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值不值得买?社保专家在沪建言献策
近期,随着人社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密集出台,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进入落地阶段。个人养老金的定位是什么?将对我国构建多层次养老金体系带来哪些影响?未来如何发展?这些问题都亟待前沿理论进行探索与解答。
昨天(13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指导、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承办、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协办的“个人养老金发展与多层次养老金体系构建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这是实施办法公布后首次关于个人养老金的全国性专题学术研讨会。论坛现场,十多位学者、业界人士围绕个人养老金发展与多层次养老金体系构建做出分析和展望。
为积累个人养老财富开辟新路
“个人养老金是一种制度创新,呼应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为我们积累个人养老财富开辟了一条新路。”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指出,在期待个人养老金推行的同时,需要理性思考如何发展好个人养老金。
复旦大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袁志刚认为,在老龄化困境下,我国面临劳动力供给不足和大量银发产业需求的宏观经济挑战。养老金融有助于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多样化金融需求的形成,能够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对我国养老体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金融体系规模和结构有着深远影响。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林义指出,加快推进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必要之举。政府应强化基本养老保险“保基本”的责任,探索加快发展补充养老保险的动力机制,健全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运行机制和政策协同等,对发展中的制度约束、环境约束、社会心理行为约束等问题进行跨学科集体攻关。
存在激励作用不足等问题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金维刚分析了我国目前养老保险体系三支柱现状和问题:第一支柱“一枝独大”,第二支柱发展失衡,第三支柱“一棵幼苗”。他指出未来个人养老金市场可能存在参与率低、税收优惠力度和激励作用不足、个人投资选择有限、存在投资风险等问题,建议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促进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协调发展,发展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我国第一支柱的缴费率过高,抑制了第一支柱本身的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南通大学教授左学金提出,可以在降低第一支柱缴费率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统一筹集资金和运行管理;允许部分低收入劳动者“少缴少得”。同时,在个人养老金方面,目前的延税优惠对部分人口缺少激励作用。建议增强中低收入劳动者参与个人养老金的经济激励,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与养老金资产的投资回报率。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副局长鲍淡如建议,第三支柱推开方式应施行“行政+市场”模式,需要全面分析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的情况,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和推动第三支柱,支持第三支柱产品创新,将金融行业经验逐步融入个人养老金制度和政策中。
未来可考虑打通二三支柱
如何促进养老金高质量发展?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杨燕绥指出,养老金高质量发展要遵循公平性、效率性、可持续性三大原则。我国养老金体系与时俱进,结构合理,但公平、效率和可持续性遭到挑战。因此,合并二三支柱的管理将是一种趋势,建议降低中小民营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统筹账户缴费;加强定点服务银行准入和监管。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鲁全分析了个人养老金制度构架中的个人账户、税收优惠政策、参保对象等方面的若干重点问题,提出多层次养老金的发展需要理论重构。他也建议建立二三支柱之间的打通机制,构建以共同富裕为指向的多层次养老金体系。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理事、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路锦非提出,人口因素是养老金体系发展的底层动力。目前我国养老金三支柱体系发展不平衡,养老金三支柱之间协同性不足。为此,养老金融需要全面助力三支柱养老金的发展,成为三支柱协同发展抓手。“建议实行个人账户制改革,以个人养老金个人资金账户为依托向第二、第一支柱依次扩展打通,形成基于个人的唯一养老金账户,使三支柱协同发展,汇聚积累养老资金,提高规模优势。”
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上海财经大学教授汪伟等学者以及多位金融界人士也做了交流发言。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桂世勋做闭幕致辞。据悉,本次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会议形式,来自政界、学界、业界的60多家单位的200余名学者参与线下活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