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2月29日電 (唐小麗)2月28日上午,在上海市嘉定區黃渡大居09A-08地塊共有產權房項目工地入口處,提著大包小包的返滬工人正准備進入工地。工人們必須在通過測溫、完成身份信息實名登記以及手機號碼登記后才被允許進入。
當下,上海多處工地都在陸續復工,尤其是市重大工程都在加速復工復產,面對依然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上海如何做到“兩手抓、兩手硬”?近日,記者相繼對滬上多個復工的項目工地進行了探訪。
人臉識別、測溫、消毒……八道工序、萬隻口罩為開工護航
2月21日上午,位於虹口區瑞虹路天虹路的中建三局瑞虹新城10號地塊項目開始熱鬧起來,首批復工作業人員中的30名鋼筋捆扎工先后進入施工現場,這也是虹口區復工的首個在建工地。
進門人臉識別登記,手部消毒,全身噴霧消毒,測量體溫,健康信息登記,更換口罩,學習安全教育知識,進入作業區域……依次做完這八步規定工序后,30名施工作業人員才算正式進入施工現場。
工人在入口處進行健康信息登記 虹口區新聞辦供圖
瑞虹新城10號地塊項目,總建筑面積44萬平米,建成后將是虹口地標性大型商辦綜合體。由於工期緊、任務重,項目部在節前預留了100余名工人,計劃在春節期間加班作業。但疫情突如其來,項目無法再按原計劃進行施工。
“這些工人中,不少都已在元旦前返鄉與家人團聚過,了解到項目春節加班計劃后,紛紛表示願意留在上海。”項目部相關負責人胡凱告訴記者,復工后,他們也成了項目首批施工作業人員。
為工地復工准備的防護物資 虹口區新聞辦供圖
面對首批復工的100余名工人,施工現場的防護落實情況如何?一萬隻口罩、800雙一次性防護手套、100斤84消毒液、60套一次性防護雨披,還有測溫槍、電動消毒箱……這是張貼在現場防疫專項物資倉庫裡的物資到貨清單表上的內容。虹口區建管中心副主任劉訓海向記者介紹道,“除了保証防疫物資充足,還要嚴陣以待,周密開展防疫工作。”
“一人一檔”,限制宿舍人數,設立隔離觀察區
早在2月19日,上海市重大工程北沿公路改建工程三標段經市級部門現場復核后恢復施工。北沿公路三標段是崇明區首個建設類復工項目,也是全市率先復工的項目之一。
對於復工期間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崇明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作了充分准備,專門成立了疫情領導組,所有管理人員全部到崗就位。施工現場實施封閉式管理,每個人都要按規范戴口罩,所有進入人員須登記,如實填報有關信息。建立一人一檔制度,入場前,工人必須簽署承諾書,承諾未去過重點疫區、未接觸疑似病例並由相關村居進行証明﹔公司給每位工人建立健康卡,詳細記錄每日身體健康測試結果﹔項目部每天上午8點,下午1點集合工人進行體溫測量,建立台賬。
北沿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現場 周天舒 攝
每日班后,各工區班組長負責追蹤工人下班后活動行程,勸說工人盡量減少外出,如出入公眾場所必須戴好口罩,做好防護,並由班組長每天記錄。
此外,公司每天對工區現場進行消毒,辦公室、宿舍經常開窗通風換氣。宿舍每間居住人數不超過5人,每人居住面積不小於2平方米。食堂嚴格執行衛生標准要求,採取分餐、錯時用餐等措施。
在崇明區橫沙鄉的紅星河整治及反帝圩泵閘工地,也要求實現“一人一檔”,同時,嚴格落實返滬人員或疑似人員的隔離要求。在橫沙島上,專門設置隔離觀察區,嚴格落實島內疫情防控要求,等到進島14天觀察期結束后,才可逐步返崗參與工作。
封閉管理,一口出入,“四色証”織密“安全網”
虹橋商務區G1MH-0001單元Ⅲ-T01-A02-02地塊租賃住房項目,是閔行區首個建筑工地復工項目。據了解,該建筑工地嚴格實施全封閉管理,隻開通一個進出口,施工現場和生活區24小時單獨設崗,並落實至少2人一班、管理人員帶班的措施。
楓涇鎮新義村施工現場 楓涇鎮供圖
在金山區楓涇鎮新義村,挖土機正在緊張地施工中,十余名工人們也戴著口罩正在工作。“2019年西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項目於27日復工,這是自疫情發生以來,金山區第一個復工的市政府實事項目。同虹橋商務區一樣,金山的工地也實行封閉式管理,隻有一個出入口,工區每天至少消毒一次,食堂採用統一配送和分餐方式,最大限度減少聚集。
在嘉定區南翔鎮,還專門為轄區裡的各建筑工地統一發放了《工地出入証》和《工地宿舍出入証》,實行實名制封閉式管理。處於隔離期人員,未滿隔離觀察期的,不得提前發放工地宿舍出入証。
記者了解到,《工地出入証》分兩種,一種為常駐(綠色),適用於基本固定在工地項目部、工地現場的人員使用﹔一種為臨時(橙色),適用於與項目經常有往來的人員如食堂的供貨人員等,臨時証工地可根據實際需要發放。《工地宿舍出入証》分兩種,一種為非返滬人員(藍色),適用於1月25日前一直在上海的人員﹔一種為返滬人員(紅色),適用於1月25日后的來滬、返滬人員。
做好人員實名制登記,上海再度升級登記系統
為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建筑工地復工或新開工管理,近日,上海市住建委發布通知,明確相關施工、監理等參建單位應當通過本市建筑工地實名制登記系統,做好建筑工地監理、施工等所有參建單位現場管理及作業人員的健康和實名制登記,自即日起施行。
如何進行登記?“來滬人員健康登記”由個人通過手機“健康雲”應用模塊登記(包含來滬家屬)。“預登記和進場登記”由監理和施工單位在“本市建筑工地管理人員、作業人員實名制管理系統”中登記(包含來滬家屬)。進場登記后,監理和施工單位應當每日登記進場人員體溫和健康狀況。
如何管理分工?施工總包單位應當對除監理單位外的全部參建管理和作業人員的登記負責。監理單位對本單位監理人員的登記負責。施工總包單位項目負責人可自行完成登記或授權分包單位責任人按單位分別完成登記。施工總包單位應當在申請開復工前,負責填寫工地疫情防控信息和上傳規定資料。
為保証登記的准確性和完整性,即日起,統一將全市建筑工地設置為“防疫未開復工狀態”,實名制登記的進場人員置為“退場”狀態。已審核開工工地,由質量監督機構監督負責人調整為“防疫已開工”狀態。原進場人員由相應單位重新進行進場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