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专题>>“中国科创 世界动能——高质量发展看中国”案例征集

申通地铁集团:绿色低碳引领高质量发展

2023年05月15日15:00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一、企业简介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通地铁集团”)于2004年6月重组成立,是上海轨道交通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责任主体。集团总体定位为功能保障类企业,公司业务包括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项目建设、投融资、资产资源开发和技术研发等五个板块。目前,由集团公司投资建设并已投入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有20条(含磁浮),运营规模达到831公里,运营车站508座,线网规模居于世界各大地铁城市前列,日均客流占公交出行比率70%。

申通地铁集团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上海市发展布局来制定实施公司战略,以前瞻性、整体性和全局性的战略变革指引着上海地铁高质量发展。作为全电气化运行的大运量公共交通系统,上海地铁自诞生之日起就携带着绿色低碳的基因,但它同时也是“耗能大户”——2021 年全年用电总量达到 26亿度,占全上海社会用电总量的 1.5%。为了在节能中求节能,申通地铁集团不断寻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方案。

自“十一五”时期便积极筹划,成立集团节能管理委员会,系统制定节能减排战略,率先提出“打造绿色地铁、提升网络品质”的目标,构建由“管理保障、专项规划、规程规范、专项技术”四大体系组成的节能减排工作体系。“十二五”时期,在地铁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网络运营、延伸服务的全价值链推进“人性化服务、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十三五”时期,集团积极推进“从建设运营的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从单一的运输功能向综合服务的城市地铁网络转型、从运营地铁向经营地铁转型”(又称“三个转型”战略),运用数字技术赋能安全地铁、人文地铁、绿色地铁、科技地铁、智慧地铁建设。“十四五”时期,上海地铁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2021年,申通地铁集团线网运营里程突破800公里,正式迈向超大规模地铁网络的新阶段。同年9月,集团荣获“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为国内城轨行业首个获奖单位。

二、问题的提出

1、地铁是众多公共交通方式中较为低碳节能的大运量交通工具。在这样的背景下,申通地铁集团追求绿色低碳发展,有怎样的初心与坚守,起步阶段有哪些重要举措?

2、在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上海地铁运用了哪些技术,体现了哪些先进的管理理念?

3、申通地铁集团追求建设“安全地铁、人文地铁、绿色地铁、科技地铁、智慧地铁”。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化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三、过程与举措

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与国际接轨的大背景下,申通地铁集团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在追求绿色低碳发展的过程中采取了如下举措:

1、响应国家和城市发展战略,梳理战略管理思路,完善组织机制保障,把初心落在行动上

自成立至今,集团公司党委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坚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始终从城市绿色发展、造福低碳民生的高度来谋划绿色低碳各项工作。“十二五”期间,集团明确提出节能减排同样按照“三化”管理思路进行(即,人性化的服务、精细化的管理、标准化的建设)。人性化的服务是指,地铁的设计、建设施工和运营均符合人民对出行的需求。精细化的管理是指,在绿色节能方面做到精细、精致、精准和精妙,在现有节能减排的工作中不断寻找空间,实现二次节能。在标准化建设方面,集团内部对节能建立了指标体系,从规划设计、设施设备选型、产品技术,以及机构设立方面均坚持了标准制度和规范。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地铁近二十年的节能工作推进有序,节能管理日趋规范。

自2007年起,集团建立了由政策、管理、技术保障组成的节能工作体系,逐渐将粗放的能源管理模式转为集约和精细管理模式,确保节能工作的规范化和长效性。在内部管理方面,集团倡导每一个岗位的员工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对照明的使用、空调的启停、办公设备的开关等都做了细致的规定。此外,集团对每个部门单位设立节能减排指标,并研究建立节能激励和引逼机制,每年从节能收益中抽出一部分资金,对节能工作突出的运营公司及个人进行奖励。

在设施资源配置和节能技术使用方面,集团尝试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和“直接采购”相结合的模式对运营线路车站进行了大量的列车照明、车站照明和环控系统的节能改造。比如,将白炽灯逐步换成荧光灯、从LED灯换为智能照明,确保90%以上的车站使用节能型灯具;将定频空调换成变频空调,从单一模式到智能调控,实现80%以上地下站空调系统采用节能控制;并推动变频电梯、节能型变压器、可调式通风型站台门、列车节能运行模式等节能“四新”技术在上海地铁系统的广泛应用。 

2、寻求国际领先的创新技术,引领地铁行业绿色标准

上海地铁聚焦“安全、智慧、绿色”三大主题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并且积极引领地铁行业绿色标准的建立。

(1)全国首创“非开挖”地铁车站。地处市中心繁华地段延安路华山路口下方的上海14号线静安寺站,施工难度之大、限制之多、技术要求之高,堪称空前。如果按照传统做法进行开挖,势必会影响原来的桥架和桥墩,带来安全风险,并且会对周围的交通、办公和居住带来严重影响。为了保证车站上方城市主动脉延安高架的正常通行,工程人员创造性地采用非开挖顶管工艺,在车站两条站台层隧道及一条站厅层隧道分别运用矩形顶管开展施工作业,在不封路、不影响道路运行的情况下,大幅提升了建造效率,成为国内外首个运用矩形顶管隧道建造的地铁车站,也是国际首例软土地区中心城区大顶管非开挖工法施工地铁车站。该站的科技创新和显著成效得到了国际隧道领域顶级专家认可,成功斩获2022年第八届国际隧道协会唯一一项超越工程大奖。

(2)光伏发电,能源更清洁。上海浦东新区的龙阳路基地,是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7号线和16号线的交汇站,地铁车库的屋顶用约1.3万块太阳光伏板构成,为列车提供绿色清洁电能。该项目于2019年底并网发电,次年即实现全年400多万度的发电量。上海地铁早在2008年就开始开展太阳能利用相关技术研究,目前已有10余个车辆基地光伏发电系统实现并网,建成了行业规模最大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2022年全年发电量超4000万度,占比超过上海地铁全年用电量的1.5%。

(3)标准引领,推动地铁行业绿色发展。上海地铁始终坚持标准引领,牵头主编了多项绿色标准,用绿色标准规范绿色地铁建设。比如,17号线诸光路站在设计、施工建设、设备选型等环节都关注能源的再生利用,将绿色理念融入全过程,是亚洲第一个获得绿色建筑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认证的地铁车站。具体来讲,在设计阶段,通过创新性地设置贯通式大中庭并配合采用高反射率和高隔热性能的天窗玻璃,一方面大面积引进自然光、降低照明能耗,另一方面有效遮挡辐射、避免产生热岛效应;施工阶段,不再将施工产生的渣土作为垃圾、造成污染,而是通过创新工序工艺,将渣土循环用于修路、回填和修固地基、变废为宝;在运营阶段,通过站内布设的200多个传感器、智能调控站内环境、有效降低用电,通过环保建材让乘客感受健康舒适的乘车环境。

3、数字技术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十三五”时期,集团积极推进“三个转型”战略,集团开启了全专业全维度的数字化、智慧化应用的探索,以期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安全地铁、人文地铁、绿色地铁、科技地铁、智慧地铁”的建设目标。具体而言,集团探索实施了“网络级视频监控平台工程”“智慧地铁建设模式研究”“基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工程建设管理平台”“智慧车站示范工程”“智能运维示范工程”等项目;系统性提出“智慧地铁”的定义及顶层架构,发布了行业首个《智慧地铁建设与发展纲要》;打造了行业首批的智慧车站试点工程。集团坚持数字化运维,以提升地铁施工的安全系数、工程质量和管理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撑(如,通号数字化系统使得行车系统异常检测成功率达到95%以上、关键设备漏报率控制在0.5%以下,列车延误率下降1/3)。

针对“绿色地铁”,集团同样认识到能源信息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学习国际有关能源利用综合管理平台的先进经验,申通地铁集团对早前建成的国内首个轨道交通环境能源监测平台进行了全方位功能升级,以深化企业日常节能管理、维护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并最终降低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能耗。 

四、成效与反响

上海地铁始终坚守“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轨道交通发展定位,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为指引,以科学降碳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与管理赋能为手段,在规划、建设、运营和经营中积极引进、吸收和推广先进节能新理念、新能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全面提升绿色低碳能级。2006-2021年间,上海地铁累计二次节电超16亿度,折合节约标准煤4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6万吨。自1993年上海地铁1号线开通以来,与传统公共交通相比,上海地铁同等运量下节约标准煤102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795万吨,相当于种植森林760平方公里,绿色生态效益显著。

五、集团未来的思考

1、面向未来,申通地铁集团的“绿色低碳发展”还存在哪些相关挑战及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网络规模越来越大、机会越来越多,伴随而来的挑战也将越来越多:第一,在推绿色标准的工程中,需要关注安全风险。封闭式施工、非开挖技术等都会带来高成本、高难度和高风险,而安全风险一直是集团作为公共保障企业最需要关注的内容。第二,集团坚持社会责任、安全质量和团队协作,并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作为国有企业,集团在现有财务制度下需要应对市场竞争,若未来新能源政策取消,补贴减少,集团将会迎来更大挑战。第三,在推进实现“3060”战略的过程中,集团的企业管理模式和质量管理模式仍需关注各个利益相关方,需要让集团的合作单位(比如,施工和经营单位)同样接受绿色低碳的理念和标准,目标一致,形成共识。

2、有关绿色低碳发展,未来两年上海地铁线路建设中有哪些新的举措?

集团将继续研究发展战略,建设“安全地铁、人文地铁、绿色地铁、科技地铁、智慧地铁”,将持续布局清洁能源、打造零碳车站、低碳基地,在电力市场化交易、探索碳汇经济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激活地铁发展“绿色动能”。以正在建设的崇明线为例,它有三方面的与众不同。首先,这是一条兼顾旅游和通勤的线路,车型设计、座位安排等都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了乘客的多元需求;其次,“建地铁就是建一座城”,在崇明区的每一个站都是一座城,服务方圆几公里的城市生活和工作需要,倡导站城一体的规划设计理念;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这条穿越长江的线路是按照绿色低碳高标准建设的,是与国际生态岛定位相适应的绿色地铁线,采用了先进、成熟的绿色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3、申通地铁集团将如何助力国家的“双碳”战略?

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申通地铁集团董事长俞光耀表示,集团要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上海地铁建设运营整体布局,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将绿色发展贯穿于地铁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做到:第一,全面建成高品质轨交网络,成为绿色出行引领者,推动轨道交通成为上海交通体系的骨干(支柱)。第二,积极打造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成为绿色交通先行官,使设计施工更适宜化、能源结构更高效化、环境保障更健康化、运行维护更智慧化、配套设施更人性化。第三,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打造样板示范,以点带面、全面开花,进一步压实节能降碳责任,推动上海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管理全面绿色升级。

六、学者点评

申通地铁集团探索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带给我们三点启示:

第一,企业应当积极主动地结合国家和城市的战略发展方向,制定自身的绿色发展战略和相关举措,并根据需要调整组织架构和激励机制。当组织发展战略与政府绿色发展目标相一致时,其绿色发展的举措才更有可能成功。第二,企业应当积极学习、引进、消化和吸收世界先进的技术,研发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技术,全心全意采纳和实施先进技术(而不仅仅是口头的承诺),敢于为天下先,建立引领性标准。第三,申通地铁集团所意识到的三方面挑战体现了企业对质量安全、可持续经营和生态环保战略的充分关注——每个组织追求绿色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付出成本,并平衡不同利益相关方的诉求。企业在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应当全面考量环境(Environment)、经济(Economics)、伦理(Ethics)三个维度的因素,即经济可持续,符合环境要求(自然、法律等),且遵守伦理道德并对多个利益相关者负责。而有效的数字化可以提高效率和成本,协调组织不同的需求,帮助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双碳”战略目标指引下,作为国有企业的申通地铁集团当继续立足主责主业,兼顾发展和减排,用绿色科技赋能低碳发展,用管理智慧撬动绿色低碳方针引领高质量发展。期待集团能够为全国轨道交通企业绿色发展提供更多的可借鉴的经验和实践样板。

(责编:陈晨、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