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红蕴天平”解锁基层治理“密码”

上海徐汇区天平街道以“一路一弄”等实事项目作“试金石”绘就风貌区“多彩画卷”

2023年03月02日14:30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党建基础工作做得好,可以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有助于基层治理提质增效。长期以来,上海徐汇区天平街道充分挖掘用好辖区红色资源“富矿”,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凝聚起基层党建磅礴力量,推动基层党建格局不断迈向新台阶。

■ 主要做法

在长期工作实践积累中,天平街道提炼形成了“红蕴天平”党建品牌,在品牌的引领激励下,天平社区党员群众在接续奋斗中践行红色初心,用使命担当书写为民服务的时代答卷,持续抓好民心工程和实事项目,在扩大覆盖面、兑现完成率、提升获得感上下更大功夫,形成了以下几方面举措。

(一)多元共治,激活基层治理活力

打造全球卓越城市的衡复样板,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天平在这方面跨出了第一步。以高安路18弄为例,在66梧桐院党群服务中心开辟独立空间,设立社区规划师工作站,打造“社区治理客堂间”,开办风貌品质提升主题展,举办风貌精细治理主题交流会,搭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平台。

依托“红蕴天平”党建联盟辐射带动作用,吸纳区域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各居民区兼任党总支副书记,发挥兼职副书记自身专业特长和所在单位行业优势,促进优势互补,实现共建共治,赋能社区治理。定期组织居民代表、职能部门及国有企业负责人、专家团队成员、代表委员等力量共同加入,为街区品质提升和精细治理建言献策,并从中挖掘社区治理达人,进而使政府从大包大揽“做决定”转变为鼓励参与“搭平台”,居民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发声者”,社会力量从“游离的边缘”走到“舞台的中央”,形成了具有天平特色的风貌治理共同体,展现出科学治理的人本精神和人文温度。

(二)多方联动,合力破解治理难题

建立区建管委和属地街道双牵头工作机制,加强条与块、施工单位与治理主体等的协同配合。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成立城区精细化管理综合提升临时党支部,以党建工作为纽带,推动难点堵点破解。在前期设计方对高安路进行深度详尽调研的基础上,本着细致、精致、极致的标准,对街区立面、平面、色彩、灯光、绿化、声音、城市家具等7大类43项要素进行全覆盖规划设计。

从“四态”融合的角度来看,关键是要统筹兼顾、内外兼修、协同配合、系统有序。比如,形态换新方面,围绕重点区域更安全、更整洁、更有序的总体目标,结合房管局历保建筑修缮项目,在风貌特色上抠细节、造亮点,在附属设施上减冗余、增美感,提升街区整体环境风貌。生态更新方面,由区绿化市容局牵头实施和管理养护,提取国外历史名城的风格元素,在街角花坛、垂直绿化、景观灯光布局上,塑造大气、优雅、温馨的氛围。业态引新方面,优先对不符合风貌区定位的业态进行合理置换和疏导,突出民生小店品质化、和美小店精致化,推动街区业态整体升级,街区活力不断激发。文态塑新方面,依托区文旅局的资源优势及老洋房俱乐部、生活美学促进中心等社会力量,共同深挖赉安建筑文化内涵,在动态展示、互动体验和文创衍生上下功夫,扩大街区可漫步、可阅读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三)融合贯通,持续提升治理效能

做优建强基层党组织并将之作为基层治理的主心骨,通过党建联动打破治理“壁垒”,以信息技术赋能城市治理效能,加快传统行政管理方式向人机协同智慧治理方式转变,助力决策精确、监管精细、处置精准、服务精致。

天平社区将精细化治理与智慧网格化2.0建设的“一网统管”“一网通治”结合起来,利用数据平台收集7大类43项要素信息,把管理的端口前移,及时掌握动态调整和更新情况,确保要素变化符合风貌区功能定位,各部件日常管理受控、到位。借助区房管局的优秀历史建筑智能监测系统、区市场监管局的沿街商铺管理系统、区规划资源局的风貌治理平台系统等专业系统,依托“一网通治”平台优化信息沟通,加强管理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缩短决策链条,推动点连成线、线辐射面,逐步实现在区网格化2.0平台上的对接互联和场景应用。

■ 实践成效

天平街道用党建“金钥匙”解锁基层治理“密码”,持续用力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将“一路一弄”等实事项目作为“试金石”,不断推动基层治理向高水平发展,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形态再提升。方寸之间筑精美,秋毫之处见真章,以架空线入地为抓手,推进建筑立面、道路路面、店招店牌的整治、改造和提升,优化城市家具设计布局,试点打造不同形式的街角人文空间。通过推进电表箱、电信箱等城市家具的减量和美化提升,并对店招店牌、车行道等进行整治和修缮,提升街区立面观感和平面通行舒适度;通过提高历保建筑修缮的标准及工艺技术,尽可能还原历史建筑最本真的面貌。同时,探索形成“一区一则”衡复风貌区街道设计通则、“一路一册”高安路街道导则、“一幢一图”街面建筑导则等,在形态上达到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的目标。

生态再美化。按照“简洁、大气、层次清晰”的原则,结合街区空间特征和历史建筑特征,把绿化彩化的显示度、感受度与社区宜居性相融合,建设“点成景、线成荫、面成园”的高品质绿化街区。通过顶端光照、底段照明、路灯照明、树木直接照明等灯光引导手段,营造柔和温暖的整体氛围。高安路衡山路路口三块绿地、高安路10弄的垃圾库房公共绿地完成改造和景观提升后对外开放,成为社区居民漫步休憩的新空间。

业态再升级。按照风貌区业态导则要求和街区定位,制定街区业态控制导则,稳定便民生活服务类业态,促进休闲餐饮、文创商业等高品质业态发展,对不符合街区定位的店铺进行逐步替代。高安路3号“伊丽包子铺”改造完成后,吸引大量媒体记者前来采访,成为了新的“网红”打卡点。同时,复制推广“伊丽包子铺”的经验,同步完成高安路49号至57号沿街店铺内部空间和立面品质提升改造。

文态再挖掘。引导和塑造与街区定位相适应的文态,邀请各界文化名人,聚焦城市空间及公共文化服务,开展“小照片 大时代”主题活动,通过一组组照片,呈现空间之美、人文之美、天平之美,展现时代气息。同时,充分利用赉安建筑作品在高安路周边集聚程度高的优势(共有10处),打造以赉安建筑为特色的高安路文化展示空间“一路一心”,即赉安建筑之路(高安路)和赉安建筑之心(高安路18弄5号)。引入展示馆、体验馆等文创展示类功能馆,加快“建筑可阅读”线上线下体验点打造和文旅路线开发,形成富有历史文化、艺术创意、邻里情怀的“可漫步历史街区”。

■ 经验启示

在“红色引擎”的驱动下,天平街道奏响党建强音,奋力做好高质量基层党建引领高效能基层治理大文章,努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风貌区精细化治理经验,后续还将推进辖区另外9条道路的精细化治理工作。

党建引领,抓牢实事项目。发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建强基层党组织,把党的力量和主张传递到“神经末梢”,牵头居委会、业委会、业主代表等定期协商,对精细化治理过程中涉及到的重大问题进行方向把关、资源统筹及处置协调,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和群众诉求,根据客观情况量身定制方案,想方设法破解困境难题,走出了一条精细化治理的新路子。

专业把关,提升治理标准。不断发挥党建阵地作用,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挥社区规划师、社会治理“专家学者会”、风貌保护经验丰富企业等专业团体优势,担负专业控制、精细设计、工程实施等职责。建立社区规划师工作站、风貌区城市治理展示厅、衡复精细治理研究中心,配合管理部门对街区的形态、生态、业态、文态实施高水平治理。

社会参与,汇集众智众力。壮大“红蕴天平”党建联盟,持续扩大党建“朋友圈”,充分发挥邻里汇空间载体议事平台功能,由属地街道牵头,邀请区域单位、沿街商铺、居委会和社区居民代表共同参与到方案讨论、常态治理等环节中,吸纳历史风貌爱好者为主的“寻貌啄木鸟”团队等志愿者力量,帮助条线主管部门和属地街道巡查发现问题,让使用者参与决策,将治理程序前移,提升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同步提升日常治理水平。

智能运用,赋能社区治理。用党建联建消除数据壁垒,加强“一网统管”场景应用落地,试点优秀历史建筑智能监测系统等技术手段运用,做到“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问题发现和处置,提升治理效能。将各个条线的信息管理平台整合纳入智慧网格2.0平台,提高各部门运维养护标准,强化巡查、上报、处置、复核的闭环流程,注重提升街区治理实战效果。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