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专题>>“中国科创 世界动能——高质量发展看中国”案例征集

云从科技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数字基建背后的科技力量

朱晓明 钱文颖
2023年04月19日11:24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一、 企业简介

云从科技2015年孵化自中国科学院,是一家以人机协同核心技术为基础的人工智能企业。

创始人周曦是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电子计算机工程博士,中科院“百人计划”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八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公司通过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对业务数据、硬件设备和软件应用全面连接,为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智慧治理、智慧商业等领域提供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人工智能服务与行业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轨迹可大致分为“三个浪潮”:

一浪:以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为代表的单点技术实现突破,催生了人工智能在特定场景的初步应用;

二浪:人工智能经历了对单点技术的聚焦关注,客户逐渐发现自身的复杂需求难以得到快速响应,转向寻求获取人工智能综合解决方案以实现对全业务链条的AI赋能,形成行业价值闭环;

三浪:随着人工智能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将以用户体验的革命性提升为主要驱动因素,AI将尝试以人类与机器智能交互嵌入所有业务流程,联通线上线下数据,进行智能流量的再分配,大幅优化人类与智能的协同体验。

云从科技顺应AI三浪趋势,于2020年11月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全球首款人机协同操作系统(CWOS,Cloudwalk Operating System),正如PC时代的Windows系统,移动时代的Android、iOS系统,帮助用户方便掌握应用最新的技术。

CWOS是运行在通用操作系统或云操作系统之上,提供人机协同相关算力、算法和数据管理能力和应用接口的底层软件系统,专为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自然交互、协作完成复杂业务而构建,同时为开发者设计研发人机协同智能应用提供全面支持,旨在降低人工智能应用门槛、提升人类与机器智能进行协作的效率和体验。

基于CWOS,云从科技作为一家从计算机视觉技术起步,逐渐发展为技术储备完善的人工智能企业,在核心技术、AI治理、行业落地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成为人工智能行业多个细分领域龙头。

技术方面,云从科技拥有自主可控且不断创新的人机协同核心技术,曾先后 9 次获得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桂冠,并于 2018年获得了“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实现从智能感知到认知、决策的核心技术闭环。在德勤《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中与字节跳动、Facebook等企业一同被评为“全球人工智能高增长企业50强”。

公司自主研发的跨镜追踪(Re-ID)、人脸识别、隐私计算和对抗性神经网络等技术均处于业界领先水平,其中:跨镜追踪技术2018-2020连续三年三次打破世界纪录,并获得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冠军;人脸识别、3D 人体重建、 OCR、语音识别、NLP等技术屡次在权威数据集突破世界纪录。

顶层设计方面,公司受邀参与了人工智能30 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并同时承担国家发改委“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和“高准确度人脸识别系统产业化及应用项目” 等国家级重大项目建设任务。

2020年8月,首届人工智能国家标准化组织——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工智能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SC 42)正式成立,云从科技作为代表企业入选首批委员单位。

业务方面,通过多年技术积累和多元化业务深耕,云从科技在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业、智慧城市等领域已逐步实现成熟落地应用,其中智慧金融领域已覆盖六大国有银行在内超过 100 家金融机构,智慧治理领域已服务于全国 30 个省级行政区政法、学校、景区等多类型应用场景,智慧出行领域已在包括中国十大机场在内的上百座民用枢纽机场部署上线,智慧城市领域已在广州、四川、湖南等多地建设“数字基座”标杆项目。

公益方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云从科技响应国家号召,承担社会责任,本着对国家、对社会、对员工负责的态度,一方面根据疫情对生产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制定对策,努力降低损失;另一方面积极谋划用AI技术为现代化超大城市管理和应急处置做出应有的贡献。

其中,云从科技智慧应急防控平台部署在广州、成都等多地机场海关、院校、社区、航空公司园区及隔离酒店,并在“智慧应急防控平台”基础上推出——“数字哨兵”防疫解决方案,助力多地实现通行的精准化管理、推进复工复产。

同时疫情期间,云从科技克服重重困难,筹集并向上海医疗队、北京协和医院捐赠医用物资及抗疫科技产品,被工信部评为“在科技支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突出的人工智能企业”。

二、 问题的提出

1、随着产业升级,单点技术对解决具体场景的复杂需求无能为力,云从科技为什么认为操作系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并能让云从从一众人工智能企业中脱颖而出?

2、人工智能技术将全面提升社会生产效率,重构生产关系,而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这会给云从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3、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有无具体应用案例,它是如何帮助客户提升价值与效率?在人工智能技术的三次浪潮下,云从科技有哪些优势?

三、 做法与经过

人工智能发展从第一浪向第二浪转型意味着各个领域有大量AI技术与解决方案的需求,AI技术与方案通用性低导致项目碎片化、交付效率低是行业目前痛点,未来高生产效率、高技术整合能力是AI行业发展的趋势。

云从科技根据行业发展根据,研发积累上百项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围绕技术、行业壁垒较高的操作系统突破人工智能应用的难点,凭借规模化效应持续提升产品和方案标准化率及交付效率。   

1、人工智能技术三浪趋势带来的变化

以隔离酒店为例,在一浪时代,单点技术的产品是人证核验机和其他的一些简单的应用,对于复杂的应用无能为力,容易出现信息断档。比如一码通只覆盖人员登记,OCR(文字识别)只解决纸质台账信息化的问题,视频分析只能识别隔离人员是否外出,但没法自动进行警告、分析他和谁见过。此外,国家卫健委的指导文件几百页,基层工作人员很难精准理解透彻,在操作中也难以时刻记住是否合规等。

二浪时代,多种AI技术与行业知识的整合应用可以进行全业务流程的协同工作。比如通过知识图谱、数据分析等将卫健委的指导文件机构化,沉淀到各个环节中去,AI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判断操作是否合规,防护是否得当。

隔离场所管控系统集统筹管理、智能监测、告警处置等为一体,通过运用行为识别、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提升隔离场所精准治理效率,重点解决人能对的清,其次重点解决隔离人员擅自外出、医客接触时间过长、工作人员防护不当等业务难题。

这样我们就可以满足“管控精准化、防疫人文化、监管智能化”的场景需求。

当然在其他各个领域,银行,机场等都在从一浪单点产品到二浪平台和应用在迭代,同时二浪时代会有几个变化。

第一客户需求发生了变化:

之前很多客户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基本是一个技术点的创新需求,但是随着客户自身对智能化需求的更加明确,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而提供服务的供应商(比如云从)的技术能力的全面提升,客户的需求会由原来的单一创新,原来的流程化业务软件提升为智能化,希望从原来解决单一问题到现在业务决策形成高附加值。

需求的变化带来了第二个变化,就是决策链的变化:

因为需要为客户提供了更深,更广的客户服务,比如合规,一个更加智能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决策,就需要业务负责人来参与,它的决策链就会从以往单一的IT决策变为业务决策(是否有行业know-how,理解客户变得很重要)。

当决策链发生变化后,带来第三个变化,订单规模和经济价值就会发生变化:

通俗来说,单一客户的订单规模会发生变化比如以往几十万的订单,会因为应用场景的扩展变为几百万上亿的订单。(而刚举例的防疫系统,就不是订单规模的问题,是数据打通,各环节效率提升,我们能让各级各环节都降低更多的损失的经济价值,包括人民群众面对巨大的健康风险,更长时间风控、更高资源消耗的其他社会价值)

最终就会带来第四个变化,供需关系改变:

在一浪的单点时代,需求是恒定的但是供给方比较多,且质量不一;到了需要解决行业痛点的二浪时代,单一客户的订单规模变大,像云从科技这样能提供全链技术,并对行业know-how有深入了解的公司就变得比较少,供需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为人工智能是个大赛道,里面细分比较多,云从的定位选择是,云从科技是一家提供高效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定位在软件,为头部2G 2B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为SMB、2C提供线上解决方案。同时,云从科技具备四大竞争力,可以有效保障战略落地:

技术力:(硬科技,全链技术,头部企业);

生产力:(AI生产线能力,提升效率和复制推广,高速发展的基础);商业力:(两大商业模式,路径清晰,多元深根,生态拓展);

稳定力:(纯内资,稳定股权,贴近客户的组织架构,保证高人效发展)

2、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的核心价值

为什么选择以操作系统为切入点,云从认为:

(1).操作系统是新基建产业智能化的起点;

“AI/算法/软件定义硬件”将进一步强化操作系统在新基建产业链的地位。

操作系统,一般存在于计算系统中,是计算系统的核心底层基础软件,负责控制、管理、调度整个计算系统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无论是PC 还是智能手机,操作系统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一种生态。

我们认为,新基建产业正在逐步从信息化向数字化、智能化演化,其软硬件架构将逐步成熟,各个核心部件的分工也将越来越清晰。

在这一过程中,操作系统的角色地位也将随着新基建产业软硬件架构的完善而不断提升。

(2).相比手机和电脑,AI操作系统更加复杂,对能力要求更高;

软件复杂化&数据量、类型提升对AI操作系统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海量数据处理需求的产生,集中式架构、大算力芯片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底层软硬件资源的分配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我们认为,随着应用场景功能复杂化程度的提升,AI操作系统在智能化中的价值地位有望持续提升。

(3).软硬件解耦或成未来发展趋势,AI操作系统成为产业生产力提升的关键。

近年来芯片算力持续提升,多类型操作系统的同时运行成为可能。

此外,目前市场上的硬件标准化、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软件逐步成为各个行业打造差异化产品、服务的关键,软硬件解耦或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AI操作系统作为连接和统一管理硬件、软件和用户的核心枢纽,决定着产业软件架构的稳定性。

我们认为在软硬件解耦的趋势下,AI操作系统或将成为AI/算法/软件定义硬件的关键,重要性有望进一步上升。

四、成效与反响

凭借出色的核心技术和技术服务能力,云从科技深耕多个行业,并逐步建立品牌效应:平台和应用覆盖了国有六大行和超百家金融机构;治理领域产品遍布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智能化解决方案在全国十大机场在内的100余座机场部署上线;多方安全计算平台打通了数据开放与隐私保护的天堑;城市智能驾驶舱构建了更高效、更具人文关怀的智慧城市范本,支撑成都市获得世界智慧城市宜居和包容大奖及IDC亚太区智慧城市大奖;无感智能零售终端重新定义了线下零售的智能化场景;参与了30多项人工智能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承建了两大AI国家平台……

五、未来思考

1、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将如何释放人类潜能?

专家观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原院长朱晓明教授):

人工智能不是万能的,但当今年代,摒弃人工智能是万万不能的。人机协同,让机器通过芯片、算力、算法等形成“形式化智能决策”,和人通过直觉、学习、经验、知识、推理等形成的“意向性智能决策”相互结合、优势互补。这种扬长避短,深刻地改变现有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实现生产力和效率的指数级增长。我们既要强调技术必须是安全可控的,同时也强调要发挥人的作用,把人的潜能给释放出来。

云从观点:

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会朝着人机协同的方向进化,相比于理性而冷静的计算机,人类在处理抽象化、情绪化、非逻辑性的问题上有着不可逾越的优势,而大量重复、海量计算和海量记忆则是人工智能的强项,通过人机协同,人工智能就能更好地弥补我们的短板,更好地帮助人。

举个例子,医疗领域主要矛盾是稀缺的专家资源与海量的病患需求。比如疫情期间,我们都希望有更多的“钟南山”来服务大家,但是很遗憾钟南山只有一个,但将来我们就可以依靠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把“钟南山”的知识技能模型化、自动化,自动判断过滤90%以上诊疗信息,使得各个地方的医疗从业者可以像钟南山一样集中处理10%的关键性问题,使医疗专家的服务能力扩大10倍以上,那我们就有1千个1万个钟南山,让普通医生在医学领域上得到了“超人”级的提升。 

人机协同是人工智能的进化方向之一,通过融合复制专家知识,千百倍的拓展人的能力边界,打造1万个“钟南山”,最终创造超人社会。

再举个例子,供应链金融,原来签单、仓库里面的货品等占用企业很多的资金,但不能被抵押,给企业造成很大的资金压力。

现在供应链金融的公司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把这些货品转化为线上数据里面去,能实时被银行看到,这样这些货品就可以作为抵押品,让企业把钱从银行贷出来,让仓库里面的货品产生了流动性,帮助到了传统企业。

对于银行来说,以前也不知道这些货品在仓库里面是真是假,但现在能实时看到、监控到,也降低了风险。

这就是两个典型的人机协同例子:人被AI技术加持后,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云从将依托南沙作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持续加大在穗投资,在南沙打造人机协同产业总部,建设AI产业聚集高地,并带动AI产业规模聚集。围绕云从在广州建立的“人机协同平台” 搭建产业上下游生态,吸引更多的人工智能企业落户在南沙,形成产业聚集和人才集聚的效应,进一步加大上下游产业的集聚,积极推进入驻企业进行科研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并形成平台优势动能辐射全国。为广州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引领型城市、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增光添彩。

2、对抢占人工智能战略高地,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可持续发展有何建议?

专家观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原院长朱晓明):

过去二十年,中国从PC互联网发展到移动互联网,成就了许多消费互联网的巨头,但它们基本上都是属于模式创新为主的发展,这种模式创新今天正在成为过去式。这几年,以模式创新崛起的独角兽企业少了,相反以科技创新崛起的独角兽却频频出现。

接下来的时代的将是一个以科技创新为主的既赋能消费者又赋能生产者的变革,这是一个重技术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拼技术变革的时代,可以把它叫做硬科技时代,它必将出现一大批技术为主的巨头企业。因此,一大批拥有大量核心技术、持续在大赛道上进行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构筑效率护城河的科技创新企业,将变得非常珍贵、非常有价值。这对于解决一些“卡脖子”难题,比如芯片、碳中和、人口结构拐点(老龄化,智能化代替劳动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云从观点:

人工智能发展需要实现四层次驱动:

1、资本驱动;

人工智能产业在前期基础研究、与产业探索融合期间投入较大,资本的注入能够极大的加速产业的发展与培育,在AI产业发展初期能得到来自一、二级的资本支持,是很好的催化剂。

2、数据驱动;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十六字方针里“数据驱动,人机协同”,首先要做好数据驱动。但数据驱动并不意味着滥用数据,需要形成一个良性的体系。

第一政府主导,由政府成立数据公司,政府控股,企业参与,数据需要市场化的运作才能发挥良好的体验,政府以监管为主,核心企业参与进来;

第二技术保障,除了监管规则,需要技术能力保障数据安全以及对数据进行脱敏;可以参考人民银行与银联、工商银行做的监管沙盒—基于多方安全计算溯源认证的跨境结算服务项目,他们通过多方安全计算等技术,把数据进行分散存储,在加密环境下智能化运营,达到互联互通,又不泄密的效果,这就叫技术保障。

最后是标准和接入效率问题。人工智能目前对于数据接口是没有标准的,它不像通信有非常清晰的国内国际标准。因此,我建议国家要把区域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体系通路给建起来,利用我们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优势,借助先导区、试验区的产业优势,让龙头企业能够最先享受的标准接入的能力。

3、技术驱动;

要有核心企业的开放平台,不能让所有的企业重新去研究技术,这样能降低研发成本,解决重复浪费的问题。

政府需要继续联合相关企业、专家等,建立健全相关的信息分享渠道,如会议研讨、专题研究与培训、资源渠道分享等,进而便于分享交流经验,避免走弯路。此外,部署国产化替代和发展自主研发技术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工程,需要拉通整个上下游相关企业、机构。建议政府建立专项辅导小组,协助云从和相关企业共同突破国产化技术难题等问题,加快自主研发的效率。

4、场景驱动;

基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打造科创高地,聚焦基础研发能力,增强智能化建设,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要真金白银、脚踏实地地率先打造出有示范意义的区域落地项目,进一步加速推进由 「智造大国」向 「智造强国」的转变。

“旧基建”是随着大规模建设驱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新基建”也需要通过建设带动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的产业链快速发展,通过“揭榜挂帅”制度,中国有望快速应对目前新的长期且持续的全球竞合形势。

3、下一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将如何发展?

专家观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原院长朱晓明):

下一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将如何与新基建结合?

专家观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原院长朱晓明):

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中国正在从跟跑走向领跑。数字经济时代,协同技术、协同经济必定与智能技术、智能经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机协同是人工智能的大趋势,人与机器两者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打造感知、认知、决策闭环的人机协同体系,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对中国建设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数字化转型下的智慧城市,推动数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云从观点:

在数字经济的建设浪潮中,云从正加速脚步,将沉淀多年的AI核心技术闭环、全面的人机协同解决方案,落地构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建立“城市合伙人”理念体系,立足“善政、兴业、惠民”,携手广州、成都、合肥、衡阳等多个城市打造“数字基座”标杆项目。

得益于云从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这些项目可以实现集约化建设模式,实现一点建设、服务全域,加快产业升级和智慧化改造,助力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

(责编:陈晨、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