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學歷高了而唱跳基本卻功弱了?上海將印發意見改變現狀

2020年04月03日08:58  來源:新聞晨報
 

“現在的幼兒園老師學歷高了,可唱唱跳跳的基本功卻比以前弱了”,一名幼兒園園長如此感慨。而很多一線幼兒教育工作者,也有同樣的感受。

如何改變這一現狀?記者獲悉,日前本市印發《關於推進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實施意見》(下文簡稱《實施意見》),將加強幼兒教師藝體等專業技能、研究幼兒能力的培養。

不少老師愛用電子課件

“現在來應聘的幼師,學歷層次都很高。最起碼是本科學歷,但相較而言,專業技能則有點遜色”,徐匯區太陽船幼兒園園長周麗珍說:“我們當年讀幼師時,雖然只是中專,但視唱、彈唱、舞蹈這些都是重點要教、要考的,所以基本功很扎實。到幼兒園裡上課時,編舞、排節目、邊彈邊唱邊教學生都沒問題。”而這些年來應聘的幼師,雖然總體學歷很高,但專業技能基本功卻不如當年的“中專生”們扎實。

周麗珍認為,多年來師范類高校在培養理論知識方面教得扎實,但藝體技能基本功需要大量練習,時間分配不足,就會導致這樣的狀況。“比如,現在的一些幼師編一段舞蹈、配打擊樂、做手工,這方面的能力就不如老一輩的幼師扎實。”

不少幼兒園園長、資深幼師也告訴記者,現在大量教學採用的是電子課件,“以前老師一邊彈琴一邊教唱歌,一邊眼睛還要掃過孩子們,及時互動,管理課堂紀律。這些不需要多高深的知識,但需要有熟練的技能,而現在很多新老師習慣了播放PPT、音頻視頻等課件,讓孩子跟著視頻唱唱跳跳,客觀上也缺少了鍛煉基本功的機會”。

唱歌跳舞等處於劣勢

有那麼多音頻視頻電子資源,幼師“唱唱跳跳”的基本功是否還有必要花那麼大力氣去夯實呢?

在靜安區小棋聖幼兒園園長徐瑞婷看來,幼兒教育的基礎性決定了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生動活潑性。幼兒階段的孩子,其形象思維活躍,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對世界的探究活動,在行為上更多表現為模仿。這就決定了一個合格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必須是主動、積極、性格活潑的教育者。

徐瑞婷分析,最初的中等師范學前教育專業把幼兒教師的專業技能放在一個重要地位,專門開設琴法、視唱、繪畫這些課程,使得當時培養的那批教師彈琴、跳舞、畫畫、講故事樣樣精通,具有開展幼兒教學活動和保育工作的能力,能直接上崗開展學前兒童教育。

現在教師學歷越來越高,本科、研究生不乏其數,但這些高等院校在專業設置上往往重研究輕實踐,學前教師的基本技能設置隻有1-2學期,造成學歷高的教師反而在專業技能上處於弱勢。這在每一年的教師資証考試和教育局進編考中經常發現:老師在唱歌、跳舞、繪畫中處於劣勢。

有的來不及夯實基本功

現在的學前教育專業會學些什麼?

以一所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為例,學生在本科階段學習的主要專業課程有:教育學概論、心理學概論、幼兒心理學、幼兒園游戲與指導、學前健康教育、學前語言教育、學前音樂教育、學前美術教育、學前教育研究法、幼兒觀察與評價、幼兒園班級管理、基本樂理與視唱、形體與舞蹈、琴法、美術、手工等必修課。同時還有幼兒園課程、學前教育基本理論、幼兒心理發展與教育、文學與藝術教育等四個方向的選修課程。

可以看到,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方面的培養扎實,但相較而言,基本樂理與視唱、形體與舞蹈、琴法、美術、手工的佔比不高。

盡管如此,正規師范大學學前專業本科畢業的學生,接受過一段時間足量的專業藝體基本功教學,加上實習和入職后的培訓,專業技能會得到明顯提升。

從這兩年的就業情況來看,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應屆畢業生供不應求,基本都被公辦示范園、一級園“秒光”,許多民辦幼兒園的師資來自具有本科學歷、並考取了幼師資格証和上崗証的社會人員。“半路出家”的幼師雖然接受了必備的教學理論和專業技能培訓,但因為培訓時間較短,所以在需要花時間培養基本功的技能方面,存在短板。

優化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那麼,這一現狀如何改變呢?

在此次發布的《實施意見》中明確,師資隊伍是學前教育質量的根本保障。《實施意見》將隊伍建設作為推動學前教育改革發展、提升質量的基礎。

除了強調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依標配齊配足教職工外,還要完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培訓體系,建立貫通培養體系,擴大學前教育招生規模,優化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提高學前教育人才專業化水平。《實施意見》中特別強調,要加強幼兒教師藝體等專業技能和研究幼兒能力的培養。

不少幼兒園園長、老師對《實施意見》拍手叫好。徐瑞婷建議,專業技能培養要和當下發展相結合,不僅是彈唱跳、手工方面,還可以設置一些拼板、視頻制作等新技術,讓教師專業技能獲得更好發展。

(責編:陳晨、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