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2月16日電 “這批免洗凝露將直接發往武漢,可是,工廠提供的志願服務崗位隻有五六個!”相比之前招募口罩生產志願者時的擔心,這一次,益路同行公益促進中心的周蓉竟然產生了另外一種溫暖的煩惱……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據周蓉介紹,半個多月前,為了補充口罩生產線上操作工人的缺口,需要招募志願者。從起初擔心招不到志願者,到后來“勸退”不請自來的志願者,發生了不少故事。這兩天,上海哈啟母嬰用品(上海)有限公司正在緊急生產一批免洗凝露,將直接快遞到武漢醫院和北京協和醫院,需要招募幾位志願者,於2月16日志願服務10小時,為產品貼封口。隻有五六個志願崗位。新的志願服務崗位名額隻給這麼點,算不算“僧多粥少”呢?
最火爆的報名
疫情發生后,鬆江區車墩鎮的口罩生產商美迪康醫用材料(上海)有限公司接到了政府緊急征用2500萬隻一次性口罩的任務。1月28日,本市第2420號公益基地的益路同行公益促進中心副主任周蓉得知口罩廠缺人,就在公益上海平台上發布招募信息,征集每天20名志願者,從1月29日至2月8日晚到工廠上12個小時夜班。
剛開始,周蓉心裡並不踏實,十多天,又是夜班,考慮到志願者需要輪流休息,所以預計要招募一百多人,時間緊、招募人數多,行嗎?
上崗前的培訓
穿戴防護服等裝備,並進行風淋消毒
結果証明,周蓉的擔心是多余的,“公益上海平台上的報名人數早已滿額,而微信收到的報名數量已十倍於需求量”。后台管理員不得不從3人臨時增加到12人,根據志願者的信息進行處理、篩選和安排志願服務具體工作。
最倔強的等待
陳寧潔和男友在口罩廠
90后銷售人員陳寧潔和男友是在1月31日晚上看到招募信息的,但沒能報上名。二話不說,他倆直接開車就到了口罩廠。“那天志願者進車間后,周蓉看我們等了1個多小時,終於放我們進去了。”陳寧潔說,當晚雖然一度覺得十分乏味和疲憊,但想到疫情嚴重、大家還缺口罩,就又打起了精神。“作為志願者中的一員,我覺得很自豪!這是一次非常寶貴的經歷。”
無獨有偶,當所有志願者都在車間上崗時,施偉銘和愛人坐在會議室堅持不走。他們也沒報上名,“沒事,我們等著,誰累了,我們去替換他們。”面對周蓉的勸說,施偉銘翻來覆去就這麼一句話,有些倔脾氣的他覺得這麼多崗位,我總能干些什麼。作為阿克曼醫療檢驗所的一名員工,施偉銘對疫情的感受很深,早在幾天前,他便個人募捐了20萬隻口罩、十箱消毒水、三箱泡騰片發往武漢。他還專門在火車站擔任志願者,負責的是測量體溫,“就想盡一份個人之力。”施偉銘淡淡地說道。這份倔強終於在一個小時后讓施偉銘獲得成功——他等來了幫忙裝箱的志願崗位。
最不忍的“勸退”
剛剛從流水線上下來的一批口罩
直接沖去口罩廠的志願者還不止陳寧潔兩位,周蓉幾乎每天都要“勸退”一些自發趕來的志願者。
由於前期對志願者的篩選工作非常嚴格,需要身體健康、近期沒有出過本市,並已申領過公益護照,有保險保障的。1月31日晚上,有一對從寶山區顧村自駕100多公裡趕來的退休夫婦,開口就說了三句話:春節沒出過上海,我們身體很好,你們對年齡沒要求吧?“雖然很感動,但志願者篩選的要求很嚴格,考慮到老人家年紀大,還是勸他們回去了。”周蓉說。望著老夫婦無奈的背影,周蓉除了感動還是感動。
12小時志願服務結束,志願者們合影留念
這次免洗凝露,隻有五六個志願崗位,這次干脆就“內部消化”吧。據周蓉介紹,近期志願服務崗位非常多,“口罩生產志願服務剛結束,我們就馬不停蹄地去到上海誠格安全防護用品有限公司,成為防護服生產志願者,為一線醫務人員趕制防護服,5天的志願服務,同樣是報名人氣爆棚。”更多的志願服務崗位,可關注http://www.shcvs.cn/公益上海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