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您在居家隔離期間每天測量體溫2次,您居住地所在村(居)委會將根據您的體溫狀況,為您出具健康証明。”好的。
“請問您早上(晚上)測量體溫在37.3度以下嗎?”是的。
與居家隔離人員對話的,是街道啟用的“雲客服”智能機器人系統。這段對話的內容,也實時傳輸到系統后台,並被轉換成文字記錄在案。
“雲客服”智能機器人究竟是何方神聖?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能夠起到什麼作用?
機器人“戰友”上線 為基層工作人員“減負”
根據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非重點地區來滬人員需居家自行隔離觀察14天。在隔離觀察期間,詳盡掌握他們每天的健康狀況,是社區工作人員每天的必修課。隨著復工企業職工陸續返程,居家隔離人數近日“小跑步”上升,一天兩次的“規定動作”讓本就已經連軸轉的一線抗疫工作人員有點吃不消。如何向科技要人力,把大家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街道與中移動開展合作,啟動“雲客服”智能機器人外呼功能,針對需自行居家隔離觀察的非重點地區來滬人員,以智能機器人代替人工電話,實現全程健康“雲監控”。
小凌是金巷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她每天要給社區120余名居家隔離人員打電話,問詢並登記他們的健康情況。早晚各一次,一天就要打上240多通電話。“雲客服”上線之后,機器人運用智能應答功能與觀察人員進行電話溝通,根據回答內容調整下一步的提問,並提醒體溫異常人員及時採取相應措施。
街道自2月15日“雲客服”智能機器人正式上線以來,共撥打7200余通電話,遠程收集體溫數據,大大減輕了基層工作負擔。
智能分類 防控工作的“好參謀”
每日全部完成問詢任務后,“雲客服”智能機器人系統會第一時間統計、匯總撥打結果和回復內容等信息並生成表格。根據疫情防控工作相關要求,系統設定了ABC三類標准,將居家隔離人員的回復自動歸類。其中A類對應居家隔離人員未測量體溫﹔B類對應已測量體溫且溫度正常﹔C類對應已測量但溫度異常。
統計出的居家隔離人員體溫信息,為工作人員提供了跟蹤管理的直觀數據。有了“雲客服”的加持,工作人員不必和隔離人員逐一聯系,根據系統反饋的內容,就可以查漏補缺、核實重點信息,並根據工作流程對體溫異常者進行相應處置。
此外,智能客服系統也不忘提醒居家隔離人員加強自我預防:“請您在自行居家觀察期間注意開窗通風,保持充足休息。謝謝您的配合!” 智能機器人不僅助力社區排查,還能進行政策宣傳、防護知識提醒等輔助工作,成為抗擊疫情的好幫手。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