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四扇门”,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统筹兼顾

刚经历过抗疫大战的上海,经济发展与疫情防控如何统筹兼顾,两者兼得,成为了加快推动疫后经济恢复和振兴的重大命题。杨浦区认真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以持续推进“清源”专项行动为依托,通过管好“四扇门”,始终把经济发展与疫情防控牢牢抓在手上,务求找到防疫和发展的“最优解”。
守护群众百姓
“小区大门”
“小区大门”一直是规范流动人员进出、切断病毒传播链的重要一环。为推动更多居民小区创建“无疫小区”,杨浦区从“吃过苦头”和“想吃甜头”的小区层面考虑,择取5个街道10个居民小区作为专项行动试点小区,在全面配齐“电子哨兵”、张贴“场所码”的基础上,配强小区物业门岗设置,推行“逢小区居民进入必扫码”“逢人员扫码必有人验”“逢外来人员进入必登信息”的“四逢四必”门岗管理机制,切实阻断因流动人员管理无序而产生的涉疫风险,无形之中守护着居民人身健康。
据了解,在推行此项工作的过程中,得到绝大多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居住在鞍山四村的肖阿姨表示:“虽然每次进小区都扫码,但想一想浪费几秒扫码,可以有效降低风险,还是很划得来的。”也正是有了类似肖阿姨这样居民的参与,小区群防群治的氛围日益浓郁,在本轮疫情过后未发生一起涉疫事件。
号准群租乱象
“问题脉门”
长期以来,“群租”问题始终是城区管理中的难点和堵点,也是因人员流动无序而产生涉疫风险的高发因素。为此,杨浦区先后制定《群租整治工作制度》《群租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等制度规定,建立健全疑似“群租房”信息全覆盖、常态化核查排摸机制,发动居委及物业加入群租整治工作团队,有效形成巡查、发现、整治、查验工作闭环。殷行街道平安办副主任彭震表示,“群租不仅涉及到居住安全,还涉及到防疫安全,为此,我们联合房管、公安、城管、物业、居委以及志愿者队伍,建立了一整套工作流程”。
此外,针对“群租”发现难、监督难的隐蔽性特征,杨浦区还将全区规模租赁用房流动人员全面纳入核酸检测范畴,通过对核酸大筛数据与规模租赁用房登记在库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催告未参加大筛人员进行核酸检测,为加强流动人员管理提供数据支持,确保做到“应检尽检”。
把稳市场主体
“防疫油门”
在本市全面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时间当口,既要帮助各商铺、企业恢复经济重振,更要服务和引导他们把稳“防疫”的油门。近期,杨浦区从区、街道两个层面,加强执法力量投入,强化公安、市场、文旅、城管等执法单位的联勤联动,对沿街商铺、企业园区开展“扫街式”综合执法和巡查整治,加大防疫政策宣传力度,聚焦“查无证骑手”“查无序经营”“查无序聚集”,引导各市场主体做好环境消毒、人员扫码、员工核酸等各项工作,树牢“解封不等于解放”“低风险不等于零风险”的思想观念,提示各商户、企业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依法经营。
6月29日起,本市餐饮行业有序恢复堂食。据悉,为了确保顾客到店就餐的安全,杨浦区联合市场、公安、城管、消防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对恢复堂食的餐饮店进行全方位的隐患排查,对餐厅的实有人口登记信息进行了核验,确保100%登记完成。
据统计,6月份以来,全区已累计检查商铺、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近10万余家次,累计发现并整改隐患问题1万余个,“开放不等于解放,低风险不等于零风险”的理念愈发深入人心。
打造重点区域
“无形之门”
针对部分商业市场、农贸市场临时关闭、但部分流动摊贩经常试探、违规经营和无序聚集的现象,一方面,杨浦区各执法主体强化对此类地区的巡逻、守候和蹲点,及时发现和驱散各类无关人员,防止形成黑市。紧盯街面上无固定住所、生活无着落人员等流浪乞讨人员的信息核查,落实人员收容安置、核酸检测和服务管理,做到应收尽收、应救尽救,在规范流动人员管理、夯实民生底线的同时,着力在管理上打造“无形之门”。
另一方面,全区创建了一支志愿者骨干队伍,通过开展“场所码”“三件套”“快消杀”“清垃圾”“六街小”“六大型”等六项行动,及时发现各街面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助力切断“流动中的风险”,为守护城市运行提供了无形的防疫安全屏障。
城区经济逐渐复苏,但疫情防控仍不可掉以轻心。杨浦区将贯彻落实好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始终把解决老百姓的关心事、烦心事和操心事挂在心上、体现在行动上,坚持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做到一手拿“矛”,一手拿“盾”,持续推进“清源”专项行动,着力为实现“无疫城区”创建目标和城区经济发展全面复苏而不懈奋斗。
(来源:上海杨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