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記錄裡的302條“謝謝”都隻因為他

2020年03月06日17:26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在微信中打下關鍵字,聊天記錄裡一共跳出來75條與“翁超老師”相關的內容。

“@翁老師,理發的師傅可以再安排一下嘛?”

“@翁老師,封箱帶有?我需要一卷。”

“@翁老師,晚飯來了嗎?有點餓了!”

……

大年初四,武漢前線疫情告急,一支148人的隊伍受黨和國家的指示,在上海衛健委的組織下由虹橋機場出發前往武漢緊急參與支援,披上白色戰袍的他們,有著共同的名字—上海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隊員。

上海援鄂第三批醫療隊的這148名隊員,來自全市各區主要市級醫院的呼吸科、感染科、重症科、內科等,在他們中間有著豐富危重症救治經驗的專家,也有著身經百戰的再次出征抗疫老兵,他們身披防護服守護在一線,保護著飽受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他們大愛無疆,用仁心仁術保護著這個城市。

但在這群白衣天使的背后卻有這樣一個人,他總是默默地守護著大家。來自楊浦區的翁超主任去年三月剛剛結束為期兩年的支援摩洛哥醫療工作回歸家庭,此次便由於疫情告急,毅然決然再度赴鄂支援,身負重任的他既是楊浦區裡的領隊,同時也是第三批援鄂醫療隊的院感組和后勤組組長。

培訓新冠防范理論知識,督促隊員練習防護服穿脫、對接當地醫院、接收發放防護物資、協調車輛使用、為隊友聯系當地理發師,為隊員生日聯系定制蛋糕……這些瑣碎卻有重要的工作,全由翁超老師一人親自負責。

其實早在抵達武漢的第二天,翁超主任就帶領著院感小組投入到了新冠防范理論知識和防護衣穿脫流程的培訓中,為了幫助大家提高防護意識和技能,他先從醫療機構新型冠狀病毒防控要點講起,強調醫務人員“手衛生”重要性,針對穿脫防護服中存在的問題,認真剖析原因,詳細解釋醫務人員職業暴露處置及對策。

在翁超老師仔細的培訓下,隊員們紛紛表示對防護更加有信心了,心裡有了底,工作起來了也不會覺得畏懼。

隊員們規范穿脫隔離衣,熟悉掌握職業暴露的處理對策,這都與翁超的科普培訓密不可分,他為同伴守好生命“防護牆”,幫助大家盡快掌握消毒隔離及防護技能,降低醫護人員感染率,他卻謙虛地表示,這只是他作為一個院感人義不容辭的責任而已。

翁超老師筑起的防護牆不單單體現在院感方面,更多的則是表現在全體隊員的生活起居之上。作為后勤大總管,他與各方聯系,妥善安排了從通勤,防護物品,生活用品到三餐飲食的各種物資保障。

他像是大家的兄長,也是大家最堅強的后盾。為了讓隊員增加抵抗力,每天想辦法換著花樣安排可口的飯菜,大家想念家鄉的紅燒肉了,沒過兩天食堂就給大家做了美味可口的家鄉版紅燒肉。考慮到工作時間原因,上下班時間都不一樣,翁超老師更是想辦法准備了微波爐,給隊員留飯菜,使得大家即便下班再晚都能吃上熱菜熱飯。如果有女性醫療隊員出現生理期困擾,他還會聯系酒店餐廳為大家在大堂准備熱騰騰的紅糖水。讓大家即使身在他鄉也能感覺到家的溫暖。

前兩天與翁超老師交流時,發現他走路有點跛腳,一問才知道原來是他的腰疼犯了,為了接受物資,翁老師總是不顧白天黑夜,披星戴月地就趕往火車站、高鐵站,機場,忙裡忙外的搬運防護用品。他說,看到大家都平安,病人陸續恢復,再忙他也覺得很值得!

貼心的翁超老師用他的一舉一動保障著大家的后勤,使得白衣戰士們沒有后顧之憂,得以安心在前線抗疫救援。

在微信中再次打下關鍵字,聊天記錄裡一共跳出來302條與“謝謝”相關的內容。

“謝謝翁主任!”

“好貼心,謝謝翁老師。”

“翁老師謝謝!”

(責編:龔莎、韓慶)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