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3月17日電 2月16日,發病10天、在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住院治療5天的耄耋老人勝老伯(化名)因病情迅速進展,被轉到了華山醫院醫療隊負責的ICU病區。
除了嚴重的肺部損傷外,勝老伯還有糖尿病、房顫等基礎疾病,更為棘手的,是來勢凶猛的炎症因子風暴。秉持“關口前移、提早干預”的原則,華山醫療隊對勝老伯進行了氣管插管與有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支持,同時加強抗感染、抗病毒、控制血糖等對症治療。眼看勝老伯的病情在一點點好轉,但新的問題也漸漸浮現出來,長期的糖尿病史與長期的臥床史,使勝老伯的右下肢出現了嚴重的並發症——動脈血管閉塞、肢體壞死,蔓延到了大腿上端。截肢,是徹底清除毒素、挽回勝老伯生命的關鍵治療措施,盡管風險很高。
但是,特殊時期,作為收治重型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手術條件有限。“作為一名醫生,真的不忍心看到患者無助地慢慢地等待死亡。隻要勝老伯和家屬不放棄,我們一定要想盡辦法給他治療,這才是我們做醫生的天職。”主管醫生陳澍教授說。經過不間斷的CRRT治療,勝老伯的右下肢毒素擴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為進一步的救治帶來了一線希望和窗口期。
華山醫院專家與同濟醫院專家經過多學科討論和同濟院方的積極協調,在反復測試並確認勝老伯的核酸檢測轉為陰性后,陳澍教授再一次聯系了勝老伯的兒子,交代了病情,以及下一步的治療選擇和利弊。勝老伯兒子非常感謝華山和同濟醫務人員的努力,充分理解病情和手術風險,希望能採取積極的手術治療為老父親贏得生機。
手術需要在武漢同濟中法新城院區進行。而為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的勝老伯完成轉院,也是一件“大工程”。為了保証轉運安全,降低轉運風險,做好病區到救護車之間的無縫銜接,兩個院區醫務處與病區的工作人員做了充分周全的考慮,准備了轉運呼吸機、氧氣瓶、氣囊、氧管、人工輔助等設備器材。在取得勝老伯兒子錄制的知情同意視頻后,3月14日傍晚,一場生命的接力在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與中法新城院區展開。
夕陽下,華山醫療隊麻醉醫師羅猛強、曹書梅與3位急救人員一起,看護著勝老伯和勝老伯身上的全套儀器設備,小心翼翼地把勝老伯送到了武漢同濟中法新城院區ICU病房。
為了確保手術的萬無一失,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骨科、血管外科專家與華山醫療隊總指揮、骨科馬昕教授、手外科沈雲東副教授、血管外科朱磊副教授,就勝老伯的手術方案、術中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在線進行了病例討論。
3月16日上午,專家團隊為勝老伯植入了下腔靜脈濾器,順利!下午一時許,手術開始,武漢同濟的萬裡教授擔任麻醉,馬昕、沈雲東、朱磊與武漢同濟骨科游洪波教授、朱波副教授同台,為勝老伯進行了髖關節水平截肢術。兩個多小時,“全副武裝”下的手術順利完成!“這個手術,平時可能就一個小時。現在,隔著眼鏡、護目鏡、防護面罩三層鏡片,每個步驟都要仔細看清楚,反復確認。戴著N95口罩、外科口罩,再加個面罩,呼吸嚴重困難。手術完感覺就像跑了一個馬拉鬆,渾身濕透,直接累垮。”馬昕教授說。
上海華山與武漢同濟並肩攜手,拼盡全力,環環相扣,咬緊牙關,不言放棄,夕陽下的生命接力終於迎來了新生的曙光。(陳勤奮 邱智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