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日常,青浦機場工作專組的無縫駐守

2020年03月16日21:57  
 

為了預防輸入性疫情,上海16個區安排駐機場工作人員,進行返滬人員工作全閉環對接。青浦區70余名工作人員也前往虹橋、浦東兩大機場防疫一線,按照“三班倒”節奏,每組12小時駐守,無縫對接,全力守護上海之門。昨天(3月15日)一早,記者隨工作組出發趕赴浦東國際機場,一起經歷了這非常時期的“日常”駐守。

AM 8:30 變身

徐涇鎮好家福公寓下,已經響起了大巴發動機的嗡嗡聲。機場工作專班成員陸續登上大巴,利落地穿上防護服,戴上防護帽和口罩,挂好出入工作証。不一會兒,所有工作人員整裝完畢,防護用具仿佛是英雄電影中的鎧甲,讓這些看似普通的青年,瞬間變為了即將前往機場防控一線的逆行勇士。

AM9:45 接力

高速上疾馳了一個小時,大巴到達了浦東國際機場。工作人員們做好最后的防護確認后,一起來到航站樓的工作區,和值夜班的同事進行交接。

交接時,正好有來自西班牙的一家三口在休息區等待大巴送他們回家居家隔離。他們在採訪中表示,自己轉機了一天,終於回到上海。工作人員各種工作都做得很細致,飛機一落地就感到非常安心,自己也會認真配合相關人員,做好防護工作。

工作組隨即著手相關工作。境外返滬旅客需要按照具體居住地進行登記,經過海關和機場的第一道檢查后,護照上貼著黃標的旅客將由各地區工作人員登記並接到各區。青浦工作小組組長介紹說,在旅客登記信息之后,工作組不但需要及時上報,而且需要與街鎮對接,確保登記信息真實有效,保証操作流程全閉環。現在這一家三口完成了信息登記工作,而此后的信息核實和人員送回,需要白班工作人員繼續完成。

小小的工作區中,各種確認和溝通聲編織著令人放心的安全網……終於,信息核查完成,這一家三口確認符合居家隔離條件。工作人員把他們帶上接送大巴,大巴上的車長將在途中與社區做進一步對接。車長如果發現旅客心理狀態不佳,還要及時安撫,穩定他們的情緒。小區門口,接到通知的居委會工作者正翹首以待,為這三位隔離者14天的居家隔離做好准備。

AM10:30 等待

將一家三口送上大巴之后,工作區顯得清淨了很多,工作人員除了翻找材料,偶爾交流討論,大多數時間都在安靜休息,養精蓄銳。小組組長王洪說:“我們的工作,就是‘守株待兔’。”怎麼解釋呢?原來,返滬旅客下飛機后,首先需要經過機場海關的第一道檢查,檢查過后,部分旅客才會轉接到他們手中,而這道檢查持續多久卻無法確定。“有時候很順利,有時候會卡好幾個小時,時間不好說,所以我們就需要隨時准備。”

AM11:30 “習慣”

午餐時間,為了確保工作區有人接待,也為了飲食安全,工作人員基本形成了交替用餐的習慣,但有時忙碌起來,吃飯時間也無法得到保証。“有時候旅客出來了,我們發現沒有前往青浦的旅客,有時候又有一大波。時間不湊巧的話,飯也來不及吃,工作太忙,也沒想到要吃。經常忙完了,才發現自己餓了。”

 

和大多數一線工作者一樣,他們也很少喝水。“能少喝就少喝點,雖然我們穿的防護服可以讓我們上廁所,但是也很麻煩。”組長說著,突然想到了有趣的事,“我們組裡這些小年輕,有時候下值后太渴了,能一口氣喝完一瓶水。”被他調侃的“小年輕”聞言,不好意思地笑了開來。然而,機場工作專組工作很大一部分都是溝通、交流、匯報的“口舌之事”,能夠忍住少喝水,實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午后 “謝謝”

工作人員匆匆吃完午飯,工作區恰好迎來了一波小高潮。三組來自德國的返滬人員先后來到青浦工作區,其中有一位不會說中文的德國男性。工作人員顯然已經在應對外國旅客方面有了充足的經驗。工作桌上提前擺好了重點國家語言的注意事項登記表,旅客一坐下,工作人員便嘗試用簡單的英語與他交流,詢問他居住地、工作地點等基本身份信息,以及是否有人來接,打算如何回家等具體情況。在雙方的互相理解下,信息登記進行十分順利。工作人員說,現在整個工作區專業翻譯人員少,如果遇到翻譯人員不夠,又難以溝通的情況,他們還會使用手機上的翻譯軟件進行實時交流。

 

在送一對來自德國的父女登上大巴時,工作人員為他們把一推車的行李搬進行李艙。小女孩想要上前搭把手,卻沒有注意到上方的艙門。眼看就要撞上艙門,工作人員及時用手擋了一下,並用另一隻手把她拉開。小女孩這才反應過來,連忙向工作人員道謝。回來時,工作組成員一致表示,每次聽到大家跟我們說謝謝,說辛苦了,我就覺得我所做的工作都是值得的。這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了。

他們也希望大家能消除心理負擔,有需要及時跟他們交流:“大家不要看著我們穿防護服,就覺得我們冷冰冰的。我們其實很熱情很友善的,希望大家能放心跟我們交流,有問題及時告訴我們。”

PM10:00 接力

三月上海的夜晚,氣溫仍然有些低,受疫情影響,機場內不允許開空調。而T2航站樓的各區防疫工作區設立在走廊上,穿堂風格外陰冷。工作人員白天穿著防護服,全身又熱又濕,夜晚卻感到有些發涼。到了晚上十點,12小時的工作告一段落。3月15日,從早晨十點到晚上十點,工作組共處理了50余人的登記、核實、送歸工作,承接了4個機場交保案例,1個醫院轉接案例。

 

疲憊的工作組乘上專車,繁華的都市燈火闌珊,卻透著一股祥和寧靜。此時,另一班工作人員已在工作區嚴陣以待……

(來源:綠色青浦)

(責編:葛俊俊、韓慶)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