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引擎,激活社会服务新动能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上海——上海是梧桐树下的浓浓绿荫,是金秋时节的满城桂香;上海是街角写着不同国家文字的咖啡店,是永远亮着灯的便利店;上海更是藏在石库门里的共产主义精神,是名人故居里曾为民族复兴呐喊的声音……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在社会各界深入开展,社会组织的加入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环。截至今年9月底,杨浦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数量已从“十二五”末的664家升至874家,增幅达31.63%。这支被誉为“城市毛细血管”的队伍正持续发力,深入公益活动、慈善救助、社区治理等领域,源源不断将红色动能注入社会服务。
以坚持党建引领为根,为居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杨浦社会组织始终在路上。
“小小讲解员”当起了
“滨江党建的代言人”
杨浦滨江浓缩了百年城市工业记忆和红色工运的革命斗争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杨浦滨江,一支由中小学生组成的“小小讲解员”队伍当起了“滨江党建的代言人”,他们不仅让来到杨浦滨江参观的小朋友们更好地理解红色历史,对红色文化产生兴趣,就连“大朋友”们也成为他们的忠实听众。
张蒨是杨浦滨江党群服务站的金牌讲解员,从渔人码头到上海电厂的滨江步道,张蒨带着游客们走了一遍又一遍。她发现,来这里参观的少年儿童对成人化的讲解很难理解。
2019年夏天,张蒨在雨水花园站点遇到了当时上小学五年级的冯姜缘。冯姜缘每周都坚持来到站点参与志愿服务,耳闻目睹了张蒨的讲解工作后,冯姜缘告诉张蒨,自己也许可以试试加入讲解队伍。在机构内部进行了充分的调研论证后,张蒨决定收下这位小徒弟。“用孩子的视角和语言,为孩子们讲解杨浦百年历史,这样的话,传递杨浦红色文化也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冯姜缘的加入也带动了同在站点做志愿服务的其他小志愿者。在平凉路街道的指导和支持下,善治社区党建工作室推出“小小讲解员”养成机制。招募工作一开始,市东实验学校、齐一小学、杭一小学等平凉辖区周边学校主动积极沟通对接,学生们踊跃报名参与。
从2018年开始,杨浦滨江已建成开放9家党群服务站。其中,上海杨浦区善治社区党建工作室运营着人人屋站、雨水花园站等6座。这家落户于杨浦的3A级社会组织,是最早参与滨江党建工作的社会组织之一。“人民城市为人民”,也是其探索城市治理创新的根本方向。
“这里曾经是黄浦码头,曾经,青年周恩来就是从这里启航,秉持探寻真理的初心,赴法开展勤工俭学运动……”每日清晨,讲解员的声音总会在江畔响起。至今,“善治”已累积接待超过82万人次访客,开展了760场活动。
近年来,除了做好站点维护和基本讲解工作外,“善治”还针对不同人群,量身定制品牌服务。比如在秦皇岛路码头,借助红色启航浮雕墙,“善治”聚焦“‘红色初心’启航线”,还原百年前赴法留学生走过的路,推出“行走滨江”体验项目,深受市民游客欢迎。
如今,“善治”通过精准项目实施与先进文化引领,将党建逻辑和文化逻辑有效融合,贯穿于家园构建,形成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民生。在这一基础上,“善治”先后荣获“最具发展潜力”社会组织称号,及党建服务最具特色奖、杨浦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杨浦区四史教育基地、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等荣誉和称号。
未来,“善治”将通过“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方法和模式,继续大力选拔和培养杨浦滨江“小小讲解员”,通过更完善的模式,激发企事业单位、居民区的共治热情,着力探索打造“滨江睦邻共同体”,助力滨江党群服务和滨江开发建设一体化。
课本上的历史,
在“人文行走”中立体、生动起来
“原来这就是周总理住过的地方”“上学路上常常经过,没想到这里还发生过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近日,一场由上海杨浦区致学家海派文化促进中心组织的“红色人文行走”活动中,不少中小学生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穿梭于古老的石库门间,一边听着讲解,一边发出阵阵惊叹。课本上的历史,就这样立体、生动起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共青团中央机关旧址,到中共一大纪念馆,漫步其中,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感受人文情怀与丰厚历史,正是上海杨浦区致学家海派文化促进中心开展至今的“红色行走”系列活动。
三年来,“红色行走”系列活动设计了红色路线、滨江思政路线、复兴之路路线等十余条红色人文行走路线,带市民游客深入上海的16个街区、街道,走遍50余个文化点位,引导其感受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背后的文化魅力,通过实地观摩学习、交流讨论,探寻城市肌理中的红色基因,将上海独有的文化,以实地走访的方式,传播给每一个人。
成立于2020年的上海杨浦区致学家海派文化促进中心,在社会组织群体中算是“年轻人”。然而,推广海派文化、传承红色初心,已刻进了他们的工作章程。“深入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使来者心动、观者心悦、居者心怡,这是每一个上海建设者的使命。”负责人王攀说,“而组织人文行走活动,正是我们实现这一理想的方法。”
王攀表示,让孩子们通过“既可触摸历史、又能拥抱未来”的形式,行走在这些文化点位,目的就是为了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赓续红色血脉,强国有我”的种子,让更多生活在这里的人感受上海魅力,留下独家记忆。
如今,已有21个团队、逾1000人次参与“红色行走”系列活动,站在过去与未来的连结点,感受历史与时代的交汇。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文可培元,文更可铸魂。“致学家”用身体力行,为“坚定文化自信”标上了小小的注脚。“致学家”将带领更多人用健康行走、阅读城市历史的方式感受这个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城市。
一场场头脑风暴,
直面一个个“急难愁”
城市名园小区,紧邻垃圾处理站。到了高温天,垃圾散发出的异味容易影响居民生活。有居民曾向小区物业反映这一问题,可实际解决起来,却是困难重重……曾几何时,像这样的矛盾,在老旧小区集聚的殷行街道北片并不少见。这里共有15个住宅小区,包含商品房、售后房、商售混合、直管公房等,房屋性质相当复杂。其中,又有11个建造于2000年以前,房屋结构老化,硬件设施落后,再加上物业收费标准较低,物业公司管理服务不积极,整体的服务水平自然不高。
如何实现社区服务品质的大幅提升?殷行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携手上海杨浦区新动力社工事务所,坚持党建引领联合“三驾马车”,给出了答案。
物业公司的服务质量是关键。为此,“新动力”调动资源,请来专家指导,培训物业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并通过评比与考核的形式,评选优质物业服务团队,以此提升工作人员积极性,将更好更优质的服务推广至殷行各个居民区。
此外,物业公司以实际案例为蓝本,共商共议解决方案,充分发挥“三驾马车”的能量,解决北片社区的老大难问题,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
业委会的工作效能同样值得关注。在物业培训后,各小区业委会也参加了赋能工作坊培训,在一场场“社区问题面对面”讲座中,成员们直面小区居民反映最多的“急难愁”问题,如小区停车位扩建、业委会台账制作、公共维修资金使用等,头脑风暴,制定解决方案。部分业委会还邀请居民和居委会干部对物业经理进行考核,把社区党员、群众骨干、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等凝聚起来,共同参与美好社区建设。
城市名园小区的问题就成了首个待办案例。物业公司、居委会和业委会开展联合协商,邀请居民参与议事讨论会,提出整改意见。随后,物业公司针对居民意见,结合实际提出想法,与业委会一同前往垃圾中转站交涉。最后,垃圾中转站提出,将改善垃圾处理方式,缓解异味。同时,物业与业委会一同出资,购买了空气清新剂分发至每户家庭,还居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始终把居民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为社工打造一个温暖的“娘家”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而对于父母在外务工、留守老家的“小候鸟”儿童来说,这一份陪伴弥足珍贵。
上海延泽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多年来致力于为“候鸟”家庭搭建亲子关系交流平台,让孩子们认同父母的付出,理解父母的难处,也让父母参与孩子们的成长。今年8月中旬,上海延泽社会工作发展中心邀请来自四川、重庆、江西等地的“小候鸟”聚集线上,参加了“手的能量我知道”主题夏令营。在线上夏令营开始之前,社工老师还快递了亲子互动工具本送给孩子们。
“在小候鸟们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父母不能常常陪伴在身边,因此孩子常常只能自己去应对各种小状况小问题。我们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去探索自我表达,去尝试爱的沟通方法。告诉孩子们,除了抵抗、推开、遮挡,我们的双手还可以拥抱、抚摸、鼓掌……父母用双手为孩子撑起一片天,孩子也可以用双手去自己描绘、创造与回报。”上海延泽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
目前,在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入驻办公和功能布局优化后,延吉新村街道社工站正式对外开放运行,着力提升基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实现延吉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全覆盖。
走进社工们的“娘家”,焕然一新的工作环境里,社工们为延吉社区积极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目前,社工站的服务重点集中在综合运营服务、特殊人群服务、社区治理服务、社区志愿者服务和社区防控服务等五项内容,并且作为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的实践基地,未来将积极引入高校智库力量,助力社区更好发展。”社工站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社工站主要采取“12345+X”的运行模式。“1”是指“延吉新村街道社工站”,将社工站打造成为“社区公益服务和社区治理的资源整合与服务枢纽中心”;“2”是指建立“线上线下延吉新村街道社工站”;“3”是指以“延吉社联会、延吉社服中心、延吉基金会”三驾马车作为运作主体,各自发挥不同功能;“4”是指充分发挥辖区内已有“四个睦邻中心”的服务功能和场地功能;“5”是指在“延吉新村街道社工站”的运作过程中,注重加强“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公益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X”是指逐步形成和打造出一批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的公益品牌项目;能够挖掘培育出一批政治思想过硬、热心社区公益的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领军人物;能够培养出一批有特色的社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
在社工站成立后的第一次党建主题学习活动中,大家重温和回顾了人民城市理念的由来及背景,一起手绘了“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的钥匙扣……“我们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要始终把居民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居民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我们将在今后的活动中继续引导广大社区工作者,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更好地服务社区,服务居民,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满意感、获得感。”社工站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上海杨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