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大地区开启转型路 先给土造个"洗浴中心"
高科技的“澡”是这样洗的。
上海宝山南大地区,有一处名叫“富国皮革”的老厂区,最近两年,它借着城市更新的东风,改成了“洗浴中心”。这个“澡堂”不一般。站在门口,就能看到一辆辆货车载着土堆开进“淋浴间”。这里是给土洗澡的地方,而且要洗一次高科技的“澡”——土还是土,但土又不是原来的土了。
谁在花钱给土洗澡,高科技的“澡”怎么洗?
“黑色地块”变“战略留白”
老工业区要腾笼换鸟,环境修复是难点。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宝山南大地区也有相似困扰:20多年前,乡镇企业和衍生小作坊在此兴起,大型厂房被层层转租,“一屋檐,百作坊”的场景随处可见。虽然有了发展,但违建普遍、污水横流,让南大地区变成环保地图上的“黑色地块”。
2009年,南大地区启动环境综合整治,试图摆脱曾经作为污染重地的阴影,“黑色”产业关闭腾退,空出的大片土地变成“战略留白”,是外环内规模最大的待开发区域。
在南北转型战略推动下,南大地区成功晋级上海五大重点转型区域之一,意欲打造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占地约6.28平方公里。但老工业区的痛点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工厂走后,增量污染是没了,存量影响或许还在。如,普陀桃浦“染化八厂”离开后,原址仍有总量30多万立方米的污水土壤和水体等待处理,污染物深埋地下十多米,这是知名土壤修复工程桃浦603地块项目的由来。
污染地块开发周期长,技术难点多且环环相扣,如果不及时治理,难免影响后续开发进度。2020年6月,承接603地块修复的技术团队转战宝山南大,服务于南大地区各类规划地块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从底子上“全面焕新”。
南大探索吸收“桃浦”经验
在“富国皮革”老厂区,巨大的修复工厂像盒子一样盖在地面,盒子内有乾坤:可持续修复实验室、土壤修复车间等各个功能区一应俱全。一车车污染土壤被运入修复工厂,在这间“大澡堂”中“淋浴洗净”后,重新回填到相距不远的项目建设现场。
这种修复方式专业名称叫作“异位集中修复”,它区别于“原位修复模式”,是把土壤运到统一的固定场地进行“清理”。上海建工环境科技公司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南大地区污染地块分布广而散,异地修复比原位修复的效率更高、土地流转更快。
经过“异位集中修复”,泥土先进入筛选设备,剔除石块钢筋等杂质、破碎大颗粒土壤,再由高速异位土壤处理设备自动添加固态、液态化学试剂,洗掉土壤身上的毒素。自主设计的土壤淋洗设备可高效处理重金属污染类型土壤。
这一整套涵盖土壤淋洗、化学氧化、热脱附等高科技的“洗浴”结束后,工厂污水处理站将“洗澡水”处理达标,优先回用于厂内土壤淋洗、土壤养护、地面和车辆冲洗,其余纳入市政污水管网排放,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通过数字化智慧管理平台,项目人员在线就能掌握土壤修复全过程,使每一批污染土“洗净”过程可追溯。
土壤污染修复手段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修复三类。专家表示,工业区土壤修复主要针对重度污染地块,由于土地周转要求时间紧,更多会使用物理、化学手段,修复成本较高;农地土壤修复一般针对中、轻度污染地块,主要采取“植物+微生物”并结合农艺措施改善等措施,经济成本较低,但时间成本更高,修复周期需要结合不同周期的植物种植。
南大土壤修复工厂逐步建设形成了涵盖土壤淋洗、化学高级氧化、热脱附、生物修复、气相抽提、土壤翻抛与生物堆肥等多种异位修复工艺,以及配备污染土壤破碎、筛分、混合搅拌、淋洗等系列专业设备,能够规模处理各类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重金属与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的异位集中修复,因此在业内被视为桃浦智创城场地修复项目“2.0升级版”,在吸收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提升,相比之下,修复质量高、项目成本低、二次污染少,同时兼顾整个区域规划用地功能、区域环境条件等因素。
目前,南大土壤修复工厂的年处理能力为15到20万立方米,处于业内较高水平,预计第二阶段产线投用后,最大年处理能力可达45到60万立方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