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五一出行不妨“自帶干糧” 最怕的是吃飯的地方

2020年04月13日08:44  來源:新聞晨報
 

國內疫情還會出現反復嗎?復工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是否需要進行全面核酸檢測篩查無症狀感染者?昨日,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教授,在上海接受人民日報新媒體專訪,對熱點問題進行了解答。

國內疫情還會出現反復嗎?

張文宏:傳染病隻要終止傳播,是很容易控制的。我之前預測的“最好的情況”發生了,那就是國內疫情完全得到了控制。但我的預測也有錯誤,因為最糟糕的情況也發生了,疫情正在全世界蔓延,而且沒有得到控制。現在處於非常復雜的局面,復雜到很難去判斷國際上什麼時候結束,很難判斷國際上的疫情對中國會有什麼影響。因此,國內的疫情防控好,不代表沒有風險。風險就是輸入,輸入有時候會是很隱蔽的,如果管控不好就會有問題。

中國病例數相對較少是因有隱藏病例?

張文宏:傳染病有個特點,病例藏不住。國外有很多媒體說中國的病例數這麼少,上海這麼少,有沒有把病人給藏著掖著?上海2月9日開始復工,現在復工都兩個月了,如果藏了很多病例在那裡,很簡單,我今天接受採訪談話就不敢不戴口罩。如果藏著掖著很多病例,武漢敢打開嗎?不可能的。

復工復產過程中,最可能有風險的環節是什麼?

張文宏:中國是全世界現在疫情控制得最好的國家,我們不復工復產是沒天理的。

復工復產一定有人在一起聚集生活、聚集工作,這個就是風險。我建議復工復產以后,一些基本的健康措施要保留。比如人群聚集時要戴口罩、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戴口罩是社交距離的延伸。

目前風險最大的環節是吃飯,這是一個要去口罩的環節,一起吃就容易感染。解決方法就是不要在食堂聚集,要麼打包回來單獨吃,要麼分批次去食堂吃。至少保持一個原則,不許一起吃飯。外出就餐也要注意保持距離和分餐,或者用公筷。

學生開學之后可能會帶來聚集性疫情嗎?

張文宏:第一要充分評估風險,第二要做好預防措施,第三不要太耽擱學業,分批精准地進行復工復學。復學是極其重要的事情,一旦復學有人傳播,就是校內傳播。這就有個輕重緩急的次序,要中考的、要高考的先復學。如果初三、高三復學兩周之后沒事,那就能說明風險可控,慢慢地讓其他年級的復學。

相比起來,大學生就不是很著急,可以通過網絡教學的形式完成教學內容。一些需要做實驗的專業或者一些學校可以逐步先復學。

有必要全面核酸檢測來篩查無症狀感染者嗎?

張文宏:有症狀感染者、無症狀感染者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如果武漢有很多無症狀感染者,同時就一定會存在很多有症狀感染者。上海目前沒有確診病例,所以我倒推上海沒有無症狀感染者。同樣,隻要看到武漢沒有新發確診病例,我就認為這是安全的,因此不需要、也不可能給每個武漢人做核酸檢測來篩查無症狀感染者,有些建議要考慮操作的可行性。

對於無症狀感染者,我覺得再過兩到四周,如果在武漢重啟以后沒有產生有症狀的人,沒有產生更多疫情,就可以不討論無症狀感染者這個問題了。

天氣慢慢回暖,病毒會消失嗎?

張文宏:一些赤道周圍的國家,氣候熱得不得了,病例數卻成倍上升,所以不要迷信溫度會把新冠病毒控制住。不過,天氣熱了,病例數是會下降的。一是病毒不耐熱,夏天溫度高了,病毒的復制速度就慢了﹔二是夏天盡管會開空調但是也開窗通風,通風是防控最好的辦法﹔三是隨著氣候變熱,經過此前非常嚴格的防控,疫情得到控制﹔四是經過這段時間的防控,老百姓已經養成比較好的衛生習慣,所以病例數會下降。

五一出行是否是明智選擇?

張文宏:我個人覺得非常矛盾,大家都希望熱鬧一下、激活經濟,但也擔心人群聚集導致疫情擴散。五一最好的活動是室外旅游為主,人多的時候要戴口罩,最怕的是吃飯的地方,不妨“自帶干糧”在賓館房間裡自己吃飯。

政府要做好防控工作,每個人自己也要做好防范准備,旅游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旅游是可以啟動的。

怎麼看待群體免疫?

張文宏:流感是每年全球都會大流行的疾病,但從來沒有說流感成了群體免疫,第二年依然要接種流感疫苗。通過一次的大流行,根本達不到群體免疫,歷史上也看不到任何一個傳染病是用群體免疫來消除的,全都是通過疫苗,疫苗才能實現“群體免疫”。

此外,群體免疫會帶來極大的災難,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比流感要高得多。在一些落后國家如果不加以控制,會造成大量死亡並向周圍蔓延,最后沒有人能夠脫身。

新冠疫情還有全球二次爆發的可能性嗎?

張文宏:新冠疫情在全球二次爆發的風險是存在的。我們到了夏天,南半球就是冬天,病毒會互相輸送,疫情可能還是中斷不了。不過,按中國目前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來看,我們是有能力進行防控的。

(責編:陳晨、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