,何樂而不為呢?
什麼是腱鞘囊腫?
腱鞘囊腫是一種良性體表腫物,常見於手腕、腳踝等處的皮下,尤其在不當的活動后容易發生。
腱鞘囊腫是如何形成的?
可能的原因是當關節囊或腱鞘出現薄弱處,其內包裹的滑液會從此處頂出,在皮下形成一個“泡泡”。
大部分腱鞘囊腫沒有症狀,可能起病迅速即所謂“忽然發現”。當發現關節附近的體表腫物,可以先自我診斷一下,因為腱鞘囊腫有典型的表現:多呈球形,觸感較韌,輕壓有彈性。可以在皮膚下滑動,但底部是較固定的(圖2)。如果仍不確定,做一個B超檢查多能確診。
腱鞘囊腫需要治療嗎?
沒有不適症狀且不影響關節活動的腱鞘囊腫是無需特殊處理的,但是要注意減少相應關節的不當活動,或是佩戴護具。
部分腱鞘囊腫會引起酸痛等不適或限制關節活動,此時建議就醫來評估治療方案。
非手術治療:總體復發率達70%。首先也是減少活動,可佩戴護具。若是進行囊液抽吸,很快會出現復發,故抽吸隻能作為臨時減輕症狀的辦法。在囊內注入藥物促使囊腔自行粘連閉合可一定程度降低復發概率。
抽出的囊液:
手術治療:手術可嘗試將囊腫完整去除,但總體復發率仍有30%。手術后會有一些不適感,如麻木、針刺或脹痛感。由於腱鞘囊腫所在的位置周圍常有細小神經分布,手術有損傷神經的風險從而導致相應部位運動、感覺異常等症狀,有的可在3個月到半年內逐漸恢復,有的則會持續。術后2-6周可恢復正常活動,同時也可佩戴護具。
對於復發的腱鞘囊腫,遵循初次發現的處理原則。所以,腱鞘囊腫的處理方式取決於患者的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