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龍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馳援武漢醫療隊隊員、呼吸內科醫生,在武漢近一個月,他想說說“那些武漢的舐犢情深”。
一
醫院離家不過百米,家中有可口的美食,有溫柔的愛人,有可愛的女兒,40多天過去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神經內科高岩醫師竟一次家也沒回,連在家門口看看也沒有。
疫情之初,隻有4位醫師支撐一個病房,需要在醫院留守﹔后來我們來了,她依舊天天奮斗在一線。我們都勸她休息一下,她說醫院的流程和系統我熟,我能給你們一些幫助,況且萬一我在潛伏期,不是把危險帶給了女兒嗎。談及女兒,高醫師飽含溫情,她說沒什麼,與你們相比,我這是距離最短的分離。
高醫生的舐犢之情——分離是最好的保護。
二
病區掃地阿姨,大字不識幾個,而且有糖尿病。疫情發生之前,整個醫院有130多名后勤工作人員,疫情發生以后留守不過30名。
我們都說:“阿姨您當初為何不走,而且您有糖尿病,這是個高危因素。”阿姨說:“這裡之前是我家的地,后來政府好,在這邊蓋了這家醫院,我們全家都過上了好日子,子女嫌我沒文化,不讓我帶小孩,我就尋思來醫院做點事。后來就發生這件事情了,所有人都勸我辭職,特別是幾個小孩急著要架著我走,他們不知道我們所有的好日子都是政府給的,我能做一點是一點,也是幫我的小孩還一點恩情。你們護士長把我照顧得很好,每次穿防護服都有護士在旁邊看著,所以我沒事。”
一個掃地阿姨,她的舐犢之情——用微薄之力替子女為國家做貢獻。
三
24床,一個患有老年痴呆的85歲老太太,我們剛來時,經常光著身子在病區隨地大小便。
我們來了,把她束縛在床上,每天安排護士擦身喂飯,老太太的精神慢慢好起來了。我們原以為這是一個小孩不管的老太太,有一天查房,老太卻清楚地告訴我們她有6個小孩,2個兒子,4個女兒。
我們說那我們幫你聯系一下你的小孩吧,老人卻什麼也不講了,眼角含著淚光。后來,我們想辦法聯系到了老太太的兒子,老太太雖自己名字都不記得了,6個子女確實記得清清楚楚。
原來,6個子女為了照顧她,先后4個染病,后來各自為了照顧自己忽略了老太太,還以為老太太已經不在人世。當我們用微信接通雙方時,老太太哭得稀裡嘩啦。老太太兒子告訴我們,老太太是覺得愧對小孩,覺得是她拖累了孩子們。
后來,每天老太太的兒子女兒都打電話或發消息來詢問老太太的情況,雖然她還是時而糊涂,時而清醒。但這一定是一個偉大的母親,獨自撫養6個子女,而子女的孝順也在側面印証了母親平時對他們的關愛。
痴呆老太太,她的舐犢之情——什麼都忘了,子女未忘,在於對子女的愧疚。
四
來武漢后,我們建了一個群叫武漢老茂戰隊,裡面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援漢醫生,同時我們都曾經是老茂帶教過的醫生。
老茂全名叫葉茂鬆,在中山醫院,同輩的都叫他老茂,小輩的叫他茂哥或葉老師。來之時,浙江省第一批援鄂醫生楊希就反復叮囑我一定要看牢葉老師,一定要讓他勞逸結合。媳婦也告訴我:“葉老師是你的老領導了,家裡還有兩個女兒,能做的你就幫他多做點。”我說:“在上海我就攔不住他的拼命三郎勁,來武漢了我更是勸不住他。”
每天我隻能在上班的時候見見他,下班時作為另一個病區組長的他總是會留在了最后,歸來時往往已經在午夜。
葉老師有兩個女兒,那也是他所有的柔情,6年前他告別大女兒作為隊長赴雲南參加援滇醫療隊,現在他又是告別即將中考的大女兒和3歲的小女兒奔赴武漢。
媳婦說:“你這個領導真不容易,父母年邁,女兒年幼,老婆同樣是醫生,同樣的忙碌。”
可葉老師用實際行動告訴我,作為一個醫者的舐犢之情——不在於學區房,不在於常伴左右,不在於功課的指導,而在於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在於女兒能驕傲地說出“我的爸爸是援鄂醫生”。
五
疫情發生后,全國響應,一群群人奔赴湖北,奔赴武漢,這些人中除了醫護,還有公安干警,還有志願者,還有外賣騎手,還有貨車司機……
他們丟下深愛著的孩子,也許正在准備高考、中考,也許尚在襁褓之中,也許還未出生,所有的人都義無反顧,因為祖國母親有呼喚。
武漢,就是黨和祖國母親深愛的那個孩子,受傷了不要緊,母親永遠保護你。舉全國之力援助,這是祖國母親對湖北、對武漢的舐犢情深,這份舐犢之情,讓我們足以戰勝一切困難。
最后,放一張我們病區顧國嶸教授的照片(圖片來源於偷拍),顧教授也是抗擊非典的老兵,國有戰,戰必應,戰必勝。
——孩子,前面的路我扛著,我的后背你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