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冷空气开启“车轮战”:上海本周5天最低温冰点徘徊,这些妙招让你远离静电

2022年12月12日09:12 | 来源:上观新闻
小字号

冷空气开启“车轮战”,一股接一股南下。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报,本周气温再降一台阶,最低温全面跌至个位数,其中有5天在“冰点”附近徘徊,郊区预计更低,冷感拉满。

昨天,第一波冷空气已经抵达申城,给大家带来了大风和寒意,然而这只是降温前奏。虽然今天(12日)体感会稍暖一些,阳光更灿烂,风力更小,最高温也保持在两位数11℃,但是,即将到访的两波冷空气,将迅速把申城气温拽回个位数,从周三开始,最高温全面跌破10℃。

气温更低了,却不是寒潮?的确,截至发稿,从上海到全国都没有发布寒潮预警,而在11月底的下半年最强寒潮到访时,申城虽然没有像本周一样寒冷,但是早早发布了寒潮蓝色预警。这是因为不够冷吗?

气象专家解释说,要判断是否是寒潮,要看降温强度够不够,并不单纯看绝对气温。根据中央气象台制定的寒潮标准,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或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或72小时内气温连续下降12℃以上,并且其最低气温在4℃以下。

若冷空气的强度达不到该标准,根据降温幅度的大小又可划分强冷空气、较强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和弱冷空气活动过程。而本次冷空气过程,显然达不到这个标准。

气象资料显示,11月是我国寒潮高发期,从1951年到2020年,累计出现了68次。但要论寒潮强度,还得看10月份。据统计,寒潮影响综合指数在10月份最强。因此此时的前期基础气温高,一旦有寒潮,降温比较明显。这也充分说明了,寒潮的标准是看降温幅度,而非绝对值。

由于这次几股冷空气的“心思”都主要花在了大风降温上面,因此全国雨雪依然稀少,大部地区天气以干燥多风为主。上海也是如此,本周,申城在冷气团控制下,以多云为主,阳光经常在线。

12月不仅是北方非常干燥的时候,也是南方大部最为干燥的月份,“摩擦生电”的小烦恼时有发生。其实,判断是否会静电,也有一个参照标准。据中国气象局测算,当一天中最小相对湿度不足30%时,极易产生静电;当最小相对湿度在30%至65%时,容易或可能产生静电;当最小相对湿度大于65%时,基本不会有静电。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预防静电的方法,最有效的主要是增加环境湿度和管控电源等。比如,可在房间里放置加湿设备或洒水,增加环境中的湿度;秋冬季服装常以化纤为材料,表面易带电,可在喷雾瓶中装点水,喷适量水到衣服上面或用湿布轻轻擦拭,起到释放电荷作用。

使用电器后,需注意及时洗手,电器表面的电荷容易被人体吸收,附着在皮肤表面,洗手可起到释放电荷的作用,减少起静电的概率;电源管控最好使用插线板等设备连接地线,可起到消除导电体上的静电。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