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区天桥绿植被烤焦,地里的菜、水里的鱼还好吗?

近期上海持续高温,突破40°C已经是“家常便饭”,不少绿植无法抵挡,被炙烤到枯黄。在这样的酷暑天,水里的鱼、地里的菜还好吗?
位于江苏大丰的上海农场光明渔业有限公司,拥有6万多亩养殖水面,以鮰鱼为主打产品,日上市量达到18万至20万斤。其中,有一半供往上海。
尽管当地近期的高温天不及上海频繁,大多在37°C至39°C左右,但仍然突破了鱼类的“舒适区”。
“一旦水温超过32°C,鱼类的消化吸收能力就会变差,影响到生长速度。并且,极端高温会让它们产生剧烈的应激反应,影响肝胆消化,出现亚健康状态。”光明渔业技术总监王中清告诉记者,高温天也会使藻类的生长速度加快,导致水体质量变差,影响鱼类的生长。
为了尽可能降低环境变动带来的影响,工作人员在饲料投喂方面进行调整。包括减少频次,以及选择水温相对低的时段进行投喂。同时,跟踪鱼塘的水体情况,适时加入温度更低的外源水降温。“最近有地区出现螃蟹被晒死的情况。这是因为蟹塘水浅,螃蟹们在水草上脱壳,遇到太阳暴晒容易死亡。鱼塘的水较深,受影响程度相对小很多。”
让养殖户们烦恼的还有损耗率。“高温天,活鱼不耐捕捞和运输。短途还好,长途的话很容易在路上就死掉。所以,一些塘口直接暂停销售,等到降温之后再重启。”光明渔业作为城市保供的一部分,一直没有停止过市场供应。
除了水里的鱼,地里的菜同样经受着烈日的考验。“在‘夏淡’期间,受高温天气影响,我们一般会减少种植面积,进行土壤保育和休耕等一系列工作,为夏后的种植做准备。同时,调整生产茬口,换茬种植耐高温品种。”在上海春昌蔬果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正按照此前拟定的计划种植着鸡毛菜、小青菜、杭白菜等相对耐高温的品种。
虽然已有准备,今年的持续高温还是超过了生产者们的预料。合作社负责人赵世豪告诉记者,在出苗、定植之后,蔬菜的田间管理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和成本。“相较以往,工作量增加了近三成,包括大棚通风、覆盖遮阳网以及浇水等等。不过,高温天可工作的时间反而缩短了。我们需要密切关注蔬菜的生长状况,避免叶片因蒸腾作用过大而造成蔬菜死棵现象。因此,蔬菜到了一定的生长阶段要及时采收。”
上海春昌蔬果合作社平常维持50吨左右的市内供应量,主要销往永辉、大润发、钱大妈等大型商超,以及各大餐饮公司、企业食堂。相较于往年蔬菜旺季,夏季蔬菜产出量减少约5成。 一方面罕见的高温天气影响了蔬菜的生长,另一方面,高温天气也降低了农户的工作效率,“希望高温天早点过去,我们正等着抢种蔬菜,争取将高温后的第一批优质蔬菜送上市民们的餐桌。”赵世豪说。
在位于浦东的上海鹤丰生态农庄,今年种出的桃子比往年都要甜上许多。不过,个头却变小了。农庄负责人仇明惠告诉记者,“高温天气下,今年该膨果的时候,没有充足的水分去支撑。并且,受疫情影响,田间管理也不及往年,成品率打了折扣。”好在虽然个头变小了,口味却更香甜。依靠着长期耕耘生态农业积攒下来的口碑以及产品品控,鹤丰农庄今年的水果都如愿卖了出去。
记者了解到,罕见的高温天也对国庆稻产生一定影响。“预计今年国庆稻产量会下降5%至10%。不过,本市国庆稻面积为3.2万亩,占比不高。中晚期水稻是种植主体,预计本次高温热害对其影响不大。”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冬、夏蔬菜生产淡季,上海近两年来大力开展以叶菜为主的蔬菜新优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已推出多个适合夏季栽培的青菜新品种。
比如“上海青”新品种艳青,具有耐热性强、抗病、耐寒、抽薹晚等特点,一年四季都可栽培。在金开(上海)蔬菜生产基地,7月中旬栽种后,艳青经历了持续极端高温天气。在专家指导下,通过合理遮阴降温、灌溉,及时追肥,青菜的品相和品质并未受到影响,棚内的青菜已达到上市标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