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2月8日電 (唐小麗)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疫情,浦東新區宣橋鎮成立以黨委書記和鎮長為組長的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堅持黨建引領、黨員示范、群眾參與,圍繞“守住門”“管住人”“聚合力”,織就起一張“雙零”疫情防控網。
守住門,不漏掉一絲一毫
“各位居民,為防控疫情,本小區隻保留東南門作為唯一進出口,謝謝您的配合和支持!”一張安民告示張貼在萬人居住小區藝泰安邦的東門口,防疫工作啟動以來,藝泰安邦居民區第一黨總支、第二黨總支和居委會跨前一步,主動擔責,啟動疫情防疫應急預案,通過物業代購生活必需品、管控人員流動,降低疫情傳染風險,保障社區安全。第一黨總支書記陳鳳英說:“像我們這樣的萬人小區,居民一旦動起來了,帶來的風險是不可想象的。”為了減少人員流動,在口罩預約購買中,全程通過短信預約、統一代購、分時領取,減少人員聚集機會。
與南匯工業園區和三灶工業園區相互交織的陸橋村、光明村,人口倒挂嚴重,小年夜以來,村黨總支一直將“如何做好外來人口管理,切實防范好疫情傳播源”作為頭等大事來抓。流動小喇叭、防控告知書、微信公眾號,一個個宣傳工具輪番上場﹔上門走訪、實地察看、鄰裡守望,一聲聲問候守住平安。
2月7日,宣橋鎮啟動宅村道路管控,對98個宅村主要出入口實施24小時值守,對其他出入口全部暫時封閉。針對出現的一線人手短缺,鎮黨委向廣大黨員干部發出號召,去一線、去馳援,117名機關事業單位的黨員干部志願者積極響應,當晚6點全部到崗,守牢疫情傳播源,保障宅村安全。
管住人,不留下一個盲區
一張房屋居住動態圖張貼在南區居委的家門口服務站的牆上,每一套房屋內有沒有住人、住了什麼人,一目了然。“我們是沒有圍牆的無人納管老舊小區,要摸清情況,一方面靠宣傳,一方面靠巡查。”南區居民區黨支部每天晚上安排黨員干部對轄區內標識未返滬的房屋開展檢查,一旦發現有人居住跡象就上門告知並做好健康登記等工作。
在疫情重點地區來滬人員管控工作中,宣橋鎮黨委、政府要求“不漏掉一個,不留下盲區”。1月24日除夕下午,欣蘭苑居民區上報,有武漢籍人員入住鎮轄區內雲和夜泊酒店。鎮社區衛生中心人員第一時間上門檢測體溫,並做消毒等防控措施。除夕當天共發現3戶從武漢返滬的家庭,立即予以居家醫學觀察和集中醫學觀察措施。1月27日一大早,南區居民區居民老周到居委反映“兒媳婦他們昨晚從湖北回來了”,居民區黨支部立即向鎮防控辦上報,並啟動居家醫學觀察,老周還主動要求,“自己沒有和她們接觸過,家庭採購等任務由自己負責,不給組織添麻煩。”
同時,為了加大對重點地區人員的管理,全鎮村、居民區紛紛採取“一口子進出”“門口登記健康信息表”等方式,全面加強外來人員的管理工作,摸清底數、掌握動態,切實保障好全鎮人民的身體健康安全。2月7日,季橋村接到群眾舉辦,將2名偷偷躲藏在村民空置房內的外來人員進行了登記並妥善安置。另外,按照屬地化管理原則,宣橋鎮通過多部門聯合行動對類住宅內入住人員進行了全面排摸和調查,保障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針對居民的紅白喜事,按照上級“喜事緩辦、白事簡辦”原則,黨員干部主動上門對事主做思想工作,勸緩辦喜事、簡辦喪事,將原來的三天變一天,桌數也做到精簡,盡最大努力降低人員聚集的可能性。
愛心企業送來18個崗亭,供全天候值守。(宣橋鎮供圖)
聚合力,結出區域化黨建成果
宣橋鎮還積極利用區域化黨建平台,發揮黨建聯建作用。成員單位上海野生動物園第一時間響應號召實行閉園。宣橋派出所全力配合,對轄區內幸福小區、宣黃公路153號等以前的管理盲區協助屬地村進行了全面排查和加強管理,累計排摸戶數280戶,重點地區人員6人,有效消除了存在的隱患。
宣橋鎮還是上海市蔬菜保護鎮之一,承擔著保障上海全市蔬菜供應的責任,轄區內上海清美綠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是全國農業龍頭企業。自疫情爆發以來,清美公司堅持不停工、保供應,在公司黨總支號召下,黨員們率先垂范,主動承擔員工測量體溫、進出人員管理等職責,讓群眾能夠放心買、安心吃。同時,該公司近300家直營門店春節期間堅持不打烊、不漲價,力保居民菜籃子的安全和物價的穩定。針對宣橋鎮居家醫學觀察人員存在食品採購困難問題,清美公司主動擔責,承擔所有醫學觀察家庭在觀察期間的食品供應任務。
另外,藝泰安邦居民馮建軍醫生主動請纓,前往武漢金銀潭醫院支援一線﹔上海飛雀爾模塑科技有限公司諸耀華自發通過個人渠道採購了1萬隻醫用口罩,在大年初一晚上送到宣橋鎮政府門衛處﹔上海鬆貿鋼機構有限公司為值宅村守路口志願者捐贈18個崗亭,一大批居民騰出自己的房屋,來提供給值守人員使用,保障值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