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社会| 法治

破解不出门扔垃圾需求 沪上小区尝试机器人服务

2022年07月07日16:52 | 来源:解放网
小字号

尝试机器人服务,探索破解一些市民不出门扔垃圾的需求

小区“毛驴快跑”能否一直“跑”下去

■本报记者 陈玺撼

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让扔垃圾不再随时随地、随心所欲,这在全球许多城市被证明是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的有效手段。上海也限定了投放点和时间,由志愿者等社会力量进行监督,逐步将外部监督压力转化为投放者内心分类的自觉。但近日,个别小区尝试机器人上门收垃圾。扔垃圾不再“定时定点”引发热议,这样的探索对于垃圾分类的实际效果而言,究竟是促进还是倒退?

呼叫机器人上门收垃圾

7月5日14时,所住楼栋附近垃圾投放点指定的投放时间已过,垃圾桶已撤走,清河湾佳苑居民徐纯来本打算走5分钟去“错时投放点”——小区垃圾箱房扔垃圾,但在志愿者的介绍下,发现多了种更方便的选择。进入小程序,输入位置并“呼叫”,大约两分钟后,一台“毛驴快跑”机器人从远处缓缓驶来,停在楼栋前的指定位置。徐纯来在手机上点击“打开盖子”,干垃圾和湿垃圾两个投放口上的盖板抬起。人扔完垃圾离开数秒后,盖板自动关闭。机器人原地等待5分钟,若这期间无人“呼叫”,便自动回到安装了充电插口的机器人专用停车位。

该小区目前有两台“毛驴快跑”机器人,每台装载有一个300升的干垃圾桶和一个50升的湿垃圾桶,充电后可在小区内行走10个小时。徐纯来对新服务赞不绝口:“一不小心错过投放时间,扔个垃圾来回就要十几分钟,天气这么热,一身汗。现在等机器人上门收,轻松舒适。”

居民反映,这两台机器人是今年6月27日投入使用的,很对一些工作时间特殊、无法在指定投放时间内分类投放垃圾的人的胃口。遇到大风大雨或高温天等情况,许多不高兴出门扔垃圾的居民也有让机器人上门的需求。

“定时定点”能否放开

记者了解到,清河湾佳苑有28个单元楼,原本一个单元楼配一组干湿垃圾桶,2019年5月起,小区撤桶并点,只设4个限时投放点和1个错时投放点,限时投放点每天上下午各开放一个半小时,错时投放点24小时开放。

虽然一开始有不少居民嫌“定时定点”麻烦,不配合,但经过三年多的坚持,大部分居民已基本习惯了“定时定点”,进而养成了分类投放垃圾的习惯。然而,机器人的出现,为扔垃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却与促进分类的“定时定点”是完全相反的做法。

一些居民觉得,既然大家分类习惯已经养成,是否该取消“定时定点”?负责清河湾佳苑的中舰物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奎坦言,今年4月至5月,受疫情影响,考虑到控制风险等因素,“定时定点”暂停过一段时间,把一干一湿两个垃圾桶又放回楼下,结果,垃圾分类实效相比疫情发生前退步了。“没有投放机器人前,也有部分居民提出能否保留楼下设桶的模式,或增加新的投放时段、延长已有投放时间。”刘奎表示,经过综合研判,小区仍坚持实行原有的“定时定点”方案,因为心里没底,无法确定前段时间有点懈怠了的垃圾分类好习惯能否在短时间内重拾,更不能确定现阶段把便利“还”给大家后,一定会促进分类实效。

用机器人是否“划得来”

据了解,清河湾佳苑投放机器人,主要是为了方便错过投放时间或腿脚不便的居民。这又引出新问题:两台机器人分得清谁才是真正需要这些便利的居民吗?如果居民都要享受这种便利,都依赖机器人上门,那么“定时定点”岂非形同虚设?此外,投入和运维成本颇高的机器人,是否是“最优解”?

记者算了笔账,假设所有居民都依靠机器人上门收垃圾,按照清河湾佳苑近期日均的湿垃圾分出量来计算,两台机器人一天至少要前往垃圾箱房清空湿垃圾不下28次;按照每户居民从“呼叫”到完成投放耗时5分钟计算,两台机器人24小时不间断运转,也只能满足约一半住户的需求。“所有居民都用机器人是不可能的,‘定时定点’仍是投放垃圾的主要方式。”机器人运维方上海永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皮信东坦言,目前机器人仍处于试水阶段,暂时只向腿脚不便的居民和很小一部分愿意参加试验的居民开放预约权限。这两台机器人更大的意义在于积累运行数据,为小区未来是否放宽“定时定点”提供决策依据。

运营数据显示,发现两台机器人近期每天被“呼叫”的高峰期集中在3个时段:9时至10时,13时至14时,15时至16时。这提醒小区管理者,要发现和重视这些新变化,充分调研在这些高峰时段允许居民投放垃圾的必要性、可行性,把真正迫切需要的便利“还”给居民。

据透露,单台“毛驴快跑”机器人的硬件成本在10万元左右,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革新,未来有望控制在3万元至4万元,但这笔费用对许多小区而言仍是负担。业内人士坦言,如果只为方便错过投放时间或腿脚不便的居民投放垃圾,完全可以通过增设垃圾桶、延长投放时间、社区志愿者上门带走垃圾等成本远低于机器人的方式来实现。

皮信东说,目前“毛驴快跑”机器人采用无偿投放模式,未来规模形成后,将通过广告渠道实现营收,“预计上海一半的小区都投放后,可开始盈利。”此前,许多可回收物智能投放设备的运营者已尝试过这条路,时至今日,没有任何一家实现过占据上海一半小区市场份额的目标。“毛驴快跑”能否一直“跑”下去,也得打个问号。

(来源:解放日报)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