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團鎮:鏗鏘玫瑰戰疫情 巾幗女性撐半邊天 

2020年02月21日18:29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古時,兵戎相見,花木蘭代父從軍,抵御外敵﹔如今,病毒肆虐,女同胞沖在第一線,迎戰疫情。大團鎮村居女性工作者勇往直前,不曾猶豫半分、不曾落后半步。

最美戰“疫”姐妹團的溫暖守護

自防疫工作開展以來,團新村的戰“疫”姐妹團未曾休息過一天,她們已連續奮戰在一線二十多個日夜。白天她們穿梭於村裡排查來滬人員、預約登記口罩,晚上她們輪流去道口值班。她們堅強而勇敢,細心而溫柔,用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守護著團新村。在崗位,她們是社區一線的工作者,在家裡,她們也是女兒、妻子和母親。然而這段時間以來,她們舍小家,為大家,全身心地投入於防疫工作中,立足崗位,勇於擔當,發揮半邊天作用,真正成為了疫情防控的宣傳員、監督員和執行者。昨天晚上,正值姐妹團成員胡衛英與村黨小組兼村民組長胡明奎一起值守,天氣寒冷,胡衛英在道口凍得瑟瑟發抖,胡明奎想照顧一下女同志,好幾次勸說讓她回去休息,她都婉然拒絕,還是依然堅持崗位,她說:既然輪到她值守,就不要搞特殊化。”

戰“疫”中的“玫瑰花”

凌晨時分,金橋村村委委員王海英拖著疲憊的身軀從臨港大道的卡口換崗回到家。突如其來的一場冷空氣,讓人措手不及,冷得徹骨,室內也是涼颼颼的。懂事的女兒已把電熱毯打開,王海英鑽進暖暖的被窩,覺得此刻是最幸福的,她迷迷糊糊地漸入夢鄉,突然一陣急促的手機鈴聲把她吵醒。“海英,你快過來,我們家的外地租客從老家回來了。”“噢,知道了,馬上過來。”王海英挂斷電話,顧不上整理凌亂的頭發,騎上她的“小毛驢”沖進了冰冷的雨夜。

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王海英一直奮戰在防疫一線上。她上門發放告知書、排摸外來人員、去給村內的公共場所消殺、給居家觀察人員提供買辦服務、站崗執勤等,這幾天她說的最多的幾句話是:“你從哪裡來?”“請配合量一下體溫”……每天她不斷地關注著從外地返回金橋村的人員,不敢有絲毫的放鬆和馬虎。當她得知,14組康某的女兒剛從昆山婆家返回,她立馬上門去做登記和宣傳,可是卻遭遇了冷面孔。康某執拗地認為自己的孩子去了趟昆山,不可能有問題,不需要登記和居家觀察。王海英耐心地向她解釋,希望取得她的理解和支持。可是怎麼說也不聽勸的康某索性關上了房門,把王海英堵在了門外。王海英覺得很是委屈,真想放棄,可是轉念一想到自己身上所擔負的責任,她再次敲了敲門,“大姐,你別生氣,這是正常工作流程,請不要誤會,希望你能諒解……”康某終於打開了房門,填寫了登記表,並作了保証女兒女婿2周居家觀察的承諾。在工作中有時會遇到群眾的不配合和誤解,讓王海英感到難過和傷心,但她說,我必須守好第一道防線,才能保証防疫工作步步為贏。

對於哪家來了幾個房客、來自哪裡,她都了然於心。為了方便相互聯系,及時為大家提供幫助和服務,王海英建立了一個微信群,群成員是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有一次,她看到來自湖南的小志在群裡說,“這些天閃了腰,動彈不得,眼下又是非常時期,醫院門診實行預約制,自己又在居家觀察期,很是發愁。”王海英看到消息后,馬上向村裡反應情況,並及時為他送去了專治扭傷的特效藥。她上門指導小志用藥的方法,在她的幫助下,小志的腰傷很快就好了起來,小志打心眼裡感謝這個大姐姐。有人問王海英,你隻憑著一個口罩,冒著風險,難道你不害怕嗎?她回答道,不怕是假的,但作為一個村干部,就必須往前沖。

“望聞問切“四診守門法

這幾天在軍民新村樓下的“蒙古包”裡神秘現身一位抗疫巾幗,她就是志願者徐九妹。她老有興趣地當起了偵查兵並總結出了一套系統的方法論。“望”,就是觀察來往車輛的車牌、查看身份証件進行初步預判。“聞”,就是從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觀察過路人的氣質、走路姿勢、眼神、攜帶行李進行識別。“問”,針對外來人口的反偵察意識比較強,詢問對方來自哪裡,去往何方看是否能對答如流進而從中辨別真假,一旦露出蛛絲馬跡好好盤問能勸返的盡量勸返。“切”,對於比較淡定、狡猾的這類外來人群馬上回應樓組長的關切,即樓道組長常常挂在嘴邊的所愁、所優、所急、所盼的那些事,確保第一時間轉交給對應的樓組長識別,一旦存在信息不實的情況,立刻核實房東的姓名和所在的工作單位等,零容忍存在瞞天過海的情況,以提高判斷的准確性。

“筆緣”一線牽 “戰袍”日日新

東大居委有一名“艾妹娘娘”,名喚季華,大家隻知道“艾妹”不知道“季華”。她是東大居委黨支部委員,她爽朗、熱情、細心,在抗擊疫情這場戰爭中,除了一線工作,還做了很多微不足道卻很有必要的細微之活。

一個寒冷的晚上,她作為志願者守護在愛家新城8#地塊門口,發現登記用的筆,筆帽都不見了,志願者的手上戳滿無數黑點,筆又容易放丟,而且有時候掉地上,筆就不能寫了。於是第二天艾妹找出15支按鍵的水筆,在每支筆的筆杆上圈一根長長的紅線,可以挂志願者脖子上。東大居委5個小區5個門口,每個門口准備3支可以挂脖子的筆。每班志願者下班的時候,把筆挂在牆鉤上,下一班志願者接班時可以在挂鉤上取用。自從與筆“牽”了紅線后,志願者們登記信息時方便了很多。

疫情期間,志願者來來去去,流動性比較大,做到人手一件志願者服,不太現實,然而特殊時期臟臟的志願者馬甲令人忌諱,於是艾妹每天下班后把“不在崗”的志願者馬甲帶回家,洗淨、消毒、晾干,第二天帶過來。一個晚上的時間,衣服有時候不能及時晾干,艾妹就在陽台上放2台取暖器,加快衣服蒸發水分。陰雨天或者艾妹晚上值班時,即便有取暖器的助力,第二天衣服還沒能完全干透,這個時候,一大早她就把老公“貓”哥拉起來,兩個人一起用吹風機一件一件的把馬甲吹干透。艾妹每天洗志願者服,不一定能做到每一班志願者都能穿上新洗的馬甲,但是至少每天的志願者服都是干干淨淨的。

每天早上看著挂在門衛牆上等待換崗的志願者“青睞”的紅、黃馬甲,干干淨淨的﹔看著紅線下的水筆,微微晃動著,艾妹感到無比滿足。

女本為弱,戰“疫”則剛。面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她們越是艱險越向前,以女性特有的溫柔和堅韌,在抗擊疫情的崗位上勇挑重擔、無私奉獻,正是有了她們的辛勤付出,才有了平安大團。(大團鎮 嚴衛星 )

(責編:龔莎、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