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绿色雨伞,为申城撑起“晴空”

“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古人诗词中描绘出的夏日雨季恰似魔都如今的天气。古人看来是美景,但奔波于城市的人却“深受其害”,不知何时遇上大雨的他们,最需要一把能随时取用的伞。
为了让市民从容应对“变幻莫测”的魔都天气,近期上海链家再次投入10000把便民雨伞,供以免费借用,为上海市民撑起“晴空”。
链家公益伞,让雨天也“友好”
这一天,张先生(化名)从浦西到浦东拜访客户,没想到要回程的时候突遇大雨。打不到车也没带伞,只能躲在街边店铺躲雨的他,刚好看到旁边链家门店门口摆放着几把雨伞。
因为着急赶回公司,他询问能否在链家门店借一把伞,得到的回复是:“没问题,您用完之后雨伞就近还到附近的链家门店就可以。”
身上湿了,心里暖和,一把爱心伞,缓解了张先生的“狼狈”,顺利回到公司的他不禁感叹着链家公益雨伞的便利。其实不仅是张先生,很多上班族、老人等市民群体都有切身体会,并表示认可。
“现在这个天气,雨说下就下,多亏了链家门店能随时借伞,真的很方便!”
前路或有风雨,请让我为你把“伞”撑起。链家的公益伞,就是为了帮助突遇大雨而忘带伞的市民缓解燃眉之急,只要附近有链家门店,都可以前去免费借用。当风雨过后见到彩虹,陌生人之间也有了“人情味”。成为社区好邻居,这既是链家的心愿,也体现了企业坚定履行社会责任的决心。
“撑伞”七年,善意的多样化传递
据了解,自2015年开始,链家便开启了“公益伞”活动,每年投入10万把公益伞、投入费用超100万元,为市民带来便利。
链家还上线了“链家好邻居”小程序,市民通过小程序即可查看附近的链家门店是否还有雨伞可以借用,也可以通过小程序致电门店为自己预留雨伞。有着互联网基因的链家,在科技化工具的助力下,让便民服务更“便民”。
正如链家COO王拥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那样:尽管链家的公益内容越来越丰富,但所有活动都具有相同的特点和初心——做力所能及、举手之劳的公益,共建美好社区,社区居民都能安居乐业。
不只是为市民提供雨伞的免费借用,链家还有很多的便民服务,涵盖免费打印复印、应急厕所、应急充电等各种常见但可能会突然发生的紧急需求,让“贴心”成为链家公益的特质。
链家门店做“城市补给站”,提供便民服务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市民的需求。让市民在下雨没带伞时,能想到去链家门店借把伞;在孩子需要打印资料时,能联系链家经纪人帮忙打印;更是社区有需要时,第一时间想到找链家帮忙。
有市民表示,“自从小区门口有了链家,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打印店,手机没电也不怕了,门店环境还很好,能在那里看书休息。”
以心换心,这份善意的流动,让链家赢得了来自市民的“大拇指”。
漫漫公益路,链家争当社区好邻居
一直以来,链家都有一句口号——链家在身边,有事您说话。走在公益路上的链家,始终用爱温暖着人心,回馈着社会,将公益这件事做的更接地气,就像他们开展十大便民服务,化身“城市补给站”,不仅解决了市民的日常需求,还和社区形成情感连接。
另外,以服务居民为导向,以深耕社区为背景,链家的公益也越来越有新花样:关注到老龄化问题,开设以提供手机使用培训和答疑为主的社区公益项目“老人手机课堂”;全民阅读趋势下,开辟了门店的多功能性,携手新华书店打造“城市书房”,丰富周边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纵观链家这些年所做的公益,我们能够看到,他们在公益上的投入无疑是巨大的:每年公益雨伞投入费用超100万元;仅“城市书房”项目投入的装修和书籍费用就达到三四百万元;疫后撑消费,购买价值数百万元的老字号产品发放给社区居民……四五月份疫情期间,3000多名上海链家经纪人志愿者投入社区防疫工作,构建防疫屏障。
用一个词来概括链家对公益的态度,那就是责无旁贷。解难题办实事,服务居民温暖社区,这是成长于社区,深耕于社区的链家的公益初心。
美好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每一个人,希望能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企业,通过释放爱的能量,让城市和社会更具善意与温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