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們的手藝 為你們加油(中國戰“疫”系列報道⑨)

2020年02月18日16:4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用我們的手藝 為你們加油(中國戰“疫”系列報道⑨)

  郞佳子彧面塑的醫護人員

  郞佳子彧面塑作品《百毒不侵,諸邪退散》

  楊婷婷蠟染畫《眾志成城,抗擊疫情》

  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連日來,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無數人的心。在這場舉國參與的特殊戰役裡,各地非遺傳承人通過創作主題作品、宣傳防疫知識、提供在線教育資源等不同方式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為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最美逆行者加油。

  給白衣天使“塑”一件禮物

  “今天我要教大家做一個面塑作品——穿著防護服的最美醫護人員……等到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它向身邊的醫護人員表達最深的敬意和感激。”在“90后”面塑非遺傳承人郞佳子彧的視頻微課中,他教網友用面塑工藝制作一個可愛的小禮物送給醫務工作者。

  郞佳子彧出生於面塑世家,他的爺爺郎紹安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面人郎”創始人。他從小就對傳統手工藝充滿興趣,跟著父親學習面塑制作。大學本科畢業后,他決定以面塑作為自己的事業,並考取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研究生,希望通過系統學習提升藝術水平。

  在新浪微博和抖音、快手等平台上,郞佳子彧發布了許多與面塑相關的短視頻。“短視頻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獲取信息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傳播傳統文化。”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郞佳子彧像大多數人一樣宅在家裡,密切關注疫情動態。“一開始我就在想我能做些什麼。在我所接觸到的慈善捐贈平台上,我都捐款了,同時我用自己的新媒體賬號轉發防疫知識和抗疫信息,希望能影響我的粉絲,讓大家都保護好自己和家人。”

  2月1日,郞佳子彧開始制作一件以鐘南山院士為主題的作品。從繪圖到捏塑、上色,制作過程共花了十幾個小時。第二天下午作品完成后,郞佳子彧在微博上把它晒了出來。這件作品名為《百毒不侵,諸邪退散》,身穿白大褂的鐘南山站在一座青綠配色的山上,兩邊是紅色的火神和藍色的雷神。“火神山雷神山鐘南山,山山護千裡江山。”郞佳子彧告訴記者,作品中鐘南山所站立的山,配色、造型來自北宋名畫《千裡江山圖》,寓意守護我們的千裡江山。

  2月4日,郞佳子彧拍攝了一條教網友做面塑公仔的短視頻,以穿著防護服的醫護人員作為表現形象。“這是我2020年發布的第一條視頻,致敬抗疫前線最美逆行者。”郞佳子彧說,“通過這個簡單、減壓的小手工,大家可以學習傳統面塑工藝,還能為醫務工作者親手制作一份小禮物。”

  自發布以來,這條視頻在微博上觀看次數超過18萬次,獲得4000多個轉評贊。不少網友在微博評論區“交作業”,晒出自己用面泥或橡皮泥、黏土等各種材質制作的作品。“白衣天使太可愛了!”“武漢加油!中國加油!”“一定會好起來的!”網友的留言傳遞著溫暖和力量。

  在人民日報客戶端近日上線的“雲課堂”平台,郞佳子彧上傳了一組教網友做面塑的視頻微課。他還發動自己的朋友、北京市海澱區剪紙項目傳承人楊鉞參與“雲課堂”,錄制了教大家做剪紙的視頻。“未來我還會與人民日報客戶端合作推出新課程,也希望更多非遺傳承人參與進來。” 郞佳子彧說。

  “染”出眾志成城的力量

  “各位繡娘、畫友、能工巧匠:疫情當前,不能出門,大家可以安心在家創作有關抗疫主題的作品,為防控疫情貢獻我們的力量。”2月8日,楊婷婷在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婦女手工業行業協會微信群發布倡議,馬上獲得積極響應。短短幾天內,就收到了50多幅作品,有國畫、速寫、卡通畫等,還有美術老師指導小學生繪制的手抄報。

  貴州安順是蠟染之鄉,楊婷婷是貴州省高級工藝美術大師、安順市級蠟染非遺傳承人,她選擇用蠟染這一具有特色的藝術形式創作抗疫主題作品。“蠟染要經過坯布、畫蠟、染色、脫蠟、漂洗、晾干等多道工序,其中尤以染色最為復雜。”楊婷婷說,“一般我們是在每年4月到9月天氣好的時候集中染布,冬天幾乎不染。現在趕制作品,要比平常花更久的時間、更多的程序。”

  設計好圖稿后,楊婷婷用銅質蠟刀蘸著高溫熔化的蠟液,在白色棉布上刻畫。染色時將棉布浸入染缸一段時間,再提上來在空氣中氧化,如此反復多次才能染成。“浸染和氧化的時間把握很重要。如果時間不夠,沒有發生充分的化學反應,成品就容易掉色。”染完第一遍后晾干,重新封蠟,再染第二道。染完投入沸水中煮,進行脫蠟,再放入冰水中浸漂,晾干。

  在弟弟的協助下,楊婷婷5天完成了7幅作品。大型蠟染畫《戰必勝》長1.5米、寬1米,描繪了一個最美逆行者的背影,頭頂上有一隻高舉的手緊握成拳,兩邊裝飾著苗族傳統吉祥紋樣。“這幅作品著重體現抗擊疫情的鋼鐵力量,致敬前線醫護人員和工作人員,祝福他們平安健康。”《“罩”顧好自己》表現了兩隻展翅高飛的吉祥鳥銜著一隻口罩,提醒大家佩戴口罩、注意防護。《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系列作品主體圖案為四隻手緊握在一顆心中,周圍裝飾著寓意吉祥的魚紋、蓮花紋和石榴紋,表現同心協力共克時艱。還有的作品宣傳“重科學、聽官宣,不信謠、不傳謠”,呼吁大家團結互助、拒吃野味。

  楊婷婷告訴記者,接下來還會創作一批新的蠟染作品,以生動的卡通形象宣傳防疫。“我想尋找渠道進行義賣,將所得收入捐贈給湖北武漢。等疫情結束、恢復生產后,部分作品可以開發成抱枕、手提包、桌旗、T恤等文創產品,持續傳播健康理念,讓大家銘記這次戰‘疫’中的英雄。”

(責編:嚴遠、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