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七日谈︱想得细一点,莫让老人苦恼
这次疫情,让大家时常感叹不少上海老人的善良:讲秩序,守规矩,遇到难事总怕麻烦别人。
这两天,一则视频刷了屏。一位老人乘坐公交车,由于不会扫“场所码”被拦住了。老人掏出手机,摸索半天,最后无奈放弃,说了一句“不耽误大家了”,便走下了车……这平静且客气的场景,却难免让人心酸。
这一周的上海,转入常态化疫情防控新阶段。为全力守护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在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同时,也制定了相关防疫规定措施,包括核酸检测、扫场所码、数字哨兵等。其间难免有各种不便,特别是老人,时常陷入手足无措的苦恼。
重归如常的生活确实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正常出行,需要两三天做一次核酸,常态化核酸采样点前排起了长队。眼下,上海社会面仍有散发疫情,反弹风险依然存在,疫情防控队伍枕戈待旦,也需要市民全力配合,共同守护城市安全。
作为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超大型城市,上海每三个户籍人口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政策制定之初,城市管理者们单独为老人列出一条——无法扫码、亮码的市民,可出示身份证和纸质离线“随申码”,工作人员扫码显示健康状态无异,准予通行。
2022年6月5日,解放日报相关报道
政策继续细化落实,推出了离线“随申码”线上申领、打印功能。市民登陆“一网通办”平台,可为符合条件的本人或亲属,申请并下载打印离线“随申码”。
城市的温度,往往需要多走一步、多做一点。面对脆弱人群,各方能不能把工作做得更细一点、考虑得更多一点、设计得更周详一点,让城市更温暖一点?5月下旬,金山区在前期压力测试时就发现,部分老年市民没有智能手机,乘车时无法扫“场所码”,便在每一部公交车上都配备了手持式“数字哨兵”,由随车工作人员帮助乘客刷身份证核验信息,解决乘车需求。
期望各方能多担待一点繁琐,换取老人更多一点轻松和方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