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浦东试点“桥计划”    “一户一策”个性化帮扶困难家庭

2022年11月21日20:12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作用和社会救助兜底功能,聚焦多重困难家庭及有改善和发展潜能的家庭,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困难家庭状况及需求的基础上,“一户一策”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

今年8月,浦东新区民政局按照上海市民政局的统一安排,结合救助工作实际,积极引入社会组织,开展“桥计划”,并将唐镇列为浦东首个试点街镇。项目的实施,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在更多挖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同时,政府与社会组织共同就致贫原因分析、服务资源整合、困难人群全覆盖等方面进行深化和实践,以期全方位、多途径地了解并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上海申爱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是“桥计划”项目的承办方。社工人员在走访排摸时发现,唐镇新虹村低保户蔡某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大女儿因出生时缺氧发育迟缓,至今还不太会走路,每月光康复费用就要花去15000元。小女儿正上小学一年级,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妻子要在家照护女儿,一家人的经济来源就是蔡某当保安所挣的钱。常年的生活和精神的压力,压得夫妻俩喘不过气来。社工为蔡某家初步制定了帮扶方案:一是联系照护机构不定期上门,减轻照护压力;二是寻找志愿者为小女儿辅导功课;三是邀请心理咨询人员为夫妻俩提供心理慰藉服务。

金枫居委的独居老人王奶奶也是个低保户,因房屋遗产的分配问题,和一儿一女发生了矛盾。社工在上门走访中了解到,按照房屋的分配比例,老人占有三分之二的产权,其儿女各占六分之一。没料女儿却对此分配方式提出了异议,理由是自己生的是儿子,孩子还没有结婚,家庭负担相对较重,理应多分一点。好好的分房协议一时难以达成共识,家人间的情感也一下变得疏离。两三年了,虽说同住一个小区,女儿却再也没有上门看望自己的母亲,母女二人的矛盾愈演愈烈,缺失了来自女儿的亲情,老人的内心非常痛苦。采访中,据“桥计划”浦东地区项目负责人、上海申爱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社工小向介绍:“居委会曾多次调解没有结果。王奶奶家家庭关系的调解,涉及房屋财产问题,下一步就想着先请和我们合作的律师团队提供法律援助。王奶奶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心脏刚做过手术,腿部关节受伤,生活只能做到基本自理,现在儿子和她的关系已经有了好转,她的内心非常想见女儿,希望女儿能经常去看看她。所以之后母女二人心理情绪的疏导,也是需要我们介入的。”

据了解,“桥计划”是近年来市民政局一项以困难家庭增能成长为目标,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作用和社会救助兜底功能,强化个案管理,积极构建社区支持服务的社会救助综合服务项目。据唐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沈秀丽介绍:“今年9月,上海申爱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社工对唐镇40多名社区救助顾问、志愿者开展业务培训,同时,截至11月初,对全镇涉及24个居(村)委的55户低保家庭和3户特困供养对象分类进行首次入户评估,做到青少年、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身心有障碍的人员和失无业人员五大类人群全覆盖。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借助他们广泛的资源链接,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研究困难家庭的致困原因,进一步推动社会救助向日常访视、就医服务、精神慰藉、心理疏导、法律援助、能力提升相结合的专业化、个性化、发展型救助转变,为救助对象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上海申爱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前期调研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唐镇58户困难家庭的主要需求共有学业辅导、照护、心理疏导三大类,此外还有房产分配纠纷、灵活就业需求、政策咨询等个性化需求。对于初步排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下一步团队将以赋能为目标开展个案管理,整合政府、企业、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以社区为基础构建支持系统,挖掘社区内外资源,构建社区资源库,加强与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及社区内公益资源的合作,完善转介机制,构建亲属、邻里、社区等协同支持系统,更好地满足困难群众需求,共同协同困难家庭走出困境。据“桥计划”浦东地区项目负责人、上海申爱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社工小向介绍:“结合现有的资源,制定个性化的一户一方案。后续将积极链接大学生志愿者资源,开展线上辅导,满足学业辅导需求;链接颐家、国药康养等企业资源,解决照护困境;对接专业心理咨询师、律师团队满足个性化需要。对于急难愁盼问题,做到救助先行,急难先帮。”

“桥计划”项目的试点开展,为浦东的社会救助工作带来新的契机。据了解,下一步,浦东将进一步加大一户一策、个性化帮扶的工作力度,着力提高社会救助的科学性和均衡性,加快推动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新格局,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力量的参与力度,进一步拓展“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为有需要的救助对象提供心理疏导、社会融入、资源链接等服务,不断增强困难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与此同时,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困难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帮助救助对象构建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

(责编:王文娟、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