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放送協會(NHK)14日報道,日本負責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的厚生勞動省向所有醫療機構發出通知稱,因酒精消毒液供給不足,特別允許使用酒精濃度在70%—83%之間的酒類代替消毒液,而在這個區間的常見酒是伏特加。目前日本一些酒廠已開始以代替消毒液為目的生產特制高濃度酒。
日本厚生勞動省強調,此舉主要是為了解決醫療機構消毒液不足問題,不建議一般家庭使用。高於建議濃度的酒需稀釋后再使用,因為過高濃度的酒精會在細菌表面形成保護膜,阻止酒精進入細菌體內,難以將細菌徹底殺死。反之,若酒精濃度過低,雖可進入細菌,但不能將其體內蛋白質凝固,也不能將細菌徹底殺死。據了解,市售伏特加一般酒精濃度在40%—55%之間,而世界上度數最高的伏特加是波蘭伏特加,酒精含量高達96%。
食用酒精是否可替代醫用酒精?記者採訪了上海理工大學環境與建筑學院環境工程專業李聰教授。
李聰介紹,食用酒精又稱發酵性蒸餾酒,主要是利用薯類、谷物類、糖類作為原料,經蒸煮、糖化、發酵等處理而得的供食品工業使用的含水酒精,其風味特色分色、香、味、體四個部分,也就是指蒸餾酒中醛、酸、酯、醇這四大主要雜質的含量,不同口味和氣體使蒸餾酒的風味不同。食用酒精度數不確定,通常純度為95%的,可稀釋作為醫用酒精使用。醫用酒精成份主要是乙醇。醫用酒精是用澱粉類植物經糖化后發酵,再經蒸餾制成,相當於制酒過程,但蒸餾溫度更低、蒸餾次數更多,酒精度高、制成品出量高,含酒精以外的醚、醛成分比食用酒精多,不可飲用,但可接觸人體醫用。
就其對人體的安全性來排列,食用酒精最安全,其后分別是醫用酒精、工業酒精和無水乙醇。我國對乙醇消毒劑(醫用酒精)的國家規定指出“以食用乙醇為原料的應符合GB10343的要求”,而工業酒精中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甲醇,因此“用於手、皮膚消毒的消毒液不得使用工業原材料”。
李聰提醒:“符合GB10343國家標准的食用酒精才可用於配制乙醇消毒劑,即醫用酒精,而不是啤酒、藥酒等能入口的酒都可用。”在符合標准的前提下,選用作為消毒劑的食用酒精度數越高越好。飲用白酒通常含多元醇、高級醇、酯類、有機酸以及酚類等,酒的度數越高,酒中乙醇體積比越高,用純淨水稀釋就越接近醫用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